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省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即將開幕。湖南人大融媒體中心開設《人民的代表》專欄,聚焦人大代表積極為民排憂解難、真誠為民辦實事的履職故事,傾聽他們的履職心聲,展現他們的履職風采。
省人大代表、湘北水泥有限公司董事長趙金秋。
連續擔任十幾年的市、區兩級人大代表后,湖南湘北水泥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趙金秋于2023年當選為省人大代表。他深知,代表履職沒有巧,只有認真調研加思考。面對黨和人民的信任與重托,他努力學習增強履職本領,努力做到建言建在需要時、議政議在點子上、監督監在關鍵處。
實際上,趙金秋身上的標簽很多,被人稱為敢于較真的“硬茬代表”、履職不缺勤的“全勤代表”、善于調查研究的“專家代表”,具有民本情懷的“柔情代表”。在省人大代表履職大舞臺上,他繼續發揮曾經的優良作風,傾聽百姓心聲代好言,緊密聯系群眾辦實事。
參加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
積極建言獻策
推動解決社會難點痛點
經常進入代表聯絡站傾聽群眾聲音,走進企業、鄉村、學校、農戶開展調研,認真了解群眾的愿望和訴求,是趙金秋養成的履職習慣。
在很多人眼里,他敢于直言、善于緊盯不放,實事求是地向上級有關部門反映情況,所提意見建議具有真實性、針對性、代表性,不少建議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重視,推動相關問題的解決。
自建房安全關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備受社會關注。趙金秋在調研中發現,城鄉接合部的一些自建房房主在沒有進行科學評估的前提下,擅自改變房屋結構和使用功能,存在很大安全隱患。
針對自建房中存在的亂象,趙金秋向人大和政府相關部門提出了《加強農村居民自建房管理,確保農村居民自建房的質量安全的建議》。他建議重點查處城鄉結合部的自建房擅自改變房屋結構的行為,加快地方立法,使自建房在建、管、用等各環節都有法可依。
這些建議直面自建房管理中的難點痛點,不回避矛盾和問題,對兜牢房屋安全底線,維護百姓生命財產安全,推動相關地方法律法規的出臺,起到了積極作用。
在趙金秋的履職中,“三農”占據了很大比重。這位從泥土中走出來的漢子,始終帶著對鄉土的深情和眷戀,為“三農”鼓與呼。
經過深入調研,他在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提出了《關于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建議》。他建議,鼓勵民營企業積極參與鄉村振興,助推鄉村產業可持續發展;要有計劃、分步驟地搞好農村水利設施的建設和維修,補齊農業基礎設施短板;打造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為鄉鎮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集中和居家養老服務;徹底整治農村臟、亂、差,建設美麗鄉村;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推進產業、人才、文化、生態振興。
針對該建議,相關辦理部門給予了詳細回復,并提出了進一步的改進措施,相關舉措正在落實,尤其是省財政部門撥付了專項資金建設和維修農村水利設施,使廣大鄉村群眾受益。
與村民座談交流。
緊密聯系群眾
辦好老百姓身邊的實事
當人大代表以來,趙金秋把代表作為自己的第一身份、第一責任,從人民中來,回到人民中去,密切聯系群眾,對于老百姓的急難愁盼,自己能辦到的立馬辦,毫不含糊。
在常德市鼎城區人大推行的“人大代表實踐站”的建設中,趙金秋積極履行人大代表職責,帶頭參與代表聯絡站、實踐站的建設與運行,進站履職做示范。
他把人大代表的履職融入鄉村振興、新農村建設之中,與鎮、村、組共同制定村莊發展規劃,以“凈化、亮化、美化”為原則,徹底整治“臟、亂、差”。同時,出資出力開展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僅做給群眾看,還帶著群眾一起干。
經過不懈努力,趙金秋參與建設的村莊發生了新變化,出現新面貌、新風尚,群眾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村民們說,以前是“跟著蒼蠅找廁所”,現在是“跟著蜜蜂找花朵”,人大代表進村后,村莊發展結出了累累碩果。
他一手辦企業,一手做慈善,努力當好人民群眾的貼心人。
年初,趙金秋無意中了解到鼎城區灌溪鎮中心村唐良成一家十分困難。唐良成本人因視網膜脫落導致視力一級殘疾,妻子患精神殘疾,兒子是智力障礙者,一家人主要靠低保、重殘補貼等微薄收入維持生計,居住的房屋也是十幾年前東拼西湊、利用廢棄的建筑材料搭建起來的。
到現場了解情況后,趙金秋和另一名基層人大代表決定共同出資進行幫扶。
他們歷時一個月時間,花費7萬多元幫唐良成的房屋換上樹脂瓦、裝上新門窗、用上新灶臺,墻面重新粉刷,家里煥然一新,生活也充滿了希望。
趙金秋積極參與鄉村振興,長期進行扶貧幫困,累計捐款捐物1300多萬元。“通過為人民群眾辦一點點力所能及的小事、做一件件拍手稱快的好事,才能讓人大代表的身份在群眾中有威望、有影響,真正發揮來自人民、植根人民的優勢和作用。”趙金秋說。
來源:時刻新聞
作者:吳公然 陳奧男 邱添 彭一峰
編輯:黃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