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株洲醴陵市嘉樹鎮一農村聚餐點,廚師帶著一次性手套切肉。

醴陵市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按照網格化管理,食品安全材料也整理得很有序。
干凈的烤箱、整齊的桌椅,廚師持證上崗……這是記者跟隨湖南省人大常委會“一法一條例”食品安全執法檢查組,7月20日在株洲市醴陵市嘉樹鎮農村聚餐點看到的情況。
所謂農村集體聚餐,是指農村(含城鄉接合部)居民因婚嫁、喪葬、壽辰、升學、生子、建房等事宜,在非經營性場所舉辦的各種集體性聚餐活動。
“以前都是哪個廚師炒菜好吃,離家近、收費劃算就找哪個,從來不看健康證這類證明。”不留意觀察,嘉樹鎮村民姚志芳差點沒注意到大門旁墻上掛著有醴陵市集體聚餐“一條龍酒席”服務隊登記卡,她說,打小聚餐都是流水席,大伙吃了就散,安全起見,村子里聚餐的確得規范化。
記者注意到,在該登記卡上,3名廚師進行了姓名、性別、年齡、健康狀況和電話登記,并附上了各自的健康體檢合格證,7月5日由嘉樹鎮食藥監管理站蓋章頒發。
檢查完食品出廠檢驗記錄、就餐環境等情況后,前來現場督查的嘉樹鎮食安站站長周明芳告訴記者,還有一項重要任務便是做好食物留樣檢測工作。他稱在聚餐當天,村上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員都會進行現場指導。
醴陵面積2157平方公里,大部分都是農村,其人口占到70%且人員分散,婚喪嫁娶酒席通常采取農村集體聚餐“一條龍”服務,管理不規范,食品安全將存在很大漏洞。
自2015年12月底,由原醴陵市工商局、質監局、食藥監局、食安辦合并組建以來,醴陵市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以網格化監管為抓手,建立健全了“村、站、所、局”四位一體的網格化食品藥品安全聯動監管體系。
“經前期摸底調查,全市共有500個農村集體聚餐‘一條龍’服務隊伍,每個隊伍三五人不等,共計兩千多人。”醴陵市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局長許君明介紹,政府對廚師進行了免費體驗和培訓,對身體符合要求的廚師頒發健康證,做到了食品和用人的雙重安全。
為確保市場監管效能,醴陵市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全力建設“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責任到人、任務到崗”的網格化監管模式。全市為1個一級網格,網格負責人為局長;依托12個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所各自管轄范圍,一級網格下分為12個二級網格,所長為二級網格負責人;二級網格下又細分為33個三級網格,管區負責人為三級網格負責人。以此確保全市172家食品生產企業、4910家食品流通戶、1225家餐飲服務單位、277家藥品經營企業、5家藥品批發企業、703家醫療機構藥房及其他市場主體全部入網入格。
在農村聚餐登記方面,醴陵對集體聚餐(酒席)申報備案制度也有明確規定。
許君明介紹,對50人到400人的集體聚餐(酒席),村(社區)信息員將到現場指導,400人到800人的集體聚餐(酒席)鎮(街道)食品安全協管員到現場指導,800人以上集體聚餐(酒席)由所在地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所派監管執法人員到現場指導,此外, 村(社區)居委會設立了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員。“真正做到事前進行指導,事中進行現場食品安全檢查,事后進行跟蹤掌握情況,保障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來源:紅網
作者:沈夢艷
編輯:redcloud
本文為湖南人大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