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他們來自于人民,為人民發聲,把解決人民的煩心事、憂心事、操心事當成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提的每一個建議中都有人民的呼聲。2020年湖南省兩會即將啟幕,紅網時刻新聞從即日起推出《我從人民中來》系列報道,聚焦那些即將啟程奔赴兩會履職的優秀省人大代表,講述他們的精彩故事。
紅網時刻記者 吳公然 益陽報道
當人大代表和村支書兩種身份合二為一時,會發生怎樣的化學反應?
年過半百,卻干勁無窮,湖南省人大代表、益陽市資陽區茈湖口鎮新飛村黨總支書記、村主任李衛冬在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的道路上,做人民群眾的知心人、代言人,通過積極履行代表職責,賦予了村官新的境界。

李衛冬(左一)正在查看村里農業機械作業情況。
火車快不快全靠車頭帶
沒有產業發展帶動,貧困戶很難脫貧;缺乏產業支撐,貧困戶脫貧后也難以為繼。
為了不讓一個老百姓掉隊,李衛冬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重頭戲,帶頭成立嘉興種養合作社,為128戶貧困戶分紅,輻射帶動10000多畝稻蝦養殖。
如今稻蝦養殖成了該村的支柱產業,打響了龍蝦品牌,并進一步打造出集龍蝦源產地和特色龍蝦產業體驗地為一體的稻蝦公園,成為鄉村旅游的網紅打卡點。
為了充分利用村里的土地資源,李衛冬爭取光伏發電項目落地在新飛村一塊廢棄土地,年發電24萬度,可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20萬元,15戶貧困戶享受分紅收益。
“小廁所,大民生”,改廁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但因為需要花費一筆改造資金,村里部分群眾不樂意,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為破解難題,李衛冬主動帶頭改,讓群眾看到實實在在的效果,同時爭取項目資金,減輕群眾投入負擔,村里改廁實現了從“要我改”到“我要改”的轉變。
如今的新飛村已整村改廁完成,為美麗鄉村添上靚麗一筆。村民老劉高興地說,“過去廁所臭氣熏天,邋遢得很,現在干凈又漂亮,這才是美麗鄉村哩!搭幫李書記給我做工作,讓我享受了好政策。”

李衛冬下到田間地頭幫百姓解難題。
走進百姓心里做代言
作為來自基層的人大代表,李衛冬從當選的那一刻起就暗下決心,一定要為群眾想事、說事、辦事,做好人民群眾的代言人。
一段時間以來,湖區農村喪葬問題嚴重,封建迷信沉渣泛起,死人與活人爭地矛盾十分突出。在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上,李衛冬針對鄉村殯葬陋習,提出《關于進一步推進農村殯葬改革的建議》,積極對接省市部門,讓殯改在茈湖口鎮有序推開,目前已啟動公益性墓地和骨灰樓項目建設。基礎設施完善了,黨委政府因勢利導,大力倡導文明殯葬,全鎮殯葬陋習受到群眾自覺抵制,文明新風蔚然成風。
焚燒是村民長期以來處理廢棄秸稈的主要方式,它造成霧霾天氣,產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質,對人與畜禽健康造成威脅。為落實上級秸稈禁燒的政策要求,李衛冬在村里大張旗鼓開展宣傳,他走遍了全村768戶,與村民交心談心,村里實行24小時巡查,每家每戶都簽訂承諾書,新飛村的好做法在茈湖口鎮推廣。
然而,總有一些農戶要偷偷焚燒,有什么辦法能讓秸稈得到綜合利用,讓群眾自覺自愿地處理?李衛冬正在廣泛調研,準備在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上提交代表建議,有效推動從根源上解決秸稈問題。

學習中的李衛冬。
用學習補精神的鈣,強思想的魂
“群眾選我當代表,這是一份信任,我不學習,跟不上時代步伐!” 李衛冬說,堅持主動學,深入學,在一點一滴的學習中積累理論素養是一名基層代表應擔的使命。
學習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理論及政策法律,每天堅持讀報、瀏覽各政府官網及論壇、微博……學習塞滿了李衛冬的碎片空閑時間,但他認為自己的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在學習中無形提高了。
學習補精神的鈣,強思想的魂。通過學習,李衛冬時刻提醒自己,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堅持公道正派、廉潔奉公,不越“紅線”“底線”,不搞任何形式的小圈子,對事嚴、對人謙、對己儉。村里老百姓說,“李書記做事敞亮,我們服氣。”
來源:湖南紅網
作者:吳公然
編輯:redcloud
本文為湖南人大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