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下午,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在長沙閉幕。
紅網時刻新聞7月31日訊(記者 劉容 黃飛飛 陳霸 )7月31日下午,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在長沙閉幕,會議修訂通過了《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辦法》,該辦法進一步明確了對婦女權益的保障,將于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全文來了:
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辦法
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辦法(2006年7月31日湖南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通過 2025年7月31日湖南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修訂)
第一條 男女平等是國家的基本國策,保障婦女的合法權益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重視和加強婦女權益保障工作。
省人民政府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負責組織、協調、指導、督促本省婦女權益保障工作,組織宣傳婦女權益保障法律、法規,監督婦女權益保障法律、法規、婦女發展綱要和本省婦女發展規劃的貫徹實施。
設區的市(自治州)、縣(市、區)人民政府建立婦女兒童工作聯席會議機制,研究解決婦女權益保障工作中的重大問題,提出并落實加強和改進婦女權益保障的工作措施。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公安、教育、民政、衛生健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有關部門以及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婦女權益保障工作。
鼓勵婦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強,運用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第二條 婦女聯合會應當發揮黨和政府聯系婦女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作用,依照法律、法規以及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章程,代表和維護各族各界婦女的利益,做好維護婦女權益、促進男女平等和婦女全面發展的工作。
工會、共產主義青年團、殘疾人聯合會等群團組織應當在各自工作范圍內,做好維護婦女權益的工作。
第三條 國家機關、群團組織、企業事業單位應當支持本單位婦女組織的工作,為其依法開展活動提供經費、場地等必要保障。
鼓勵和支持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就業群體等按照規定建立婦女聯合會、婦女小組等組織。
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婦女發展狀況統計調查制度,完善性別統計監測指標體系,定期開展婦女發展狀況和權益保障統計調查和分析,發布社會性別統計等有關信息,并加強對統計調查成果的運用。
第五條 積極培養和選拔女干部,重視培養和選拔少數民族女干部。
在本省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中,應當保證有適當數量的婦女代表,并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逐步提高婦女代表的比例。
國家機關、群團組織、企業事業單位培養、選拔和任用干部,應當堅持男女平等的原則,并有適當數量的婦女擔任領導成員。
第六條 禁止實施下列行為:
(一)在涉及婦女事件的媒體報道中通過夸大事實、過度渲染、強調性別等方式侵害婦女的人格權益;
(二)未經本人同意,通過廣告、商標、展覽櫥窗、音像制品、出版物、人工智能生成作品等形式使用婦女肖像,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三)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婦女的隱私權;
(四)侮辱、誹謗婦女;
(五)其他侵犯婦女人格權益的行為。
第七條 禁止違背婦女意愿,以言語、文字、圖像、視頻、肢體行為等方式對婦女實施性騷擾。禁止利用職權、從屬關系等對婦女實施性騷擾。
學校、用人單位和公共場所經營管理者等應當建立防范性騷擾的工作機制,及時處理有關性騷擾的投訴,協助有關案件調查。對遭受性騷擾、性侵害的婦女,有關單位和人員應當保護其隱私和個人信息,并提供必要的保護措施。
文化娛樂場所的經營者,賓館、旅館等提供住宿服務的場所經營者以及房屋出租人發現場所內有性侵、拐賣、綁架婦女和對婦女實施暴力等侵害婦女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的,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報告,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勸阻或者制止。
第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和網信、公安等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網絡信息內容和服務的監督管理,保障婦女在網絡空間中的合法權益。
