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來不曉得種再生稻,今年第一次種植再生稻,全部是他指導我,最高畝產達到800多斤,超乎我的預計,我真心感謝他。”11月4日,衡陽縣欄垅鄉欄市村寺門組周雙柏高興地告訴筆者。
周雙柏感謝的這個人,是衡陽縣欄垅鄉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農藝師、衡陽市第十五屆人大代表,衡陽縣第十一屆政協委員、衡陽縣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欄垅鄉人大代表王建秋。
▲王建秋(右)在田間指導周雙柏種植再生稻
周雙柏曾經種過田,后來從事建筑行業,已經有二十多年沒種田了。他看到本組的農田沒人愿意種,覺得十分可惜,“今年初,我萌發了種田的想法。”周雙柏說。
今年3月的一天,想重操舊業的周雙柏慕名在一個田邊找到正在查看農情的王建秋。
“王主任,我今年想回來種田,可是我很久沒種田了,許多情況都不熟悉了,請你多多指導。”周雙柏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1989年,王建秋從農業大學畢業后一直在鄉鎮從事農業技術服務工作。指導農民多種田、種好田,幫助農民增產增收是他幾十年工作的主題。2006年調入欄垅鄉,從2016年開始,他動員農民親戚帶頭種植200多畝再生稻,示范帶動周邊農民逐漸種植再生稻。目前,全鄉再生稻總面積達到3500多畝,成為衡陽縣再生稻面積最多、產量最高的鄉鎮。
▲再生稻幼苗
對于周雙柏,王建秋雖然感到陌生,兩人是第一次見面,但是一說起種田的事,王建秋就來精神了,他對眼前這個個頭不高、皮膚比較黑的陌生人感到很親切。
“好啊,歡迎你回來種田,現在國家很重視農業,補貼也較多,只要用心去種,不比外出打工差。我一定盡力搞好服務。”
首次拜師,王建秋的鮮明態度給了周雙柏很大的信心。
回去后,周雙柏把本組40畝稻田全部流轉過來,開始種田的各項準備工作,決心好好大干一場。
不久,周雙柏遇到一個困惑:種什么品種的水稻好呢?
▲再生稻揚花抽穗
他到鄉政府找到王建秋,說出了自己的疑慮。
“建議你種植瑋兩優8612。”王建秋說,這是隆平高科公司培育的一個新品種,去年,我們指導欄垅鄉4個農戶試種了80畝,發現它有兩個優點。一是高產、優質、高抗(抗病抗蟲抗倒)。去年,我們這里遇到六十年不遇的高溫干旱,其他品種的水稻普遍減產,而這個品種卻表現很好。二是再生能力強。去年試種,這種品種的再生稻平均畝產達到500斤,遠高于其他品種。
“你是準備種一季稻還是種雙季稻?”王建秋問道。
“還是種一季稻,種雙季稻太辛苦,效益也不太好。”周雙柏說。
“既然是種一季稻,建議你收割之后種一季再生稻,投入的成本不多,收益卻能增加不少。”王建秋說。
作為一個農民,周雙柏對再生稻并不陌生。
再生稻,衡陽話叫做“義禾子”,就是稻子收割后,再從水稻基部長出的稻子。
在周雙柏的印象里,以前,在農村,再生稻是不受重視的,要么讓雞、鴨、鳥等禽類去吃,要么自生自滅。近年來,周邊農民種植再生稻的人越來越多,他聽說種再生稻可以增加收入。但是,怎么種再生稻,他卻一無所知。
王建秋看出周雙柏的心理,趁機科普起來。
王建秋告訴周雙柏,再生稻不需要種子,不打農藥,不施肥,平均畝產可達到300-500余斤;屬于生態米,稻谷和稻米的價格都比較高。衡陽市場上,再生稻稻谷2-3元/斤,再生稻稻米4-5元/斤。每畝收益可達400-600余元,減去每畝100元左右的成本(主要是機械收割、灌溉用水),每畝純收益可達300-500余元。
▲周雙柏種植的再生稻
通過王建秋的宣傳,加上以前從周邊農民那里了解的信息,周雙柏感到,再生稻是個好東西,種植再生稻可以增加收入,他決定今年試一試。
得知周雙柏愿意種雙季稻,王建秋有一種找到志同道合伙伴的高興,他把自己多年摸索出來的經驗傾囊相授。
“種植再生稻,看起來比較簡單,但是也要講究技術,一些細節失誤,就會影響產量。”
“要選擇再生能力強的品種;再生稻的生育期要適中(130天左右);頭季稻要在3月底前播種完畢。”
“頭季稻收割前十天要灌水施肥,增強根系活力。”
“頭季稻要適時曬田,收割時田里要干濕適度,否則容易壓壞稻茬,嚴重影響產量。”
……
今年來,周雙柏家的稻田成了王建秋常去的地方。
看看禾苗的長勢怎樣,看看稻田灌水沒有,看看有沒有病蟲害,告訴他什么時候該施肥了,告訴他收割稻穗時怎樣不傷到禾蔸……王建秋像對待自家的稻田一樣,細心觀察,精心指導。
▲收割機在收割周雙柏家的再生稻
“他每隔一天就過來指導,有時是天天來,今年起碼來了四五十次。”周雙柏說。
一個實心教,一個虛心學,他倆就這樣成了好朋友。
辛勤的汗水結出豐碩的果實:周雙柏首次種植的40畝再生稻,最高的畝產800多斤,最低的畝產300多斤,絕大部分畝產650多斤,創造了欄垅鄉的畝產最高記錄。共收獲再生稻2.6萬多斤,純收益3萬多元。
稻谷變鈔票,周雙柏笑呵呵地說,今年種了40多畝水稻,純收入5萬多元,其中,一季稻收入2萬多元,再生稻收入3萬多元。
▲王建秋(右)在指導農民收割再生稻
“再生稻的收益超過了一季稻,這是我沒有想到的。能夠取得這么好的收益,除了水稻品種好、天氣幫忙、自己精心管理之外,王建秋的業務指導也至關重要。”
通過今年的實踐,周雙柏對再生稻有了新的認識,感覺“一季稻+再生稻”的模式很有價值,他表示,明年會繼續種植再生稻。
來源:衡陽市人大
作者:興文柯
編輯:黃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