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持續深化“大學習、真調研、嚴管理”,在建設現代化新湖南中貢獻人大智慧,今年2月,省人大常委會機關黨委倡議機關黨員干部開展了微調研活動。廣大黨員干部積極響應,聚焦社會熱點、基層難點痛點問題,利用春節回鄉探親休假的時機,傾聽基層群眾急難愁盼的訴求,挖掘出身邊“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鮮活事例,形成了一批有特色、有亮點的調研成果。現湖南人大網推出《微調研真建議》系列報道,將部分微調研報告予以刊發。
淺談鄉鎮醫療保險現狀
——以益陽市南縣茅草街鎮為例
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人事處周劍蘭
周劍蘭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簡稱新農合)作為我國基本醫療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保障農民獲得基本衛生服務、緩解農民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成效。近年來,農民參保意識不斷提高,政府墊付資金逐漸減少,但在基層特別是經濟欠發達的農村地區,也還存在鄉鎮醫保收繳任務重、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監督管理不到位等一系列問題。
筆者深入走訪益陽市南縣茅草街鎮人社中心,通過統計基層一線數據,發現基層醫保收繳總體呈較好態勢:一是農民參保意識普遍提高。隨著政府宣傳力度的加大和農村居民平均純收入的增長,該鎮2022年醫保繳納完成率達99.24%,縣人社局計劃分配應繳納醫保人數50701人,實際繳納50317人,基本覆蓋全鎮農村居民。二是政府墊付資金明顯減少。該鎮鎮、村兩級2020年為10482名參保人員墊付醫保資金262.05萬元,2022年為3282名參保人員墊付105.02萬元,墊付資金量明顯下降。同時也還存在以下問題:
鄉鎮醫保收繳任務與實際情況有偏差。目前鄉鎮醫保收繳任務由縣人社局根據戶籍人口數劃定,但因農村外出務工人數多,為方便就醫和報銷大多選擇在居住地購買醫保,導致新農合參保率不足;加之鄉鎮常駐人口每年異動,而醫保任務數據庫更新不及時,與實際情況存在偏差,為完成醫保收繳任務這項績效考核硬性指標,政府只能墊資,甚至出現為完成任務爭搶名額的惡性競爭現象。
全員參保意愿較低。根據現有大部分家庭“四二一”的人口模式,假設某農民家庭有7口人都需自費繳納醫保,按醫保費用320元/人的標準一年需合計繳納2240元,農村家庭開支壓力較大。筆者在村民服務中心了解到,身體健康的年輕人、住院少的居民和老年人給自己購買醫保的意愿低,部分家庭選擇只給小孩和常患病的老人購買。
基層醫療資源配置較弱。新型農村醫療保險資金來源主要是政府和個人籌資,其中政府承擔80%,這種以政府為主導的籌資方式較為單一,導致籌資面小、籌資資金不足、報銷比例低。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指定點鄉鎮衛生院醫療水平不高、設備簡陋、藥品種類少,基本只能解決小病,大病需往縣一級以上醫院,加之異地就醫報銷比例小,醫療費用減幅并不明顯。此外,新農合醫保報銷手續繁瑣,報銷比例偏低,患者實際獲得感不強。
基層醫療機構監管不到位。鄉鎮衛生院部分醫生通過增加患者醫療需求、高價開藥、使用非必須附加藥等方式提升業績,增加了醫療費用,加重了患者醫療負擔,導致參保患者產生的實際醫療費用有時高于不參保患者,造成新農合醫保資源浪費,阻礙農村醫保發展。
新農合醫保是一項重大民生工程,如何充分發揮制度紅利、減輕農民醫療負擔、保障農民基本衛生服務權益,筆者建議:
簡化新農合報銷手續,實現全國聯網報銷。進一步完善新農合醫保異地辦理和本地代辦制度,簡化辦理手續,滿足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和外地居住人員參保需求。同時,改進現有市縣單一統籌的制度,實現農村醫療保險全國聯網報銷和就醫,減少農村外出務工人員醫保報銷的時間和旅成本。
改善鄉鎮醫療條件,優化醫療資源分配。改善鄉鎮衛生院醫療條件,加強資金扶持,采購先進醫療設備,更新落后醫療器械。優化醫療資源分配,把好鄉鎮衛生院從業人員入口關,嚴審從業人員資格。提高鄉鎮衛生院工作人員待遇水平,加強業務培訓,提高衛生技術人員業務水平,為縣市級醫院減輕診療壓力,讓農民在家門口“看得起病、看的好病”。
倡導市場主體多元化,完善資金籌集渠道。基層政府財力有限,不能只依靠上一級財政撥款來改善基層醫療條件。要充分發揮市場力量,豐富籌集資金渠道,適當放開農村醫療保險參與主體,吸引民間資本,鼓勵民營企業采用參股、租賃和投資的方式參與到新型農村醫療保險改革中,給予政策優惠,不斷提高改善醫療單位經營和服務能力。
完善監督管理機制,培訓農民有效監督。政府應發揮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監管主導作用,將鄉鎮衛生院的人、財、物“三權”歸還鄉鎮政府,落實縣鄉兩級政府和人大代表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監管職能,培養農民形成有效的補充監督能力,加強對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各個環節的監控,協調醫療供給單位和醫療服務單位之間沖突,統籌劃定各類疾病總費用范圍,對違規提供非必須醫療和藥物的醫院和醫生實施處罰。
農村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是為了讓我國廣大農村居民能夠看得起病,改變過去“小病靠挨,大病靠抗”的現象,防止出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政府應切實推動該項制度落實、落地、落細,真正把看病難、看病貴的難題解決在基層、解決于家門口。
來源:辦公廳
作者:周劍蘭
編輯:黃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