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聽取省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農業技術推廣“一法一辦法”實施情況的報告。攝影/劉杏
9月23日,在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上,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周農就省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辦法》(以下簡稱農業技術推廣“一法一辦法”)實施情況作報告。9月26日,省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對報告進行了認真審議。
此前,4月下旬,省人大常委會聽取了省政府及有關部門貫徹實施農業技術推廣“一法一辦法”情況匯報。5月至6月,省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赴岳陽、湘潭、邵陽、懷化開展實地檢查,并委托株洲、衡陽、張家界、郴州、湘西州5個市州人大常委會在本行政區域內開展同步檢查。
農技推廣法助力農業現代化建設
“2023年,全省農業科技貢獻率達63.43%,良種化率達96.5%,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2023年,水稻、油菜綜合機械化率分別為83.4%、69.2%。生豬規模化養殖比例達70%,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為83%。”
周農在報告中指出,農業技術推廣“一法一辦法”實施以來,全省各級政府及其相關部門高度重視,積極宣傳,認真落實,農業科技研發、技術推廣應用得到長足發展。
農業技術推廣“一法一辦法”實施以來,相關部門將農業技術推廣“一法一辦法”納入公職人員網絡學法考法平臺,開辟了法系萬家、專家答疑、技術咨詢等普法欄目。目前,全省創建有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技術創新中心、3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26家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或現代農業產業園,建立了12個省級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自主研發了41款適合南方丘陵山區的特色農機具。建立健全了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推介制度,主推技術到位率保持在96%以上。推廣水稻集中育秧面積1350萬余畝、農作物專業化統防統治面積1.93億畝次。形成了以省市縣鄉國家推廣機構為主導,農業科研院校、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涉農企業等相結合的多元推廣體系和協同推廣機制。定向培養基層農林水特崗生4476人。每年投入約1.2億元實施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項目。2023年省級財政投入達3.85億元。
農技人員行政化傾向明顯
“我們堅持明查與暗訪相結合、專項檢查與隨機抽查同步推進,提前安排小分隊采取‘四不兩直’形式進行暗訪,編發‘查什么、怎么查’提示清單,重點對照‘法’的17個條款、‘辦法’的16個條款逐一檢視剖析。”周農說。報告以附件形式梳理形成了6個方面28個問題的問題清單。
報告指出了普法用法、管理機制、隊伍建設、支撐保障力度、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部分條款不適應改革和現實需要的問題。報告顯示,全省12.8%的鄉鎮農技人員“被借調到鄉鎮其他部門或縣級非農業部門”,44.62%的鄉鎮農技人員“只有一半或以下時間從事農技推廣工作”,農技人員行政化傾向明顯。按照農業技術推廣“一法一辦法”規定,縣級以上農技推廣機構在編專業技術人員不得少于總人數的百分之八十;鄉鎮農技推廣機構的在編人員必須全部為專業技術崗位。檢查發現,省級層面,林業和水利部門沒有設置農技推廣機構;市縣及鄉鎮的農技推廣人員數量均未達到法律規定的要求,隊伍職稱偏低、專崗不專業、年齡老化等問題突出。
報告指出,由于農業科技管理體制等原因,不少科技成果停留在實驗室、試驗田,難以大面積轉化應用。一些基層推廣機構由于缺乏技術試驗示范等硬件條件,技術到田到戶“最后一公里”還不順暢。各類農業經營主體擔心應用科技成果會帶來風險,主動應用新技術的愿望不強。
以法治力量促進農技推廣事業高質量發展
報告指出,要強化學法用法,推動學法用法進村入戶。要深化農技推廣體系建設,提高農業科技服務信息化、精準化、智能化水平。要進一步推動農業科技與推廣協同創新,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推廣應用,繼續抓好適合南方丘陵山區的特色機具的研發。充分發揮全省12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作用,加強先進實用技術的組裝集成,助推糧食、畜禽、蔬菜、油料、水果等十大千億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加強科技小院建設,持續深化農業科研院所改革,建立省級“大農科院”管理體制,暢通省市農業科研單位協同合作渠道。持續完善農業科技創新成果評價和轉化機制。要加大資金政策支持。依法落實農業技術推廣財政預算,建立健全農技人員績效評價和激勵機制,優化基層農技人員職稱評聘條件,拓展晉升渠道,加強對農業企業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引導更多社會力量參與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
報告指出,各級政府嚴格執行向同級人大常委會定期報告的規定。針對執法檢查發現的問題,各級人大常委會開展清單式交辦并形成工作閉環機制,加強對重點問題跟蹤監督,切實解決農業技術推廣應用工作中的難點、堵點問題。開展立法調研,適時啟動“辦法”修法工作。聚焦農業技術研發、科研成果轉化和技術推廣應用三個環節,加大相關法規的立改廢力度。運用好執法檢查成果,切實將執法檢查、跟蹤督查、加強整改的過程轉化為強化農業科技支撐的實效。
來源:人民之友
作者:楊柳
編輯:黃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