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下午,湖南省第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舉行聯組會議,圍繞關于全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情況,進行專題詢問。省委常委、副省長張迎春率12家省直部門責任人到會應詢。省人大常委會部分組成人員、列席會議的省人大代表提出詢問。
專題詢問中,省發改委、省教育廳、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人社廳、省住建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農業農村廳、省衛健委、省鄉村振興局、省醫保局等12家省直單位的負責同志到會應詢,并表明了下一步打算。
財政優先保障農業投入“只增不減”
2021年,省財政廳等部門下發的18號文件明確規定涉農資金統籌整合政策從2024年起不再實施,而脫貧地區對后續政策的走向關注度很高。省財政廳將采取措施來穩定財政支持,鼓勵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進入鄉村振興領域。
下一步,為做好政策到期后的資金保障工作,省財政廳將著力強化“四項機制”,做到“四個確保”,全力保障和服務鄉村振興。強化財政優先保障機制,確保農業投入“只增不減”。壓實各級責任,堅持把農業農村作為一般公共預算優先保障領域,穩步提高土地出讓收益用于農業農村比例。強化涉農資金深度整合機制,確保統籌力度“只強不弱”。將堅持以項目為牽引,推進涉農資金實質性整合,將用途相近、功能相似的專項資金整合使用。強化農業產業投融資創新機制,確保資金渠道“只多不少”。把產業發展作為財政支持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同時,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打好“基金、擔保、保險、貼息、獎補、風險補償”等6類政策組合拳。強化涉農資金管理機制,確保全方位監督“只嚴不松”。
建立健全農房質量安全監管長效機制
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是重大的民生工程。今年4月,省發改委開展了全省搬遷安置住房質量安全和管護問題專題調研,基本上摸清了底數,明確了下一步思路,擬在以下方面抓好落實:完善搬遷安置住房質量安全排查機制,建立省市縣三級聯動的搬遷安置住房質量安全排查和群眾訴求迅速回應制度,對群眾反映的房屋質量問題、提出的維修需求,要迅速回應、及時維修整改到位;建立搬遷安置住房管護長效機制,會同相關部門研究制定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住房和配套基礎設施管護指導性意見,通過縣級財政、居民自籌、社會捐贈等多種方式籌集資金,建立房屋維修基金,引入物業制度,長效保障搬遷住房的質量安全;推動建立房屋管護財政專項,進一步加強匯報,爭取鄉村振興銜接資金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住房管護。
做好農村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住房非常重要。省住建廳會同省財政廳、民政廳、鄉村振興局印發了《關于做好農村低收入群眾等重點對象住房安全保障工作的實施意見》對改造標準、資金撥付、檔案信息管理進行明確。同時,也會對實施改造和建設的過程嚴格規范監管和技術指導,進一步加強農村危房改造竣工驗收和質量安全的相關技術指導服務。下一步,暢通對房屋質量安全問題的舉報渠道,建立健全農房質量安全監管長效機制。
就提高異地搬遷群眾收入問題,要大力支持發展特色產業,促進就近就業,可以鼓勵安置區立足當地的資源稟賦,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同時,也要引導市場主體對原有的資產進行盤活來帶動農民的增收。下一步,省農業農村廳將加大技術的幫扶和培訓的幫扶,把搬遷戶納入高素質農民培訓計劃和農民創業幫扶活動中,提升素質。同時,也會加大技術的幫扶,使農民在發展產業中得到技術的幫扶,促進增收。
此外,對于就業問題,省鄉村振興局將堅持目標牽引加強跟蹤監測,加大幫扶力度;要突出分類施策。對普通勞動力加強針對性技能培訓,半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對無勞動力人口,加強兜底保障,做好社會幫扶;夯實發展基礎。政策、資金、項目等向安置點傾斜,支持安置點落地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
優化農村孩子的成長環境
關于鄉村醫療問題,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鄉村醫療衛生隊伍建設,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制度文件。下一步,省衛健委將完善育才引才機制和創新人才使用機制,落實人才鼓勵機制。加快開展鄉村醫生本土化培養,拓寬基層醫務人員的職業發展前景,持續推進村衛生室醫保報銷工作,落實鄉村醫生補助政策,保障鄉村醫生合理收入。
在持續改善農村學校辦學條件、提高農村基礎教育質量方面,省教育廳將進一步加大統籌發展力度,主要是從四個方面發力:抓規劃打基礎,將重點根據學齡人口的變化情況,指導市縣做好農村學校的布局規劃,一方面會加大投入,另一方面會精準投入,全面優化農村孩子的成長環境。抓關鍵強保障,將會同相關部門制定基礎教育強師計劃實施方案,進一步加強農村教師精準培養補充,完善強師優師惠師的各項措施,完善“縣管校聘”管理機制。抓教學提質量,將完善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制度,科學實施中考省級統一命題,強化教研支撐,建立教研員鄉村學校聯系點制度和定期到鄉村學校任教制度。抓優質促均衡,將繼續鼓勵推動城鄉學校集團化辦學,以城帶鄉、以強帶弱,努力實現農村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來源:瀟湘晨報
作者:吳俊儀
編輯:黃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