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收到了縣人大辦的立法征求意見的短信,點擊鏈接就可以直接提建議,很方便了。”9月18日,在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渠陽鎮飛山社區,70多歲的退休干部曾友生高興的訴說著自己足不出戶就參與立法的新鮮事。發送立法意見征詢短信提示和鏈接,是靖州縣人大常委會拓寬群眾廣泛參與立法過程的又一創新舉措,贏得廣大群眾的連連點贊。
靖州作為省、市人大常委會基層立法聯系點,堅持在搭平臺、暢渠道、延觸角上下功夫,打出了“站點談、線上提、碼上掃”的組合拳,讓立法成為群眾身邊事,使涓涓民意融入法律法規,確保黨的主張、國家意志、人民意愿相統一,繪就一幅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圖景。
“作為一個小作坊經營者,很榮幸參加這個立法討論。因為我們很多食材都從網上訂購,我建議第二十七條進貨索取票據或相關憑證,增加網絡票據。”“我們小攤販做點生意養家不容易,現在法律如果規定在學校100米范圍內不能擺攤,對我們影響太大了,建議把這條刪除,就明確劃定專門區域,也能起到規范作用。”......9月19日,在縣產業開發區立法信息采集點召開的《湖南省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小餐飲和食品攤販管理條例(修訂草案)》立法征詢座談會上,來自相關單位、鄉鎮的負責人以及園區食品加工企業、食品小作坊、小攤販和學生家長等方面代表30余人,圍繞條例內容和所代表利益群體的訴求展開了熱烈討論。這樣的意見征詢會,自5月份產業開發區立法信息采集點成立以來,已經召開4場,“高大上”的立法工作變得不再“神秘”,普通老百姓的意見也能推動法條的確立,讓法律法規更接地氣。
“基層立法聯系點是原汁原味聽取民意,提高立法質量的有效途徑,也是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載體,必須建好用好,哪里最方便群眾、哪種方式群眾最樂于接受,我們就把陣地建設到哪里,就用群眾最喜聞樂見的形式征求意見。”縣人大常委會主任楊景明說。
縣人大常委會兼顧不同地域、行業、領域、群體的立法需求,統籌設點布局,在鄉村社區、行業部門、企業園區、旅游景區等地設立立法咨詢點、立法聯絡站、立法信息采集點43個,并依托23個人大代表聯絡站實現站點合一、功能疊加,把立法征詢的觸角延伸到一線,覆蓋到全域。立足少數民族聚居區的風俗特點,把法治思維、法治元素融入民族文化,在寨牙鄉巖腳侗寨立法信息采集點,利用鼓樓、風雨橋、古驛道,打造議法、學法、宣法的陣地,采取廊亭議法、驛路學法、鄉賢講法、侗歌唱法等特色鮮明的形式,確保少數民族群眾能夠坐得下、聽得進、弄得懂、講得出,更加樂于、善于為立法建言獻策。還從各行各業選聘280余名立法信息采集員,充分發揮信息采集員、人大代表、“三官一律”、志愿者四支隊伍參與立法征詢作用,定期進入站點接待群眾,面對面征集群眾意見。通過以點帶面、輻射帶動、聯動協作,使基層立法聯系點真正成為開門立法“議事廳”。
為讓群眾的意見建議更加方便、快捷的傳遞到立法機關,分別與電信、移動、聯通三家通信公司合作,開通立法征詢意見短信提示服務,將立法內容、征詢方式及時間、聯系電話及郵箱、意見提交鏈接等編輯成短信廣泛發布,點擊鏈接即可查閱法律條文和提交立法意見。并在政府門戶網、人大微信公眾號上進行發布,營造人人關心立法、人人參與立法的良好氛圍。開發集立法征詢、學法用法、社情民意、法治服務于一體的“法潤靖州”線上平臺,在人群密集場所廣泛設置平臺二維碼,群眾通過掃碼,就可全天候、全時段、全渠道提交意見建議,學習和查詢相關法律法規,推動社情民意搭上立法“直通車”,駛入了“快車道”。
截至目前,共召開立法征詢座談會38次,發送意見征集短信25000多條,掛網公開征集意見27次,為省、市、縣人大27部法規提出立法修法建議意見476多條,其中線上收集群眾意見183條。
來源:靖州縣人大
作者:邱威鵬
編輯:黃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