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感謝人大代表了,這水就是我們的‘救命水’!”8月30日上午,看著汩汩清水順著渠道流進干裂的稻田,北大荒集團韶山基地負責人楊經理緊緊握住韶潤片區人大代表聯絡站站長周建強的手,激動得聲音都有些發顫。而就在一天前,他還蹲在田埂上,望著近200畝葉子發蔫、瀕臨絕收的水稻愁得睡不著覺。這場解了燃眉之急的“及時雨”,正是韶山鄉人大代表聯絡站高效運轉“五事”工作法的結果。
訴求速接:“群眾說事”接住企業“心頭急”
8月29日一上班,急得滿頭汗的楊經理就扎進了韶潤片區人大代表聯絡站:“持續干旱,地里的水稻快撐不住了!200畝地要是絕收,損失可太大了!”
聯絡站接待代表立刻放下手頭事,一邊仔細問清旱情多嚴重、灌溉卡在哪、多久必須通水,一邊逐條記進民情臺賬。水稻缺水關系糧食安全,聯絡站立即著手推動辦理這件要緊事,用“不耽誤一分鐘”的響應,接住了企業的“心頭急”。
癥結細查:“代表問事”摸透田間“真實情”
接到訴求后,湘潭市人大代表、韶潤片區人大代表聯絡站站長周建強當天下午就帶著韶山鄉毛祖平等代表往田里跑,實打實踐行“代表問事”。在稻田里,他們彎腰扒開稻穗看灌漿情況,拿出儀器測土壤干濕度;順著往年澆水的線路找水源,發現塘壩底都露出來了,河渠也斷了流——這是旱情的關鍵癥結。更棘手的是,稻田周邊村組也缺水,只有近處的楠木水庫能解燃眉之急。
代表到干旱農田核處情況。
代表們又馬不停蹄趕到楠木水庫,對水庫存水量進行測量,還挨家挨戶問村民:“家里吃水夠不夠?菜地澆得上水不?”把跨村調水可能引發的矛盾提前摸清楚,為后面解決問題攢足了“實情底氣”。
矛盾巧解:“集中議事”商量出“雙方都滿意”
跨村調水,最怕顧此失彼。為了破解楠木水庫調水的難題,代表們當天晚上就把楠木組組長、原鐵皮村的村民代表請到一起,開起了現場協調會,進行“集中議事”。
會上沒繞彎子,直接把北大荒要保糧食、村民要保用水的需求都擺出來。毛祖平代表拿著數據說:“這200畝稻田關系到國家糧食安全,絕不能荒;但大家的生活用水、菜地澆水,我們也絕對不耽誤!”你一言我一語聊開后,最后定下了“先調水救稻田,之后再想辦法給村里補水”的方案,用坐下來商量的辦法,解開了“兩難結”。
行動快落:“落實辦事”打通灌溉“最后一截路”
為了確保補水方案落地落實,代表們既當“中間人”協調,又當“監工”盯進度:迅速找施工隊清理水庫到稻田的輸水渠,泥巴、雜草清了一遍又一遍;還聯系水泵、算水流速度,確保水既能快到田里,又不浪費。在多方努力下,當天農田的灌溉渠道就通了水。8月31日清晨,看著清水嘩嘩流進每一塊干得裂口的稻田,稻田種植基地的負責人和村民們終于放下了心中“大石頭”——之前商量好的“辦法”,真真切切變成了地里的“實效”。
代表實地查看農田補水情況。
長效筑牢:“督促成事”從“救急”到“長久穩”
水剛流進渠道,“督促成事”就跟上了。代表們定了規矩:每天報一次調水進度,專門有人盯著水到沒到田里;31日一早,還到田間檢查灌溉效果,確保每塊地都澆透。
為了以后不再“臨時抱佛腳”,進行跨區域緊急調水,代表們還向有關部門提出了建議,計劃將北大荒基地納入韶潤片區水資源統一調度的范圍,建立長期用水協調機制,避免再出現“稻田喊渴、調水犯難”的情況,真正實現“解決一次問題,管好久不犯愁”。
“這就是‘五事工作法’在基層的實在用處?!鄙厣洁l人大主席團負責人說,從聽群眾(企業)說事、代表去問事,到大家一起議事、盯著落實辦事,再到跟進督促成事,這套代表聽取和處理社情民意的工作“閉環”機制,為代表參與基層社會治理提供了新途徑,充分展現了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基層實踐的強大活力。
來源:湖南人大融媒體
作者:曾藝
編輯:曹玉玲
本文為湖南人大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