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湖南省委積極響應,大力開展“走基層、找問題、想辦法、促發展”活動,深入學習領會黨中央決策部署,緊密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人大代表從群眾中來,作為群眾與政府之間的溝通橋梁,必須加強與群眾溝通交流、傾聽群眾心聲、反映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監督政府政策決策落實。開展調查研究是人大代表的法定職責也是履職的重要方式,只有做實調查研究,才能提高自身水平和能力,才能履好職、盡好責、干出彩。下面我結合學習和實踐,匯報四點體會:
(一)提升政治把握能力,忠誠履職。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職責是嚴肅的政治任務,必須把旗幟鮮明講政治擺在首位,站穩政治立場,履行政治責任,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調查研究需要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進行,人大代表必須堅定理想信念,涵養理論素養,提升解讀能力,緊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堅定捍衛“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二)提升自我修煉能力,依法履職。人大代表是各行各業的優秀代表人物,是經濟社會發展和民主法治建設的中堅力量。嚴守法紀,加強道德修養,從高從嚴要求自己,愛崗敬業,提升素質,做好人民的表率。在本職工作方面,積極投身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偉大實踐,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完整準確全面地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四個面向”推動創新發展。作為一名民營企業家,我通過廣泛深入的市場調研,把握時代脈搏,緊盯發展導向,順勢作為,帶領公司于2021年成功上市,使公司邁上新的發展臺階。當下,公司正致力于創新產品的研發、上游醫藥工業領域的擴展和專業藥房的全國布局。做好本職,練好內功,這正是代表履職的平臺,也是代表履職的動力源泉。
(三)提升聯系群眾能力,為民履職。調查研究不是閉門造車,只有堅守一顆為民心,時刻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深入一線,才有可能掌握真實的第一手資料。醫藥產業是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中創新最為活躍、發展最為迅猛的新興產業之一,也是生命健康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事關人民生命健康和民生福祉,醫療健康也一直是老百姓“急難愁盼”的重點領域。作為一名深耕醫藥行業三十多年的人大代表,我與政府醫療機構、醫藥研發及生產企業、連鎖藥店、醫藥配送企業、用藥病人等群體廣泛接觸與交流,深入一線、了解情況,哪些藥是病人急需但很難買到,哪些地方的病人看病難看病貴,醫生在看診治病過程中有哪些不便,藥品生產企業銷售難……走得越深,看得越具體;離得越近,聽得越真切。對此,達嘉維康大力布局特門、DTP專業藥房以及承接處方外流的院邊藥房,積極落實藥品集采、“雙通道”等醫保改革政策,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經營與管理模式,為老百姓提供便捷、實惠、貼心的健康服務,得到了國家醫保局的肯定。
(四)提升建言獻策能力,高效履職。“在辦公室碰到的都是問題,深入基層看到的全是辦法”,人大代表的建言獻策必須建立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之上。調查研究要以問題為導向,增強問題意識,敢于正視問題、發現問題,緊盯社會發展的難點堵點,緊盯經濟改革的頑瘴痼疾,緊盯人民群眾的急難盼愁,把實際情況摸清。在看到問題的同時,還要抽絲剝繭、舉一反三,不能只就事論事,不把搜集到的數據和材料束之高閣,要深入分析研究;抓住主要矛盾和癥結,提出切實可行的高質量建議和議案,不做“啞巴代表”“舉手代表”。通過走訪調研山東、浙江、北京、江蘇等醫藥大省,發現我省醫藥行業不論是從經濟體量還是龍頭企業、品質品牌及影響力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對此我曾建議政府出臺制定我省醫療機構對于“湘藥”采銷占比考核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提升湘藥企業的信心,促進我省醫藥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召開期間,我通過三年抗疫的全過程參與,對抗疫期間在機制體制上暴露的問題,對“健康湖南”提出建立政府醫療機構、藥品生產企業、公共衛生應急物資存儲企業協同發展機制、建立柔性生產計劃和生產控制制度等六件建議。
人大代表既神圣光榮更責任重大,我們要主動適應新時代新要求,把握好自身的角色定位,立足自身崗位優勢,將調查研究貫穿代表履職全過程,用心用情聽民聲、解民憂、匯民智,進一步提升建言獻策能力,切實履好職,盡好責,有作為。
來源:湖南人大融媒體
編輯:彭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