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人大代表、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副院長袁運長。
紅網時刻1月29日訊(記者 易征洋 攝影 何青)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奔向全面小康路上的攔路虎。今年湖南省兩會期間,針對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不充分不平衡造成的問題,省人大代表、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副院長袁運長建議,加快“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助推貧困地區脫貧攻堅。
袁運長介紹,湖南省因病致貧導致的貧困戶比例高達44.1%,造成這種狀況的根本原因是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不充分不平衡。袁運長認為,通過運用和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的方式,加強醫護人員之間在線協作,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能力和水平,減輕醫療資源分布不均和發展不平衡,是解決貧困地區群眾因病致貧問題的有效途徑。
“互聯網+醫療健康”涉及面廣,醫務人員是服務的提供者、人民群眾是服務的消費者,衛生健康管理人員是服務的監管者,這三者,對“互聯網+醫療”的認知度、認可度和參與度決定著“互聯網+醫療健康”的推進程度和實際成效。
針對調研中發現的群眾對“互聯網+醫療健康”知曉度低、認可度差、參與體驗差、面臨問題多等問題。袁運長建議,成立“互聯網+醫療健康”的專門管理機構或明確主管部門,把“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列為精準醫療扶貧的重要舉措,在深度貧困地區加快推廣。
袁運長建議,同時應用“互聯網+醫療健康”的健康醫療教育培訓功能,對貧困地區醫務人員進行靈活機動、針對性培訓。衛生健康、醫保、物價等部門制定支持“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相關激勵政策,調動各級各類醫務人員參與的積極性。
此外,袁運長認為,還應加快“互聯網+醫療健康”的立法。消除“互聯網+醫療健康”與現行的《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執業醫師法》《互聯網醫療服務保健信息管理辦法》中相關規定的沖突,為“互聯網+醫療健康”的健康發展提供法律保障。
來源:紅網
作者:易征洋 何青
編輯:redcloud
本文為湖南人大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