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省委省政府統一安排,湖南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2021-2023年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村安排在郴州市汝城縣文明瑤族鄉快樂瑤族村。駐村幫扶工作隊自2021年5月7日進駐以來,在經過認真走訪、全面摸查、學習調研的基礎上,結合“多規合一”村莊規劃(2021-2025)和村實際情況,及時制定兩年幫扶計劃。工作隊按照省市縣的部署安排,有序有力推進鄉村振興駐村幫扶各項工作。
快樂瑤族村。
(一)成為快樂的村民
2021年5月7日,一大早,湖南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鄉村振興幫扶工作隊懷著憧憬、帶著期望從長沙出發了。
他們的目的地是位于湖南“南大門”——郴州市,下轄的汝城縣文明鄉快樂瑤族村。
快樂瑤族村是在2016年4月由原快樂村、長遠村、向陽村三村合并而來,現轄27個村民小組63個自然村,總戶籍人口892戶2754人,全村總面積38.13平方公里。山區面積大,老年人多,脫貧戶、監測戶也多。
經過四個多小時的車程,正到飯點,他們順利到達了快樂瑤族村,前不久才來調研過,他們對這里并不陌生。
吃過工作餐后,下午13:30,工作隊與縣、鄉、村三級相關工作人員一起在村部三樓的會議室進行了簡要的交流。
這次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共派出了三名得力干將。隊長鐘有理,參加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鄉鎮,經驗豐富,扛起大梁;隊員林建新,曾參加過脫貧工作,接續完成鄉村振興工作;隊員王為,從小在城里長大,沒有在農村工作過,士氣足熱情高,迎面挑戰。
到任第一天,身為隊長的鐘有理作表態發言,“從今天開始,我們就是快樂瑤族村的村民,不要拿我們當外人,在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的過程中,我們一起努力打造一個產業興旺、生態富居、鄉風文明的新快樂村。”
駐快樂瑤族村鄉村振興幫扶工作隊“三人組”。
(二)馬不停蹄走訪入戶
發出承諾,鐘有理一隊人并不擔心,畢竟他們就是為了這個而來的。
會議結束,這一隊人馬不停蹄的開始訪家入戶。
“朱伯伯,身體好嗎?在村里生活的怎么樣?”路上,遇到82歲的村民朱千昌,健談得很,拉著他們聊了好一會。
“挺好的,身體也很好,但是我覺得有個事不公平,我要和你匯報一下......”,記在心里,后續要了解一下情況,鐘有理繼續往前走。
醫務室、養殖廠、玩具廠......他們逐一走訪,醫務室設在村醫家里,條件比較簡陋,村里現有的一些稍微具有規模的產業都是村民自己的,總量不大。
帶著思考,也帶著內心若隱若現的重擔,睡前,鐘有理在嶄新的筆記本記下今天的日志,明天要走訪更多脫貧戶,離省人大辦公廳交出的任務清單還很艱巨。
第二天,鐘有理帶著隊員“進山”,越往村子里面走,可以說就是在進山,從地形上看,村子就是遍布在山脈上,所以在勘測的時候,他們發現這里不僅通行危險,地質條件也很差,信號很差,進山就“失聯”。
工作隊又看了好些產業,村子因為大,產業很多,雖然總量都不大,但發展的可能性選項比較多,也給工作隊增添了點信心。
在出山的時候,因為彎道十分狹窄,車子左前輪一下子懸空,幾個人嚇了一跳,用千斤頂忙活了好一會才終于搞好,這個突發情況也讓鐘有理他們意識到道路改善迫在眉睫,基礎設施建設刻不容緩,吃完晚飯后,他們再次組織召開會議和村干部討論基礎設施建設。
工作隊員和村干部入戶走訪。
(三)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任務艱巨
連續考察了幾天,越來越了解情況的同時,鐘有理感受到壓力重大,晚上擔憂的睡不著覺,不只他,第一次下鄉工作的王為,激情稍微有點被磨滅,沒想到農村工作這么難。
鐘有理日常的表情都比較平靜,看起來大部分都在思考,確實也如此隨著調研的深入,鄉村全貌逐漸清晰,要做的很多,基礎設施需要改善,班子建設任重道遠,產業突破點不清晰,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仍然艱巨,表面平靜的他內心憂慮極了。
