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今年成為湖南代表團的高頻詞。
國家衛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3月9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民生主題記者會上說,國家衛生健康委將推進心理援助熱線建設,今年5月1日前推動全國統一使用12356心理援助熱線,幫助群眾得到精神衛生方面的服務。
這一信號傳遞出,國家對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視已從理念倡導邁向制度化、體系化的實踐階段。
湖南代表團的代表們特別關注到,在校學生這一群體在心理健康方面面臨著更為嚴峻的挑戰。《2022國民抑郁癥藍皮書》的數據顯示,50%的抑郁癥患者為在校學生。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黨委書記吳義強。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黨委書記吳義強說:“青春期作為青少年價值觀、人生觀成型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心理健康問題多發期。隨著社會轉型的加速和競爭壓力的增大,學生們的心理健康狀況日益令人擔憂,心理疾病的發生率呈上升趨勢。”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岳陽市人民醫院門診部主任胡春蓮。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岳陽市人民醫院門診部主任胡春蓮的調研結果同樣引人深思,“我統計了某醫院數據,2024年1月至2025年1月期間,心理門診共接診患者1749人,其中青少年兒童患者占比高達52.94%。”
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愈發嚴重,然而,家長和學校師生對心理健康的認知度和重視度仍存在明顯差距。
在胡春蓮看來,這種差距的根源在于多方面因素。
“首先,青少年及其家長對心理問題存在病恥感,往往不愿主動就醫,而是寄希望于班主任、咨詢機構等。其次,部分學校對學生心理問題存在認知誤區,將學生心理危機事件視為關乎學校聲譽的負面事件,處理時傾向于保密。此外,學生對心理健康的認識也存在偏差,容易忽視或隱瞞心理疾病問題。同時,家庭、學校、社會在目標上缺乏一致性,導致在治療和復學問題上存在分歧。另外,醫院對青少年心理危機干預的滯后也影響了干預效果。”胡春蓮說。
在諸多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中,吳義強今年最為關注的是高校學生心理疾病愈后復學問題。
吳義強在調研中發現,大學生群體中因心理健康問題休學、退學的人數分別占休、退學總人數的54.7%和46.5%。更令人擔憂的是,學生愈后復學后疾病復發率高。
“高校缺乏有效追蹤監測機制,預警工作準確性不高,學生心理狀況動態信息滯后。學校、醫院、家庭和社區之間信息共享渠道不暢,各方對學生情況掌握不及時、不全面,一旦學生病情反復,各方難以有效聯動干預,容易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吳義強說。
針對這些問題,吳義強站在高校角度提出了三項措施破解學生心理疾病愈后復學問題。
“首先,制定《心理疾病學生復學評估辦法》,結合多種評估工具提高復學決策科學性;其次,建立全國學生智能化心理健康監測預警系統,實時分析數據,及時識別風險,先試點后推廣;再次,制定彈性學業支持政策,對心理疾病休學、復學的學生,在最長學習年限基礎上適當延長1至2年,允許靈活調整學業計劃,以助其更好完成學業。
胡春蓮也站在醫生的角度提出建議,她也認為應該完善休學、復學協同管理制度,“可以由教育和衛健部門聯手制定了《中小學生休學復學管理規定》,簡化審批,加強家校醫溝通,避免家長學生多次跑醫院和學校。復學后,應該特別關心這些學生,給予心理、學業輔導,合理安排課程,減輕壓力,保護青少年心理健康。”
來源:湖南人大融媒體中心
作者:王楊 攝?影:王楊 制圖:楚錚
編輯:黃飛飛
本文為湖南人大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