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央人大工作會議召開以來,津市市人大堅持把學習宣傳貫徹中央人大工作會議精神作為重要政治任務,以堅定的政治自覺、嚴肅的政治態度、高昂的政治熱情和強烈的責任擔當,統籌謀劃、精心組織,迅速掀起學習宣傳貫徹中央人大工作會議精神熱潮。
突出高站位“抓”,在組織籌備上精心謀劃
強力組織推進,黨組統籌抓總。為全面落實黨中央、省委關于學習宣傳貫徹中央人大工作會議精神相關部署,津市市人大黨組立足前期學習宣傳、中期交流分享、后期貫徹落實三個環節,系統性統籌、科學性謀劃、整體性布局,研究制定了《關于深入開展中央人大工作會議精神學習宣講活動工作方案》,對開展系列學習、宣傳、貫徹活動提出了具體要求。
層層壓實責任,主任牽頭抓重。結合“四聯”工作機制,津市市人大確定了由主要領導牽頭負總責,主任會議成員負責指導分管委室和聯系鎮(街)分組開展中央人大工作會議精神系列宣講活動。
制定活動方案,委室落實抓細。根據《工作方案》要求,分別制定了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專題學、印發宣傳讀本廣泛學、舉辦專家報告會輔導學、各鎮街代表團分團學、代表“五進”宣傳學、主題征文、“四進”調研、“我為群眾辦實事”、表彰評比、宣講優秀代表事跡等中央人大工作會議精神學習宣講“十大活動”細化方案,由各委室分別組織落實。
突出高標準“學”,在學深悟透上融會貫通
引領帶頭,以上率下學。津市市人大常委會第一時間召開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擴大)會議,組織機關干部職工深入學習會議精神;2021年11月19日,津市市委常委會暨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擴大)會議,專題學習會議精神,并以視頻會議的形式延伸至村(社區)。
靶向施教,分級分類學。2022年2月14日邀請省人大領導來津為全市代表開展《認真履行職責 真當新時代合格人大代表》專題輔導;二次全會期間各鎮街代表團分別開展分團學;第一季度各代表小組結合自身特色開展小組學。
互比互鑒,研討交流學。2022年5月19日組織18名優秀青年代表座談交流研討,代表們就如何在基層落實中央人大工作會議精神、如何利用中央人大工作會議精神履職盡責談心得講體會;近60余名代表踴躍參加“學習新精神、擔當新使命”征文活動,力促會議精神入腦入心。
突出高頻度“宣”,在氛圍營造上豐富拓展
堅持多點發力,注重宣傳效果。22年一季度津市市人大常委會組建6個中央人大工作會議精神宣講小分隊,深入基層、走進鄉村,采取會議宣講、上門宣講等多種形式,在各級人大代表中廣泛開展集中宣講活動。宣講小分隊成員圍繞深入領會中央人大工作會議重大意義準確把握中央人大工作會議精神實質、切實擔負起新時代人大工作使命任務三個方面,深入淺出地對中央人大工作會議精神進行了系統闡述。
加強正面引導,注重宣傳內容。集中轉載發布人民日報、新華社等權威媒體關于中央人大工作會議精神的報道,及時傳達省委、常德市委關于貫徹落實中央人大工作會議精神的相關工作要求。為全市代表印發會議精神及相關政策匯編。通過電視媒體、微信公眾號等形式重點宣傳代表們學習、宣講、落實會議精神情況。
開展先進評選,注重宣傳引領。開展“學習新精神、擔當新使命”征文評比表彰活動,評選10佳優秀文章,并將優秀學習心得印發給全市代表。對20名落實會議精神,履職盡責的優秀人大代表進行大會通報表彰,對其中8名優秀代表拍攝專題宣傳片,通過電視臺、津市融媒公眾號向社會宣傳。
突出高質量“做”,在知行合一上彰顯成效
聚焦基層,深入調查研究。倡議全市人大代表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村居。結合人大“四聯”工作機制,廣泛宣傳精神,圍繞津市市委、市政府中心大局,圍繞津市市人大常委會工作要點,廣泛開展調研活動。創新建立“四聯”工作機制,由常委會主任會議成員指導鎮(街)、分管委室、聯系委員,各委室立足本職、聯系鎮(街)、服務委員,常委會組成人員聯系服務代表,代表聯系服務選民,僅在代表走訪月期間,走訪選民2000余人,收集意見建議100余條。
聚焦發展,做實重點工作。現場督辦1號議案《加快津市化工園區高質量發展的議案》,開展“五好”園區視察,助推中國化學津市綠色新材料產業園一期項目正式啟動,助力園區順利通過省級復核。持續督辦2號議案《加快推進津市港疏港鐵路專線建設的議案》,緊盯松虎航道疏浚、津市港疏港鐵路專線建設、津市港一期、津市港二期、1000萬噸機制砂專用碼頭及生產線等重大工程項目。
聚焦民生,辦好惠民實事。審查文教衛3個1千萬專項資金使用情況,督促政策落地。圍繞中央廚房學校集約化供餐監管問題,市人大常委會與檢察機關協同發力,探索代表建議與檢察建議轉化工作機制,向市監、教育等部門發出檢察建議6份并專題督辦,多次至供餐企業、學校暗訪,跟蹤各責任單位履職和整改情況,效果明顯。監督高新區全區域雨污分流、黑臭水體治理,提升企業環境監管水平,針對我市水、土、氣環境問題開展明察暗訪;審議津市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報告、林長制工作報告、長江流域十年禁漁工作報告,護航經濟社會和諧發展。
來源:津市人大
作者:賴麗容
編輯:黃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