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省人大常委會召開新聞發布會,就《湖南省先進制造業促進條例》《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兩部法規有關情況進行解讀。
省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范文彬主持發布會。
1月11日下午,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湖南省先進制造業促進條例》《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
1月12日上午,省人大常委會邀請省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姚茂椿,省人大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曾東樓,省工信廳副廳長彭濤,省自貿辦專職副主任廖光輝就兩部條例有關情況進行解讀。省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范文彬主持發布會。
全國首部先進制造業促進條例出爐,依法促進湖南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湖南是制造業大省,工業門類齊全,制造業31個大類在我省均有分布。湖南率先實施的產業鏈“鏈長”制度、研究出臺的“1+20+9”產業規劃體系等創新舉措,多次在國務院真抓實干激勵中被通報表揚。
“我省此次出臺的先進制造業促進條例屬于創制性立法,是全國首部推動先進制造業發展的地方性法規。”姚茂椿表示,條例立足省情實際,明確了先進制造業發展任務,完善了促進先進制造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上進行了積極探索。
先進制造業促進條例的首要立法目的是為了促進湖南省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為保障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條例從創新推動、綠色發展和開放合作等方面進行了規定。”曾東樓表示。
在創新推動方面,條例要求省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建立健全產業技術創新體系,采取有效措施,支持國家重大創新平臺在本省落戶或者設立分中心。
在綠色發展方面,條例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節能監察和節能診斷,推廣綠色設計、綠色制造和清潔生產,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在開放合作方面,條例明確支持湖南先進制造業企業“走出去、引進來”,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對接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戰略,依托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搭建省市縣聯動招商網絡,吸引外資投資本地先進制造業領域。在湘注冊的外資研發機構在本省范圍內開展研發活動,享受與省內研發機構同等政策。
湖南在全國率先探索建立了省領導聯系產業鏈群制度,由16位省領導聯系22個產業鏈群,擔任相關產業鏈鏈長。彭濤介紹,條例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和完善促進產業鏈群發展的長效機制,明確建立省、設區的市、自治州聯動的產業鏈鏈長制,及時協調解決產業鏈重大項目建設和產業發展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
產業園區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主陣地。“條例重點從‘引、促、轉’加快推動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彭濤介紹,條例鼓勵國家級園區與省級園區建立梯度布局、利益共享、資源互補、協同發展的共同體。明確開展園區促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作的專項考核,促進園區不斷增強支撐先進制造業發展的支撐能力,提高專業化服務水平。
此外,為不斷優化營商環境,促進先進制造業發展,條例規定要堅持法治原則、競爭中性原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保障各種所有制先進制造業企業平等使用資源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競爭,依法保護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
聚焦“一產業、一園區、一走廊”立法,進一步發揮自貿區“試驗田”作用
建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我省改革開放和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機遇,是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的重要舉措。“條例共9章60條,將切實鞏固湖南自貿試驗區創新成果,營造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進一步發揮自貿試驗區‘試驗田’作用。”姚茂椿表示。
湖南自貿試驗區具有“一產業、一園區、一走廊”三大特色戰略定位。曾東樓介紹,條例最大的特色,就是圍繞自貿試驗區三大特色戰略定位,專設3章作出相關規定。
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條例明確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的重點任務,規定自貿試驗區支持建設面向集群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集群建設“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先導區,探索建立工業跨境電商服務平臺,促進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打造中非經貿合作先行區。條例規定建立中非經貿博覽會閉會期對接交流機制,促進對非務實合作。對在展期內銷售的進口展品落實稅收優惠政策。明確探索創新對非經貿合作金融平臺和產品,支持建設中非跨境人民幣中心。
打造國際投資貿易走廊。條例明確積極探索承接沿海產業轉移的路徑和模式,開展飛地經濟合作,建立健全區域間互動合作和利益分享機制。
“自貿試驗區是以自由貿易為主題的開放平臺,加快國際貿易高質量發展、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是應有之義。”廖光輝說。
圍繞促進貿易自由便利,條例創新海關監管模式,優化通關服務流程,規定自貿試驗區加強跨關區運輸、通關、監管等方面協作,擴大第三方檢驗結果采信商品和機構范圍,探索開展進口轉關貨物內河運費不計入完稅價格、藥食同源進口通關便利化等貿易監管新模式。
圍繞發展國際貿易新業態,條例明確探索在教育、工程咨詢、商務服務等領域,分層次逐步取消或者放寬跨境交付、境外消費、自然人移動等模式的服務貿易限制措施。
創新需承擔失敗風險,如何減免因創新所承受的不當壓力?廖光輝介紹,條例健全創新容錯機制,明確開展創新活動出現失誤或者偏差,但符合國家確定的改革方向,決策程序符合法律、法規規定,履行了勤勉盡責義務,未牟取不正當利益、未惡意串通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對有關單位和個人可以予以免責。
來源:湖南日報 湖南衛視新聞聯播
作者:陳奕樊 江柯萍 攝影:周潔
編輯:王宇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