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代表、威勝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呂新偉。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王嫣 攝影 李長宏 長沙報道
去年9月以來,湖南全面開展了“兩重”“兩新”送解優專項行動,這為威勝的發展帶來了哪些機遇?為搶抓政策紅利,威勝下一步還將做出哪些新突破?1月14日,在湖南省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首場“代表通道”上,湖南省人大代表、威勝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呂新偉面對記者的提問進行了分享。
威勝是能源計量行業的先行者,誕生了中國第一臺多功能電能表、第一臺0.2S級高精度電能表。呂新偉說,“作為一家‘三十多歲’的企業,我們從未停下創新的腳步,產品不斷更新換代的同時,生產設備也在同步升級,生產效率不斷提高。”
從2013年起,威勝累計投入了1.56億元,對研發設備、試驗裝置、自動化生產線進行升級改造。去年,在湖南“兩重”“兩新”政策下,威勝順利獲得2000萬低息貸款,全部投入到公司的設備改造當中。威勝將AI技術導入制造工藝,用人工智能來分析產線數據,提前預測可能出現的故障。像智能電表產線,過去每個月都可能出現故障,現在能夠提前預判、提前維護,就能保障產線持續運作,生產效率提升了80%以上,預計今年可節約生產成本近5000萬元,遠高于前期投入。
呂新偉動情地說,自己任省人大代表期間,經常去到省內電子企業考察調研,發現很多企業的生產管理效率有待改進。“我給他們算過賬,智能化改造,是投小錢,回報無限。在2023年省兩會期間,我提出《加強長沙市制造業信息化創新平臺建設的建議》,希望加快推動‘制造’向‘智造’轉變,為企業降本增效。”很快,《湖南省“智賦萬企”行動方案》出臺,將全面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
最近,呂新偉去到生產一線調研時,有了很多驚喜的發現。項目工地上,設備聯云上網,工作人員在千里之外精準作業;智慧車間里,“機器人同事”包攬“粗活”“細活”,“數字大腦”監測全流程生產……看著一座座“燈塔工廠”在湖南拔地而起,今年省兩會,呂新偉又有了新的想法,希望大力推動“人工智能+制造”行動,深化行業大模型研發應用,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我們企業也將沿著這個方向,奮勇前行。”
(參與報道記者 盧欣 譚蘇昕 秦樓 朱麗萍 陳杰 張盟)
來源:時刻新聞客戶端
作者:王嫣 盧欣 譚蘇昕 李長宏 陳杰 田盟 朱麗萍
編輯:黃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