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新聞1月14日訊(記者 劉璇 陳珉穎 李長宏 剪輯 蔣利君 設計 李美燕)鄉村振興如何“興”?一方水土“養富”一方人。1月14日上午,來自張家界市永定區合作橋鄉八家村的省人大代表許玲莉,在“代表通道”上,講述了近年來她感受到的鄉村巨變,并就家鄉的“鄉村振興路”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20多年前,許玲莉從沿海工廠回到家鄉大山里搞養殖業。當時,不僅她自己養了500多頭山羊,在她的帶動下,當年合作橋鄉有20多戶都加入了養殖業。因此,許玲莉被永定區政府評為“致富標兵”。
當選省人大代表后,許玲莉更加認真學習,積極為民代言,尤其是為農民發聲。
“我生活在農村,這里的變化很大,尤其是最近兩年,鄉村振興政策好,很多年輕人回鄉創業。”有做電商銷售的、搞養殖的、種大棚蔬菜的、利用荒山荒地種植藥材和水果的、還有種植莓茶的。”許玲莉看到,這幾年張家界莓茶產業發展迅速。2021年,她提出了《關于將張家界莓茶納入“瀟湘五彩茶公共品牌”》的建議。在省委、省政府重視下,2021張家界莓茶納入“瀟湘五彩茶公共品牌”。
現在張家界莓茶已經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形成了“鄉鄉建基地、村村有合作社、戶戶搞產業、人人當股東”的產業發展模式。目前永定區參與莓茶產業農戶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
省兩會召開前,許玲莉走訪了羅塔平村。村民李大姐告訴她,以前在家里干1年,不如外出打工3個月,現在種植莓茶,有技術員上門做技術指導,政府每畝給500元補貼,還幫忙找銷售渠道,解決銷售難問題。春季賣枝條,夏季和秋季手工采茶,冬季用農機機采賣老葉子,1畝莓茶有1.6萬左右的收入。
還有村民說,以前為了養家糊口舉家外出打工,現在村里都種植莓茶,在家門口就能掙錢,加工廠也在自己村里,穩穩當當一年有一筆可觀的收入,比到外面打工強多了。
“這些都是黨和國家政策好,是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給我家鄉帶來的大變化。”許玲莉很是感慨。
今年省兩會上,許玲莉將圍繞產業發展融合、鄉村旅游等提出建議,建議相關部門因地制宜出臺發展休閑觀光農業、鄉村旅游等好政策,實現村美民富集體強,讓人民群眾在鄉村振興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來源:時刻新聞客戶端
作者:劉璇 陳珉穎 李長宏 蔣利君 李美燕
編輯: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