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人大統一部署下,懷化市人大常委會以數字化轉型為抓手,按照“循序漸進、分步實施”原則,扎實推進預算聯網監督平臺建設,形成“橫向聯通、縱向貫通”的智慧監督網絡,為守好人民“錢袋子”插上科技翅膀,2024年度被評為全省人大預算聯網監督好平臺
構建智慧監督體系,打造“全周期”管理閉環
市人大預算審查監督新平臺構建起“數據采集-智能分析-預警處置-跟蹤問效”的完整鏈條。
在數據采集維度,平臺實現三大突破:一是完成2024年度稅收收入、審計監督、國有資產等靜態數據全量歸集,覆蓋122家重點稅源企業、四大類國有資產;二是建立市縣貫通機制,13個縣市區按時完成建設,指導中方、芷江人大預算聯網監督向鄉鎮拓展延伸;三是打通審計整改“最后一公里”,實現審計問題清單與整改清單的動態關聯。
創新監督功能模塊,實現“穿透式”精準監管
平臺創新開發三大特色模塊,打造監督“利器”。地方債務監督模塊建立政府負債率、政府債務率、地方債剩余平均期限變化趨勢、一般償債率、專項償債率等監督指標,對到期債務償還情況、政府債券使用情況進行實時監督;重點專項資金監管模塊將教育、醫療等10項民生資金納入“透視”范圍,涉及資金4.79億元,推動財政部門建立以績效結果為導向的預算安排機制;重點稅源分析模塊覆蓋全市稅收貢獻前50強企業,構建“一企一檔”動態監測模型。為深入開展重點稅源情況分析,準確掌握我市財源情況,督促政府及相關部門強化稅源建設,持續鞏固重點稅源,保障區域經濟平穩增長,促進財政收入的持續穩定增長提供數據和信息支持。
“這些創新模塊不是簡單的功能疊加,而是基于人大監督需求的數據重構。”市人大常委會預算工委負責人介紹,平臺已建立381個定性指標、9個定量指標的審查標準,實現從“面上監督”向“解剖式監督”轉變。
深化監督成果運用,形成“閉環式”整改機制
平臺運行以來,推動解決系列突出問題:2024年預算草案審查中,系統智能預警提示推動市財政新增安排項目10項,安排資金83萬元;調整、規范項目支出84項,資金2530萬元;通過轉移支付資金下達預警信息交辦,促成出臺《關于加快財政轉移支付等資金下達的有關規定》,推進相關部門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建立限時辦結制度,2024年除須向市委、市政府報告進行二次分配的重大轉移支付資金外,其余轉移支付專項資金均做到了在法定時限內予以下達;針對教育經費結余問題,推動盤活資金2778.7萬元,推動懷化市財政局出臺《關于加強市直中小學教育經費管理的通知》,通過細化支出預算編制、建立健全預算執行監控制度,進一步強化教育結余結轉資金的管理和使用。在審計整改方面,平臺發現政府采購違規等問題21項,推動政府相關部門出臺3項制度規范。債務風險防控取得實效,通過“紅黃藍”三色預警,強化問題督辦,及時化解國際陸港經開區債務風險隱患。
獲得多方高度認可,樹立聯網監督懷化品牌
這項工作得到了省人大和市領導的充分肯定。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副主任烏蘭到我市人大預算監督中心視察;省人大財經委主任李大劍,省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常委會預算工委主任歐陽煌先后到聯網中心調研。市委書記在專報上批示要求“持續深化平臺應用”,市長就教育資金整改作出專項部署。經驗材料被《人民之友》雜志專題報道。積極深化交流,海南、江西等5省及省內8個市州先后前來考察。
下一步,懷化市人大常委會將持續推進預算聯網監督系統深度應用,持續探索系統服務新場景、深度挖掘數據價值,發揮平臺智能化審查、實時監督、大數據服務的作用,讓預算審查監督插上“數字翅膀”,讓每分財政資金都曬在陽光下,切實守護好人民群眾的“錢袋子”。(實習編輯:席筱梅)
來源:懷化市人大
編輯:黃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