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持續深化“大學習、真調研、嚴管理”,在建設現代化新湖南中貢獻人大智慧,今年2月,省人大常委會機關黨委倡議機關黨員干部開展了微調研活動。廣大黨員干部積極響應,聚焦社會熱點、基層難點痛點問題,利用春節回鄉探親休假的時機,傾聽基層群眾急難愁盼的訴求,挖掘出身邊“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鮮活事例,形成了一批有特色、有亮點的調研成果。現湖南人大網推出《微調研真建議》系列報道,將部分微調研報告予以刊發。
教育“雙減”后義務教育的“減”與“增”
省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社會監督處二級調研員 向 勇
向勇
我家屬是初中老師,二寶讀小學一年級。《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去年下半年實施后,我一直密切關注著其帶來的變化與影響。春節前回到慈利縣江埡鎮,就這個話題與親朋好友進行了探討。期間,看望了慈利二中、江埡鎮中學的同學,走訪了鎮上的五家培訓機構。教育“雙減”實施半年來,有效降低了中小學生的學習壓力和家庭作業負擔,帶來了許多積極影響。但也出現一些新情況新問題,需要引起關注。
具體為“三減”“三增”。“三減”:一是減了作業時間。“雙減”有效降低了中小學生的學習壓力和家庭作業負擔。上學期,二寶每天只有四五個字的寫字練習和20道20以內的速算,寒假沒有書面作業。家屬所在的初中,每天作業也大都沒有超過一個小時。“屋場會”上,孩子們都說這個寒假最輕松、最好玩。二是減了考試次數。根據規定,小學一二年級沒有期末考試。二寶的第一次期末考試是以萌娃集“福”的趣味闖關游戲形式組織的,只有“福”章,沒有分數。據了解,初中不準月考,只有期末考試,不公布考試成績和排名,減輕了孩子們的壓力。三是減了課外培訓。“雙減”實施后,教培機構迎來寒冬,新東方、學而思等教培機構紛紛轉向。賀龍體育館先導童心是長沙市的少兒教培基地,去年下半年以來,溫思頓少兒英語等學科類培訓機構要么跑路,要么關門。就連球尼國際少兒體育中心、芭莎舞蹈、OT氣質學院、樂跑迷卡等素質教育機構也遭受重創,只能關門歇業。慈利縣江埡鎮匯美藝術學校負責人林華介紹,去年上半年學校有240多個學生,下半年就減到只有180余人,減少幅度接近三分之一。
“三增”:一是增了焦慮內卷。此次“雙減”堪稱史上最嚴,給學生減了負,但也增加了家長的擔憂。高考是獨木橋,分數是硬道理;中考是分數高的進名校,分數低的只能讀普高或職高。義務教育減了負,但這些沒有減負。由此,既帶來了焦慮,也引起了“內卷”。據了解,城市里經濟條件好一些的家庭,有的自己給孩子買學輔資料、額外布置作業,有的請研究生、大學生到家里“一對一”輔導。農村里家庭條件相對差一些,孩子寒假里就放飛了自我。二是增了打卡接龍。小學低年級雖然沒有書面作業,但每天有閱讀、寫字、跳繩打卡。寒假期間,光跳繩一項,二寶就有天天跳繩、小奔運動、班級小管家三個app需要打卡,還有很多接龍內容。寒假學習提醒、安全資訊和班主任通知就有10多項。據在鎮中學就讀初二的2個孩子親戚反映,每天的作業需要用手機拍照上傳。三是增了老師負擔。家屬介紹,雙減后增加了課后服務,原來是下午五點半放學,現在要六點半才放學;寒假上了一個星期的網課,每天用手機發通知、查看打卡接龍情況、督促學生提交作業、釋疑解難等等,從早上八點忙到晚上十一點左右。在某中學當校長的校友肖華反映,一方面要“雙減”,一方面不得不追求升學率,學校和老師身上的壓力陡增。
教育是個永恒的課題,關乎國家根本,關系千家萬戶。教育“雙減”是個實踐命題,全社會要共同努力。建議“三調”:一調國民期待。教育改革不可能一朝一夕,需要久久為功。各級政府要廣泛宣傳“雙減”政策,調整家長們的期待值,減輕焦慮感。二調教育思路。“雙減”的出發點非常好,打擊了培訓機構的“不正之風”,給了教育一個朗朗乾坤。配套政策要跟上,教育模式要調整。要結合教育特點,適當布置家庭作業。要減少電子產品的使用,防范對手機的過度依賴。三調考試難度。中考、高考要跟“雙減”政策接軌,考試難度要與之適應。尤其是大學課程要隨之調整,避免前后脫節。
來源:辦公廳
作者:向勇
編輯:黃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