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將于2021年3月5日在北京開幕,屆時參會的全國人大代表又將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紅網時刻即日起推出“我從基層來”系列報道,講述過去一年優秀在湘全國人大代表的履職風采和精彩故事。
紅網時刻記者 汪衡 攝影 朱麗萍 長沙報道
全國人大代表、湘西州古丈縣默戎鎮牛角山村黨總支書記龍獻文。
一場突如其來的病毒,打破了時間節奏,打亂了城市秩序。
但對全國人大代表、湘西州古丈縣默戎鎮牛角山村黨總支書記龍獻文來說,2020年又是收獲滿滿的一年。
牛角山村因地得名,全村有5個自然苗寨,共313戶,1306人。2008年前的牛角山村,全村人均年收入還不到800元。一直以來被十里八鄉唱著“有女莫嫁牛角山,家家戶戶窮叮當。半年有糧半年荒,十個漢子九個單。”
如今,牛角山民房翻修一新,垃圾污水得到處理,組組通水泥公路,戶戶通自來水,村道有太陽能路燈,村小有新教學樓,村部有農民科技培訓中心,全村綠化美化亮化基本全覆蓋,具有鄉愁鄉味的鄉村美麗如畫。2020年,牛角山全村1306人人均收入達到21618元。
“牛角山上茶飄香,夯吾苗寨游客歡,搭幫黨的政策好,家家戶戶是小康。”新苗歌中唱出了牛角山村這些年的大變化。
牛角山村發展的背后,離不開龍獻文的付出和努力。為了帶領全村實現脫貧,2013年年底,龍獻文帶領村干部、村民代表多方實地調研,找尋全村脫貧致富的“良方”。
通過學習、借鑒、吸收、轉化,在龍獻文的帶領下,牛角山村依托高海拔丘陵的良好生態優勢和獨具特色的苗族風情,建成1.08萬畝茶園、年產1000噸的茶廠,走出一條“茶旅融合”的脫貧之路。
為了帶動更多人脫貧,龍獻文召集村支兩委、村企、黨員干部大會,建立“村支兩委+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的運作模式,村民們以土地、茶園、勞動力、資金等形式入股,通過土地租金、務工工資、盈余分配、二次返利、分紅等方式獲取收益。
“春節假期,來我們牛角山休閑旅游的游客特別多,停車場每天都停滿了車。”龍獻文高興地告訴記者,“依靠萬畝有機茶園和夯吾苗寨景區兩個核心點,我們繼續走好‘茶旅融合’的發展路子,全面實施鄉村振興,帶動本村和周邊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作為一名來自農村基層的代表,龍獻文除了關注牛角山村的發展外,也一直關注三農、鄉村振興問題。
今年全國兩會馬上就要召開了,龍獻文在去年一口氣走了湖南5個市州、10個縣、23個村,只為了調研如何通過機制制度建設防止返貧、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如何更好支持農業特色產業發展?如何加快美麗鄉村建設……
新起點,新征程,新奮斗。“今年是牛年,我們將發揚為民服務孺子牛、創新發展拓荒牛、艱苦奮斗老黃牛的‘三牛’精神,為推進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履職盡責、建言獻策。”龍獻文說。
來源:紅網
作者:汪衡 朱麗萍
編輯:彭笑予
本文為湖南人大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