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源風景。
紅網時刻新聞1月17日訊(記者 吳公然) 1月17日下午,湖南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新修訂的《湖南省武陵源世界自然遺產保護條例》,條例自2024年3月1日起施行。
省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胡雪清表示,此次修法明確了武陵源世界自然遺產的保護范圍和編制規劃,突出了核心要素的保護,旨在精準做好保護管理工作。
“《條例》明確了武陵源世界自然遺產保護范圍是指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的區域,即:264平方公里的武陵源世界自然遺產地、126.8平方公里的緩沖區。”胡雪清說,張家界市人民政府應當在本條例實施之日起兩年內完成武陵源世界自然遺產保護管理規劃的編制,報省人民政府批準實施。
胡雪清介紹,《條例》主要規范了四項核心要素:一是以御筆峰、西海石林、楊家界峰墻為代表的張家界地貌;二是以黃龍洞為代表的喀斯特地貌;三是以天下第一橋和水繞四門為代表的自然景觀;四是以林麝、金雕、大鯢以及珙桐、南方紅豆杉為代表的珍貴、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
“《條例》明確了建設項目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和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重大及非重大建設工程項目的選址方案的審批程序。”胡雪清表示,因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自然災害、應急救援等特殊情況需要采伐林木的,由區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批準,報市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備案。
來源:紅網
作者:吳公然
編輯:黃飛飛
本文為湖南人大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