編者按: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將于2021年3月5日在北京開幕。湖南代表團的全國人大代表關注哪些熱點話題?這一年,他們如何擔負起人大代表職責,為民履職?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鐵建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飛香
紅網時刻記者 潘錦 長沙報道
牛年犇向新高地,離不開高端技術和裝備的強力支撐。
繼超級雜交水稻、超級計算機、超高速軌道交通后,超級地下工程裝備正成為湖南“超級家族”的又一張新名片。
在引領這場超級地下工程裝備技術攻關和深刻變革的背后,不可不提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鐵建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鐵建重工)黨委書記、董事長劉飛香。
從研發國產最大直徑盾構機“京華號”到攻關智能型隧道施工裝備征戰高原鐵路工程,劉飛香始終堅持帶領團隊推動產業技術邁向更高端,加速裝備制造產業創新蝶變。作為企業負責人,他銳意創新,瞄準產品升級,發力高端市場;作為人大代表,他履職盡責,心系民生。
取法其上,專注高端裝備的研發與生產
2020年,國產最大直徑盾構機“京華號”在鐵建重工長沙第一產業園下線。
2020年9月27日,一臺最大開挖直徑達16.07米的超大直徑盾構機在鐵建重工長沙第一產業園下線。這臺盾構機整機長150米,總重量4300噸,是我國迄今為止研制的最大直徑盾構機,它的名字叫“京華號”。“京華號”猶如一條鋼鐵巨龍,高度超過5層樓,刀盤涂裝從京劇臉譜中提取視覺元素,外觀鮮明奪目,凸顯北京地域文化特色。
當前,我國基礎建設規模全球領先。進入“十四五”,隨著高原鐵路、跨海隧道、南水北調西線等超級工程越來越多,對地下工程裝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面對復雜多變的地質和極端工況特點,劉飛香帶領鐵建重工研發團隊“取法其上”,始終專注于個性化、定制化的高端裝備的研發與生產。
他們只做國內市場占有率排名前二的產品,只做能夠填補國內乃至全球空白的產品,并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高品質服務。多年來,他們量身訂制了具有更多輻條、更多面板式的復合式刀盤,為長距離、復雜地層的掘進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業界通常把12米及以上直徑的盾構機稱為超大直徑盾構機,超大直徑盾構機集機械、電氣、液壓、信息、傳感、光學等尖端技術于一體,對設備的可靠性要求高。
在設備研制過程中,劉飛香帶領研發團隊依托以往應用成熟的常規直徑、大直徑盾構機自主設計與系統集成技術,以及系統關鍵零部件設計和加工制造技術,最終取得重大進展。
自2007年以來,鐵建重工已成功研制50多項全球或全國首臺(套)裝備產品。2020年以來,在超大直徑盾構機研制領域,鐵建重工已經出廠4臺15米級及以上超大直徑盾構機,分別用于北京東六環改造工程、長沙湘雅路過江通道建設、杭州艮山東路、下沙路隧道等工程。
目前,鐵建重工盾構機實現了從0.5米到23米直徑全覆蓋,形成了包括水平、豎井、斜井3種掘進方向的8大系列、130余類產品。以鐵建重工為代表的國產盾構機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攀升到90%以上,并占據了全球三分之二的市場份額。
現在,劉飛香帶領團隊正全力攻關高原鐵路超級巖石隧道掘進機、鉆爆法超級智能裝備機群等新一批超級地下工程裝備,為超級工程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在實施“三高四新”戰略過程中,劉飛香將帶領鐵建重工結合國家科技自立自強要求,結合區域產業轉型升級要求,結合市場和客戶的差異化需求,全力推進企業“兩型三化九力”戰略實施,以敢為人先的湖湘精神,持續推進自主創新,高質量發展國家先進制造業。
服務“雙循環”,闖關破局開新路
在科技創新中,劉飛香帶領團隊銳意進取;在疫情阻擊戰中,他們也發揮著央企的主力軍作用。
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劉飛香帶領鐵建重工黨委第一時間部署疫情防控“六要求”,嚴格落實防控制度,穩妥推進復工復產,組建黨員先鋒隊協助防控執勤,組織2076名黨員開展抗疫捐款,共計捐款18.8萬余元,全球采購并捐贈醫療防疫物資4批次總金額約1233萬元。