每一次走訪脫貧戶,常常聽到的是“有這么好的黨和國家,這么好的政策,謝謝你們來幫助我們”,老百姓感黨恩,這是脫貧攻堅留下的深遠影響,村民對鄉村振興幫扶工作隊依舊充滿了期望,工作隊堅定起信心,逐步制定幫扶計劃。
從村民反映急需要做的事情開始推進工作,是這支工作隊著手工作的方法。
了解到村里缺乏一個農產品集散基地,水果等農產品需要送到集鎮去買。馬上,部署討論幫扶工作隊駐村以來的第一個項目,建設農產品集散基地。
2021年6月1日,看場地、開會討論,一天下來,說得口干舌燥,但開局第一個項目推動不順利,鐘有理暗暗下定決心,要慢慢培養村支兩委項目建設決策、部署等理念方法。
后來,工作隊主動聯系到大華賓館為民辦實事項目,捐建一個160平米的農產品集散基地,很快,當月底完工,在當年的水果收購季中發揮重要作用,每天交易量5000斤以上。自此,再遇到種植果樹的村民,兜里總會有幾個拒絕不了的果子。
(四)村民的認可是最大的動力
說起村民對工作隊的認可,鐘有理印象最深的是,一件發生在雨天的事情。
2021年5月18日,當時村部附近的山坡馬路沒有硬化,下雨天,山坡上的泥土沖到主干路上,鐘有理帶著隊員和村干部穿著短褲、拖鞋鏟泥巴,清理道路。
鐘有理帶著隊員和村干部穿著短褲、拖鞋鏟泥巴,清理道路。
這一幕對鐘有理他們來說是很尋常的事情,沒想到,對村民來說卻意義非凡。沒有指手畫腳吩咐村民去做,主動帶領著村干部直接做事,村民看見的是這些省里來的工作隊是真正來做實事的。
過了幾日,95歲的老黨員、老支書的兒子主動找到鐘有理,講起他父親在家里說的話。“看見他們在清理淤泥,好像共產黨幾十年以后又回來了,上一次看見這樣的工作隊還是在60年代。”
聽見這些話,鐘有理覺得努力都是有意義的,村民的認可是做事最大的動力。剛來的時候,村民是帶著好奇、觀望的態度,慢慢的,工作隊無論走到哪個村民家里,總是拿出自家的東西招待,表示感謝,難以招架的熱情暖到了工作隊的心里。
去年7月1日,工作隊召開黨員大會,一下子來了四十多個人,鐘有理喜出望外,平常都是只有十幾個人參加,這不僅代表著工作隊在加強村支兩委組織建設有成效,也代表著他們自身的主人翁意識逐漸增強,對工作隊充滿信心。
事情一點一點的做,一點一點的漸有成效。從最初的迷茫、擔憂,到看見提出來的設想一步一步實施的時候,這些變成底氣、信心,為鄉村振興奠定堅實的基礎。
(五)駐村一周年感慨萬千
5月7日,一大早,鐘有理的朋友圈被“駐村一周年”刷屏了,不少認識的其他單位的干部在省內各地駐村。
氛圍感染,鐘有理也在朋友圈寫下一段話,“駐村一年,大樹不言,綠了又黃,黃了又綠,設想一瞬,落實漫漫,個中滋味,身處其中方知,每點改變均值得欣慰”。
村部旁邊的銀杏樹樹齡悠久,與村落共成長,飄搖的落葉隨時令綠了又黃,黃了又綠,大樹不言,是每日每夜工作隊最好的陪伴。
意猶未盡,晚間,鐘有理再次寫下感言,“鄉村振興難度不亞于脫貧攻堅,路還很長,路就在腳下,不落實一切皆空”“在接下來有限的時間,心態更積極,更深入群眾,困難是暫定的”“心中裝有群眾,腳下沾有泥土,群眾眼睛是雪亮的,相信700多個日子必將留下難忘、快樂、抱怨、感動的回憶”......
做一個快樂的快樂人,做一個留下美好回憶的快樂人。
干凈整潔的村主干道。
(六)是現在進行時也是倒數
到今日,離工作隊駐村已有一年半有余,距離兩年之期只剩半年。
這一年多以來,工作隊重點做好“八個推動”工作,堅持全方位為民服務,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從實際出發制定好幫扶計劃、加強組織建設為鄉村振興提供根本保障、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改善脫貧地區基礎設施條件、推動產業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實力、大力開展人居環境整治、不斷提升公共服務和治理水平、嚴守紀律管理更嚴。
塔林瑤族特色村寨文旅項目建設初見成效。
如今,走進快樂瑤族村,杏黃落葉隨風搖曳,彩色繪畫裝點農居,古色古香游行步道,產業富路直通山頂,塔林瑤村建設正酣,接壤沙洲文旅齊進,美麗鄉村嶄露頭角,中國式現代化鄉村未來可期。
來源:紅網時刻
作者:周蕾
編輯:何雨杏
本文為湖南人大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