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縣召開縣九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表決并通過了《芷江侗族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審議意見處理反饋辦法》,從制度上不斷搭建意見處理“高速路”,激活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踐形式“神經末梢”,推動民主監督從“有形”邁向“有效”,為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注入強勁動力。
芷江侗族自治縣召開縣九屆人大常委會第29次會議。
“下訪問診”:直擊代表意見處理痛點
“我們提出的不少問題,當場沒能答復,最后都沒有了下文……”今年3月6日,該縣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龍林在下訪時,聽到楠木坪鎮聯合村支部書記、縣人大代表楊長軍反映代表審議意見落實難的問題。這一訴求,精準地指出了長期以來代表意見處理工作的堵點。
陪同下訪的縣人大常委會代表工委主任張玲玲也坦言,代表意見現場不能答復時,后續處理機制的缺失,致使許多意見石沉大海。龍林當即提出,必須做好代表審議意見落實的“后半篇文章”,讓代表聲音得到充分回應。一場旨在解決代表意見處理難題的行動,就此拉開帷幕。
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龍林(中)與楊長軍(左)座談。
“對癥下藥”:月內出臺全新舉措
縣人大常委會迅速行動,將《芷江侗族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審議意見處理反饋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起草工作提上日程。隨后,組織專業人員深入研究相關法律法規,并廣泛征求人大代表、“一府一委兩院”及相關部門的意見,全面了解代表審議意見處理反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傾聽各方需求,回應代表呼聲。
在起草過程中,《辦法》堅持問題導向,對代表審議意見的提出、交辦、辦理、反饋、跟蹤監督等各個環節,進行了細致規范,確保辦法具有高度的可操作性、有效性。
縣人大常委會代表工委主任張玲玲就《辦法》(草案)作起草說明。
“靶向治療”:閉環管理提升實效
“審議意見體現了人大常委會的集體意志,對‘一府一委兩院’的工作具有監督約束力。”該縣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陳紅利強調。
《辦法》構建起一套完整的閉環管理機制:審議意見辦理時限原則上為一個月,復雜問題可申請延長,但不得超過三個月。辦理過程中,承辦單位需主動與代表溝通,通過走訪、座談等多種方式,充分聽取代表意見。
對于聯名或代表團提出的審議意見,承辦單位按規定逐人或向代表團負責人反饋辦理情況。辦結后,承辦單位以書面形式答復代表,代表需在7日內反饋滿意度。若代表不滿意,承辦單位需在一個月內重新辦理。此外,辦理情況將作為代表履職評價、承辦單位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據,對辦理工作突出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對敷衍塞責的單位通報批評并責令整改。
《辦法》的實施,不僅為代表履職提供了有力保障,更是芷江人大在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中的一次成功探索。
來源:芷江人大
作者:蔣文智 張英
編輯:黃飛飛
本文為湖南人大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