非常時期,鐵建重工立足國內大循環,主動作為,勇毅前行,闖關破局開新路,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吹響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雙線開戰”的集結號,聯動上下游企業,優先保障海外市場和國家急用項目,打響了突擊之戰。
根據疫情防控需要,鐵建重工分階段分批次推進產能恢復,為國家重點項目、海外緊急項目提供了保障。
“裝備制造企業應當沖鋒在前,聯動上下游企業,優先保障海外市場和國家急用項目,最大程度減少疫情帶來的影響。”劉飛香說,一臺常規直徑盾構機,重達三千噸以上,零部件超過三萬個,與之配套的產業鏈、供應鏈中的每一環都骨肉相連,只有全鏈暢通才能保穩定促生產,滿足主機供應需求。
2020年2月7日,鐵建重工開始推進復工復產;2月10日,鐵建重工出口土耳其盾構機順利發運;3月2日全面復工;5月5日,中國出口歐洲最大直徑盾構機“勝利號”在莫斯科地鐵項目始發,確保了中國在歐洲首個大直徑盾構項目進入隧道掘進施工階段……
當前,在鐵建重工長沙園區,工業原材料、機械零部件不斷進廠,出廠的則是“巨無霸”盾構機和“變形金剛”鑿巖臺車。隨后,通過公路、海運和中歐班列,運往國內重點工程和海外項目。自去年復工復產以來,鐵建重工盾構機已經順利發往土耳其、印度、秘魯等國家,鉆爆法隧道施工裝備也批量出口到中東等地區。
“面對疫情,黨中央、國務院高瞻遠矚,精準施策,及時出臺系列復工復產政策和措施,作為來自企業的人大代表,深有體會。”劉飛香說,為了保證企業能夠順利復工復產,各級政府為鐵建重工提供防疫指導、物資援助、減稅降費等幫助,使鐵建重工能夠在疫情期間按時交付出口土耳其、秘魯等國家的盾構機。
排憂解難,脫貧攻堅顯擔當
彰顯央企使命,承擔代表責任,還體現在脫貧攻堅征程中。
從2018年開始,劉飛香一直帶領鐵建重工職工在懷化市麻陽縣玳瑁坡村開展對口扶貧工作。
玳瑁坡村位于麻陽縣巖門鎮西北部,交通不便,產業開發不足、結構單一,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
鐵建重工成立了由主管領導掛帥的扶貧工作領導小組,選派3名干部組成駐村扶貧工作隊,常駐玳瑁坡村開展幫扶工作。鐵建重工每年都將脫貧攻堅列為年初第一次黨委會、董事會主要議題,始終把脫貧攻堅與企業中心工作同步推進。
2019年8月10日,劉飛香帶領黨委班子成員赴玳瑁坡村,先后走訪慰問貧困戶及困難黨員家庭16戶,傾聽心聲,排憂解難。
自2018年開始,鐵建重工撥付資金26.13萬,修建了入戶道路4.3公里,引入項目資金300萬元修建和改造升級產業路20公里。持續投入資金30萬元,幫助玳瑁坡村4個村民小組解決飲水問題和支持部分特困戶村民危房改造。
同時,安裝太陽能路燈200盞,投入幫扶資金35萬元開展村居環境衛生整治;流轉土地30畝建成玳瑁坡村藥材白芨種植產業園,發展中藥材白芨種植。貧困群眾以金融扶貧小額貸款入股,通過“保底收益+效益分紅”帶動群眾增收脫貧。產業園建成至今,共發放20余萬元用于白芨種植和園區管理人員的工資以及6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分紅和土地租金。
鐵建重工捐贈扶貧資金300萬元成立了村集體企業玳瑁農業綜合發展有限公司,扶貧工作隊請來種植專家對椪柑統一進行品種改良,推廣栽種或嫁接銷路好的錦蜜冰糖橙、紐荷爾、臍橙、黃金貢柚等優良品種,建設了一個520平方米的柑橘分揀銷售中心,以玳瑁坡村為名注冊了“玳瑁坡”特色商標,并建成農村電子商務平臺,打通了銷售渠道。
玳瑁坡村小學教學設施落后,只剩最后1名學生和1位老師堅守,大部分孩子輾轉到7公里外的巖門鎮小學讀書。鐵建重工扶貧工作隊籌措資金為學校打井解決用水困難,捐贈文具書籍、整修教室和餐廳,改善了校園設施環境。
近年來,鐵建重工先后投入幫扶資金800余萬元(其中員工捐款26萬元),帶動幫扶資金1000萬元,修筑產業路,建造農家新居,消費扶貧柑橘產品近180萬斤,實施扶貧項目15個,打通脫貧攻堅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目前,全村如期脫貧,圓滿完成了“戶脫貧、村出列、縣摘帽”目標。
來源:紅網
作者:潘錦
編輯:黃飛飛
本文為湖南人大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