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下午,省人大常委會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在劉少奇天華調查舊址開展2023年第4次集體學習。
與會人員現場考察了劉少奇天華調查舊址,并聽取專題講解。
26日下午,省人大常委會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在劉少奇天華調查舊址開展2023年第4次集體學習,圍繞“以學增智”這一主題開展現場教學并進行專題研討。
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烏蘭主持并作總結講話,黨組副書記張劍飛,黨組成員陳飛,副主任胡旭晟,黨組成員周農、彭國甫、謝建輝、陳文浩、王曉科參加學習研討。省委巡回指導組到會指導。
研討會前,與會人員現場考察了劉少奇天華調查舊址,并聽取專題講解。
為什么選在這里開?
劉少奇天華調查舊址是1961年全黨開展“調查研究年”的生動縮影,對于當前抓實主題教育、抓深調查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時代價值。
對大家來說,是一次很好的受教育、受洗禮的機會。通過現場考察和專題講解,進一步的感受到并學習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人民至上、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的工作品格。
滿滿地感受到了省人大常委會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集中學習組織的精心與用心。
召開專題研討會。
會議傳達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在主題教育期間重要講話精神,謝建輝、陳文浩等4位同志聚焦“以學增智”主題,圍繞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專題摘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等作交流發言。
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考察時對開展主題教育提出明確要求,對“以學增智”作出深刻闡釋,強調“要提升政治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
5月19日,省委書記沈曉明在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習時,圍繞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明確要求要提升“政治三力”、做到“四個把握”、增強“三種本領”。
那么
省人大常委會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
會有哪些好的見地和舉措
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烏蘭主持并作總結講話。
烏蘭在總結講話中強調,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以學增智”的重要論述精神,著力提升政治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她指出:
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管方向的。
思維能力是教方法、給鑰匙的。
實踐能力是保落實、出成效的。
這其中
思維能力
影響著政治能力
決定著實踐能力
是二者的
連接點、結合點
所以
提升思維能力至關重要
那么
怎么提升?
“求 導”
“求 根”
“求 和”
“求最大公約數”
研討會上
烏蘭緊扣人大工作實際
做起了“數學題”
1、“求導”
烏蘭強調,要強化“求導”思維,在學思踐悟中抓住本質、把握規律。
所謂“求導”,就是透過紛繁復雜的事物表象,通過厘清脈絡、抽絲剝繭,抓住要害、尋找規律,讓復雜問題簡單化,進而實現綱舉目張。
要善于透過現象看本質。劉少奇同志通過人糞、浮腫病、干瘦病,分析得出農民吃飯成問題、公共食堂不可取,值得我們學習。比如看人大工作的差距,我們既要看到在編、財、物等硬件的差距,更多的是要眼睛向內,從做好人大工作的底層邏輯和基本規律出發,去檢視和分析我們自身在思想認識、教育管理、狀態作風、能力本領、工作落實上存在的差距。
要善于抽象歸納成系統。劉少奇同志把群眾對公共食堂的各種意見,通過分析合并,歸納為9條,并在此基礎上提出6條解散食堂的保證條件、農村興家立業“十個一”的發展路子,得到中央充分認可、群眾積極響應。面對形形色色的問題,不能浮光掠影、就事論事,既注重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又注重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從個性中看到共性、苗頭中看到趨勢、偶然中看到必然,形成整體性把握、全局性謀劃、前瞻性思考。
要善于把握關鍵抓重點。矛盾的不平衡決定了抓工作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躍升。劉少奇同志帶著《農業六十條》回鄉調研,但重點聚焦和解決的是公共食堂、住房保障、山林確權、農村法治建設問題。就人大工作來說,就是要緊扣打造高水平機關、實現高效能履職、服務高質量發展這條主線用力著力,今年重點是開展好“打基礎、強基本、改作風、勇擔當”主題活動。
2、“求根”
烏蘭強調,要強化“求根”思維,在學思踐悟中牢記宗旨、擦亮初心。
求根,就是要回到事物的原點去追溯初心,看看為什么而出發,從而判斷什么是正確的事,進而堅定去做正確的事。
我們黨一開始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作為自己的初心使命。推動高質量發展,目的是為了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根本上是為了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劉少奇同志在天華為了聽真話、不擾民,為了解決群眾的吃飯、住房問題,住豬場、睡門板、鋪禾草、扒人糞,所展現出來的以上率下、艱苦樸素、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作風和品格,正是對黨的初心使命的最好詮釋。
人大因人民而生、依人民而興。人民,就是人大的“根”。
要堅持群眾觀點。以人民為中心不是掛在嘴上的口號,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權力觀、事業觀,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作為檢驗人大工作成效的“標尺”,牢牢立起來。
要站穩群眾立場。把“民之所盼”作為“行之所向”,帶著感情和責任,自覺為人民用權、為人民履職、為人民服務,努力使人大制定的法規、開展的監督、作出的決定、督辦的建議,更好地體現民情、順應民心、惠及民生。
要走好群眾路線。高手在民間,要自覺拜人民為師,善于從人民的創造性實踐中汲取智慧力量。要統籌好調查研究與其他工作鋪排,多開展“四不兩直”式調研,力求“一下多用”,最大程度減輕基層和群眾負擔。
3、“求和”
烏蘭強調,要強化“求和”思維,在學思踐悟中把握特點、找準定位。
現在大家都在講推動高質量發展,在全國全省高質量發展這盤大棋中,將士相、車馬炮所擔負的職責是不同的,只有找準定位、各司其職,才能形成合力;如果邊界不清、各行其是,只會一團糟糕。
人大服務高質量發展,“位”與“責”在哪里?就是要強化人大視角、法治思維,不管是說話辦事、調研督辦,一切履職行權都要從法治出發,善于用好法律的武器。
比如,同樣是調研“優化營商環境”,人大工作的視角,除了把握優化營商環境的一般性規律,更多的是看法規制度是否健全、法定職責是否履行、法律執行是否到位。
同時,在機關內部和全省人大系統內部,也有一個“求和”的問題,那就是要左右互動、上下聯動,同心同向、步調一致。這既有一個認識問題,也有一個機制問題,但目的就是要提升和釋放人大機關和全省人大的整體功效。
4、“求最大公約數”
烏蘭強調,要強化“求最大公約數”思維,在學思踐悟中踐行民主、發展民主。
“求最大公約數”,目前已成為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理念,強調的是尋找在不同個體、單元之間維系彼此關系的共同特征、共同目標、共同利益和共同訴求。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作出全面部署,明確將之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人大作為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主陣地、主渠道和重要制度載體,要從“國之大者”“黨之大計”,從彰顯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顯著制度優勢的高度出發,將其貫穿到工作的全過程各方面。
我們不僅要埋頭拉車、做好手頭的事,還要抬頭看路,跳出工作看工作,時常問一問自己,我們的工作
是否很好反映了民意?
是否集中匯聚了民智?
是否有效改善了民生?
人民當家作主是否得到有力保障?
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根本政治制度,我們不僅有堅持好、運行好的責任,還有完善好的使命。
數學之美,在于其定義的深刻,邏輯的明晰,結果的簡潔。
緊扣人大工作,以數學思維,講思維能力。
聽完這堂“數學課”,大家紛紛表示,耳目一新,醍醐灌頂。
來源:湖南人大融媒體中心
作者:周潔
編輯:黃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