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30名拉丁美洲外賓前往湖南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體驗館(長沙)開展非遺研學實踐活動,與20多位非遺傳承人和數十名長沙市小學生一同體驗湖南非遺制作技藝,感受中華文化魅力。
30位外賓均來自拉美地區議員研討班,該研討班由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商務部共同舉辦。
活動現場。
在省人大民族華僑外事委員會、省民宗委和長沙市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同志陪同下,研討班學員來到大廳,參觀了《各民族共同開拓中華文明》壁畫等中華文化歷史畫卷,隨后步入非遺技藝展示區,體驗傳統木榨油技藝、扎染、剪紙、活字印刷、皮影戲等中國傳統非遺項目。
在木榨油坊,大家爭相體驗推磨沖榨;在吊腳樓景觀處,議員們開心地與樓上唱歌的阿妹互動;在湘繡文創區,外賓對繡品熊貓配制AR動畫“花花的家”這種非遺傳播方式表現出濃厚興趣;在剪紙體驗區,大家現場排起隊伍,要讓剪紙傳承人給自己剪一個側影做紀念……不少議員還興高采烈地拿著自己參與制作的產品請同伴拍照留念,對中國傳統手工藝的精湛技藝贊嘆不已。
活動現場。
“我是第一次來中國,變臉表演讓我印象深刻,我覺得中國在文化傳承方面做得很優秀。”多米尼加共和國議員Juan Jose ROJAS FRANCO說,“還有很多小朋友在體驗,感到非常欣慰。”
將外賓請進湖南雨花非遺館現場參觀、體驗,是我省積極對外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好湖南故事的具體實踐。此次拉美地區議員研討班非遺研學實踐活動,讓外賓對湖南非遺有了更多了解,對中華文明包容性、開放性、和平性等特性有了直觀感受,將有助于促進中國和拉美文化交流互鑒,為未來友好合作開辟空間。
湖南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體驗館(長沙)嵌入式建設在湖南雨花非遺館內,省民宗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體驗館將300多項非遺項目通過構建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主題上升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賦予非遺項目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義,面向國內外觀眾講好湖南故事。未來,體驗館將繼續發揮平臺作用,讓更多國際友人了解湖南非遺、認識中華文化。
來源:華聲在線·新湖南客戶端
作者:趙瞳銥 賴泳源 攝影:尚光菊
編輯:黃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