遭受網絡侵權的婦女及其近親屬或者監護人有權通知網絡產品和服務提供者、網絡運營者采取必要措施,維護被侵權人的合法權益。網絡產品和服務提供者、網絡運營者應當建立便捷、合理、有效的投訴舉報渠道,通過顯著方式公布投訴舉報途徑和方法,及時處理受侵害婦女及其近親屬或者監護人的投訴舉報,配合有關部門依法處置侵害婦女合法權益的信息。
第九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婦女健康服務體系,逐步健全婦女疾病普查制度,提高婦女常見、多發疾病的普查普治率,組織為適齡婦女定期開展宮頸癌、乳腺癌檢查。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健康、教育等有關部門和群團組織等應當組織開展青春期、更年期、老年期以及經期、孕期、產期、哺乳期婦女健康知識普及、衛生保健和疾病防治。根據婦女需求提供生理健康指導、心理健康服務,保障婦女特殊生理時期的健康需求;重點做好青春期、孕期、產期、更年期和老年期婦女的心理健康服務保障;加強心理咨詢和適宜治療技術在婦女保健和臨床診療中的應用。
第十條 學校和有關部門應當保障婦女在入學、升學、資助幫扶、授予學位、派出留學、就業指導和服務等方面享有與男子平等的權利。
除國家規定的特殊專業外,有關部門在制定定向培養計劃時,不得限制女性的比例。
第十一條 各級人民政府以及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有關部門應當為婦女終身學習創造條件,擴大教育資源供給,提供便捷的社區和在線教育服務。
各級人民政府以及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有關部門應當根據婦女特點和社會用工崗位需求,為婦女提供職業教育、創業和實用技能等培訓,組織符合條件的產后返崗、失業、殘疾、農村留守等婦女參加培訓,并按照規定給予職業技能培訓補貼。
鼓勵和支持用人單位有計劃地對女職工進行上崗、在崗、轉崗、返崗的職業教育和技能等培訓。
第十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女性人才的培養、引進、評價、激勵、成長發展、服務保障等措施,重視并充分發揮女性在高水平人才平臺建設中的作用。
根據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在高層次人才計劃、評獎評優、項目申報中,可以適當放寬對女性的年齡限制。
建立有利于女性科技人才發展的制度機制,支持女性科技人才承擔科技計劃項目、參與國際科技交流合作、申報國家級人才計劃;擴大高層次女性科技人才在重大科技戰略咨詢、科技政策制定、科技倫理治理和科技計劃項目指南編制等科技活動中的參與度;支持孕期、哺乳期女性科技人才的科研工作。
第十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以及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有關部門應當完善就業政策與就業保障措施,為婦女創造公平的就業創業環境,依法保障婦女就業創業、職業發展等方面的合法權益。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建立健全就業援助制度,按照規定采取稅收優惠、貸款貼息、社會保險補貼、就業補貼等辦法,通過公益性崗位安置等途徑,對就業困難婦女實行扶持和幫助。
第十四條 女職工在經期、孕期、產期、哺乳期受特殊保護。女職工在孕期或者哺乳期不適應原工作崗位的,可以與用人單位協商調整工作崗位或者改善工作條件,用人單位應當配合。
用人單位對處于經期、孕期、哺乳期的女職工,應當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減輕勞動量,縮短勞動時間和降低勞動強度;不得因結婚、懷孕、產假、哺乳等情形,降低女職工的工資和福利待遇,限制女職工晉職、晉級、評聘專業技術職稱和職務,辭退女職工以及單方解除勞動(聘用)合同或者服務協議,但用人單位依法解除或者女職工依法要求解除的除外。
用人單位不得以降低待遇、單方面調整崗位等方式迫使女職工辭職。
第十五條 互聯網平臺企業在制定平臺進入退出、訂單分配、抽成報酬、工作時間、獎懲等直接涉及從業人員權益的制度規則和平臺算法時,應當充分考慮女性從業人員的生理特點,聽取婦女組織和女性從業人員的意見建議,保障女性從業人員的特殊權益。
第十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健全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完善財政補貼、稅收減免、育兒補貼等與生育相關的保障制度,督促用人單位落實婚假、產假、育兒假等制度;健全普惠育幼服務體系,支持用人單位辦托、社區嵌入式托育、家庭托育點等多種育幼模式發展。
各級人民政府以及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健康等有關部門應當逐步改善婦幼衛生保健設施,保障婦女的生殖健康;提升產前檢查、住院分娩、產后保健等生育醫療服務水平,規范診療行為,改善產婦生育體驗;推動將孕期、產期心理篩查納入常規孕檢和產后訪視;強化青少年性與生殖健康教育,預防非意愿妊娠,開展早孕和流產關愛服務。
鼓勵用人單位根據生產和工作實際,通過與職工協商,采取彈性上下班、居家辦公等工作方式,為有接送子女上下學、照顧生病或者居家子女等需求的職工提供工作便利,解決育兒困難。
第十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醫療保障部門應當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將已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靈活就業人員納入生育保險保障范圍,享受生育醫療費用補助等待遇;將適宜的產后康復、分娩鎮痛和輔助生殖技術等項目逐步納入醫保基金支付范圍。用人單位應當按照規定參加生育保險,按時足額繳納生育保險費,保證女職工享受生育保險待遇。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工會應當引導和支持用人單位設置育兒崗。
