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當前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難點堵點問題?如何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升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品質?
實地視察察民情
“政府花費大量資金建設鄉鎮污水處理廠,但配套管網設施不完善,污水收集困難,進水濃度過低,污水處理廠運行不了成為擺設。”在臨武武水鎮東楊黃村、汾市鎮玉美村、水東鎮污水處理廠、金江鎮污水處理廠、金江鎮羅家村等地現場,代表們尖銳地向縣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提出問題。
近日,臨武縣人大常委會組織部分省、市、縣、鄉四級人大代表開展聯動履職,對全縣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運行情況開展專題視察。縣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譚曉亮參加視察。通過實地查看和會議座談,全面了解鎮村兩級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運行情況。
據悉,臨武縣自2011年啟動農村污水治理工作以來,已先后對西瑤鄉境內長河水庫集雨區范圍內的村莊、舜峰鎮南沖村、萬水鄉上下潢村、花塘鄉常青村、汾市鎮玉美村等40多個村進行了不同類型的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和配套管網建設,僅完成20%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設任務,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工作進展緩慢,而且因缺乏有效管護,大部分污水處理設施已無法正常運行。
積極建言獻良策
按照《湖南省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四年行動實施方案(2019—2022年)》要求,2022年實現全省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基本覆蓋。截止2022年底,臨武縣已建成7個鄉鎮污水處理廠、石門村污水處理站、武水鎮鎮區部分配套管網,基本完成省市行動計劃下達的建設任務。其中,金江鎮、汾市鎮、南強鎮、水東鎮等4個鄉鎮污水處理廠已正式投入運營,但因進水濃度過低,鄉鎮污水處理廠普遍運行效果不佳。
“建議縣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因地制宜、科學論證,整合資源、創新機制,統籌推進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運行工作,真正把民生工程辦成群眾滿意的民心工程。”
“建議要從農村實際出發、從群眾需求出發,利用有限的資金,盡量選擇低成本、易管護、高效能的處理設施,并加強配套管網建設。”
“要建管并重,建立長效管護機制,著力解決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而不管、建而不用、用而無效的問題,確保各類污水處理設施長期穩定有效運行。”在專題視察座談會上,代表們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立足所在行業特點,發揮專業優勢,針對視察中發現的鄉鎮污水處理廠規劃選址欠合理、配套管網建設不完善、污水處理設施管護不到位、部分村級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項目啟動困難等問題,進行了深度討論,提出了很多針對性、科學性的意見建議。
持續監督求實效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提升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推進城鄉人居環境整治”。臨武縣第十八屆人大常委會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民生導向和問題導向,精準履職,將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運行情況作為今年首個代表視察課題。通過本次專題視察,進一步掌握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運行管護等方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縣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要正視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運行中的問題,虛心接受、認真辦理人大代表提出的意見建議,臨武縣人大常委會將持續跟蹤監督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運行情況,確保已建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行并發揮最大效益,不斷提升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臨武縣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譚曉亮表示,“下一階段,臨武縣人大常委會將對本次專題視察形成的意見向縣人民政府進行交辦,縣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今年11月前要向縣人大常委會報告代表視察意見研究處理情況。”
來源:臨武縣人大
作者:雷海娟 黃娟
編輯:黃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