鼓勵有關部門、企業事業單位采取措施,降低多孩家庭水、電、氣等基本生活成本。
第十八條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婦女未婚、結婚、離婚、喪偶、戶無男性等為由,侵害婦女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中的各項權益。
村(居)民委員會組織制訂或者修改村規民約、居民公約,開展協商議事活動時,應當組織婦女參與;涉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收益和股權分配、土地或者山林承包經營、宅基地使用、土地征收補償安置或者征用補償等重大財產權益的決定和決議,應當聽取一定數量婦女代表的意見。
第十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健全反家庭暴力聯動工作機制,公安機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婦女聯合會等建立健全反家庭暴力信息共享、工作協同機制。
家庭暴力案件的首接部門應當按照職責分工,開展家庭暴力風險評估,及時做好案件受理、轉接和跟進工作。對涉及多部門職責的家庭暴力重大案件,縣級以上婦女聯合會可以督促有關部門依法協同處置。
第二十條 公安機關接到家庭暴力報案后,發現家庭暴力情節較輕、依法不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的,應當對加害人給予批評教育并出具告誡書。
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臨家庭暴力現實危險的婦女及其近親屬或者監護人向人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及時受理;符合法定條件的,人民法院應當及時作出人身安全保護令并保障執行,公安機關以及村(居)民委員會等應當協助執行。對存在嚴重家庭暴力情形的離婚案件,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及時立案審理。
婦女聯合會應當根據家庭暴力受害婦女的需求為其提供法律咨詢、心理疏導等服務,并在其申請傷情鑒定、臨時救助、提起訴訟時提供幫助。
第二十一條 鼓勵男女雙方在結婚登記前,共同進行婚前醫學檢查或者相關健康體檢,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為免費婚檢服務提供相應保障。
第二十二條 在辦理結婚登記申請時,婚姻登記機關發現申請人可能存在精神、智力障礙,影響其結婚意愿表達的,應當征詢其近親屬或者監護人的意見,必要時可以征詢其住所地村(居)民委員會的意見。
禁止強迫婚育或者利用與精神、智力障礙婦女結婚從事非法活動或者謀取不正當利益。
第二十三條婦女在婚姻、家庭關系中依法享有的財產權益不受其收入狀況的影響。男女雙方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共同財產享有知情權,一方有權了解財產狀況,另一方不得隱瞞。
第二十四條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采取必要措施,加強對低收入婦女、老齡婦女、殘疾婦女、農村留守婦女、失獨母親、單親母親等婦女的權益保障,按照有關規定為其提供就業創業支持指導、精神關愛、權益維護、家庭教育支持等關愛服務。
鼓勵和支持社會組織為婦女提供專業化、個性化服務。
第二十五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在案件辦理中發現有關單位存在侵害婦女權益的制度規定或者行為的,可以提出司法建議或者檢察建議。
民事權益受到侵害的婦女,經有關行政機關、群團組織等依法履職后合法權益仍未能得到維護,具有起訴維權意愿,但因訴訟能力較弱等原因提起訴訟確有困難的,人民檢察院可以支持起訴。
侵害婦女合法權益,導致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依法提起公益訴訟。有關部門發現公益訴訟案件線索的,應當及時移送人民檢察院。
第二十六條遭受虐待、遺棄或者家庭暴力的受害婦女申請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依法提供法律援助,不受經濟困難條件的限制。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應當將符合救助條件的婦女納入司法救助范圍,并加強與社會救助、法律援助的銜接。對因遭受人身傷害急需救治、無力承擔醫療救治費用的困難婦女,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可以先行救助,再行補辦手續。
第二十七條違反本辦法規定的行為,法律、法規規定了法律責任的,從其規定。
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婦女權益保障工作中,未依法履行職責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部門依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責任人員給予處分。
第二十八條本辦法自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
來源:紅網
作者:劉 容 黃 飛 飛 陳 霸
編輯:黃飛飛
本文為湖南人大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