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澧縣人大常委會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指示要求,圍繞縣委中心,主動適應新常態、新形勢,聚焦鄉村振興,充分發揮監督作用,積極履行人大職責,有力地促進了全縣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取得了顯著成效。
深入開展調研,為鄉村振興把舵
把鄉村振興的實施作為澧縣人大突出重大事項決定權行使,助力鄉村振興。重大事項決定權是憲法和法律賦予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的決定國家和社會或本行政區域內重大事項的權力。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在監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要深刻把握鄉村振興戰略的內涵,充分行使好重大事項決定權,將黨委關于鄉村振興的重大決定上升為人民的共同意志。一是開展鄉村振興規劃調研。近年來,澧縣人大常委會加強津澧新城規劃、高標準農田改造、人居環境公約等提前介入,深入調研,廣泛吸納群眾的意見建議,然后以人大常委會審議意見的形式進行公開。如第十七屆縣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審議通過《湖南省常德市津澧新城總體規劃》,產城布局更加融洽;道路交通更加便捷;水系布置更加合理;村鎮規劃更加高遠;規劃意識更加增強;規劃執行更加嚴格。二是開展產業發展、環境整治、飲水安全等方面調研。為推進全縣鄉村振興戰略提供科學依據,聽取和審議葡萄產業發展情況,針對全縣6.5萬畝陽光玫瑰葡萄種植情況提出了五個方面6個問題的審議意見,要求縣政府及各職能部門逐一解決,促進全縣葡萄產業高質量發展。著力解決“三農”問題,全面了解了“城鄉垃圾一體化”運行情況。提出建立群眾參與機制,促進城鄉垃圾一體化運營的意見建議,交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問題清單,促進縣政府對城鄉垃圾一體化工作的重視。
督促補齊短板,為鄉村振興強基
澧縣人大常委會把滿足農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作為鄉村振興的落腳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督促縣政府夯實民生工程。一是督促財政投入。確保資金投入年增長比例不低于縣級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比例,安排縣本級財政安排年度預算保障2.46億元用于鄉村振興戰略發展。二是督促基礎建設。據統計,全縣通車公路里程達到4133公里,全縣19個鎮(街)、198個行政村全部通水泥路,通暢率100%。完成17.65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進行16所村鎮校舍建設,解決農村教師“無房住、住房差”和學校師生就餐難的問題。建立了縣、鎮、村多級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制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和行政村衛生室公有產權和標準化建設率均達100%。投入資金近3.2億元,實現了78.6萬人農村規劃供水人口飲水安全覆蓋率為100%。基本實現農村村組光纖全覆蓋。三是督促脫貧攻堅。聚焦“一超過兩不愁三保障”工作目標,全面壓實責任、落實政策,全力做好就業扶貧、產業扶貧、消費扶貧、穩定脫貧四篇文章,確保所有問題全部“清零”,縣農業農村局被評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四是督促引進人才。多次邀請國家、省級中藥材、茶葉、葡萄等方面的專家來澧指導相關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持;舉辦澧縣葡萄產業領軍人才、農副產品村播專訓營等,培訓學員一百多名,借力“網紅經濟”培育“網紅村播”,拓展優勢產品銷售渠道,組建了國家、省市縣四級級科技人員近80人的服務團隊,為我縣油茶、養殖、林業、等特色產業提供技術支撐。
三、督促產業發展,為鄉村振興增值
澧縣人大常委會督促縣政府把產業發展放在首位,著力推動全縣農業由單一產業向復合產業轉變、由短鏈發展向全鏈發展轉變、由低端供給向中高端供給轉變。一是督促抓品改。推廣優良品種,推進“一村一品”建設。全面落實早稻、中晚稻面積2020年落實早稻29.05萬畝,中稻及一季晚稻46萬畝、雙季晚稻30萬畝,建設高檔優質稻米基地42.8萬畝,實施訂單生產33萬畝;加快恢復生豬產能,生豬出欄數達60萬頭以上;建設蔬菜示范樣板15個,標準化示范基地4個;葡萄標準化種植面積達到5.95萬畝,其中“陽光玫瑰”3.45萬畝;中藥材種植基地示范縣掛牌,“澧縣石菖蒲”成為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二是督促抓品質。持續抓好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鄉鎮監管示范創建工作,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利劍行動,全縣15個鎮已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總體合格率達100%。推進“二品一標”認證,“二品一標”農產品認證總數已達99個,其中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5個、有機認證37個、綠色認證57個。三是督促抓品牌。新增11個省、市級龍頭企業,一批如天供山、麓山、畢勝等農莊分別獲國家、省市級四星、五星級農莊。
督促環境整治,為鄉村振興美顏
澧縣人大常委會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思想,督促縣政府持續推進人居環境整治。一是督促治垃圾。以“干干凈凈迎小康”為主題,進一步推動“村莊清潔行動”常態化、制度化、持續化,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百日攻堅行動”“萬戶清潔行動”等,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二是督促治污染。每年改造農村戶廁、公廁萬余座。全縣154家畜禽規模養殖廠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100%,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90%以上。全面推進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開展揚塵污染、涉氣企業污染、高排放車輛尾氣污染和城區餐飲油煙污染等專項整治,實行了清單化管理、一個問題一個方案、精準施策,縣城空氣環境質量大幅度提升,全年優良天數達354天,優良率96.7%。農村生活污水治理255個行政村全覆蓋,污水處理率達到90%。三是督促治村貌。基本實現村莊規劃全覆蓋。持續開展“美麗鄉村省市縣三級聯創”,我縣2020年被評為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先進縣;澧南鎮喬家河社區獲評“2020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城頭山鎮、城頭山鎮牌樓村分別獲評省級美麗鄉村示范鎮、精品鄉村;澧南鎮仙峰村、雙荷村、澧西街道向陽社區獲評市級以上美麗鄉村示范村。
督導文明新風,為鄉村振興賦能
澧縣人大常委會把鄉村文明新風督導作為履職重點,建立基層社會善治新體系督導機制。一是督導創文明。全縣有各級文明村鎮80個,澧西街道向陽社區等4個村獲評“全國文明村鎮”,城頭山鎮國富村被評為“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二是督導樹新風。深入開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文明節儉操辦婚喪喜慶事宜專項整治,形成了常態長效的工作機制,縣移風易俗助推文明新風的典型做法受到高度肯定。大堰垱鎮九旺村村規民約獲“湖南省首屆‘十佳’村規民約”網上投票評第一名。城頭山鎮詹家崗村獲評“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牌樓村被推薦為“全國第八批民主法治示范村”。三是督導促法治。廣泛動員干部群眾注冊平安志愿者并對接志愿服務,共注冊登記平安志愿者近1.5萬人,志愿者以“19”活動為平臺,開展志愿服務活動達2277件次;在重點行業領域開展專項整治活動,共打掉各類團伙12個,辦理案件72起,交辦整改涉校突出問題8個,關停7家非法營銷場所;以“六清”行動為抓手,推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決戰決勝。四是督導強集體。修訂完善《澧縣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消滅“空殼村”三年行動計劃》和《澧縣農村集體資產資源專項清理整治工作方案》;對已經實施的中央扶持集體經濟項目進行專項審計和跟蹤問效,督促中央扶持的村集體全面啟動集體經濟發展項目,力促項目落實落地,產生效益。
堅持依法監督,為鄉村振興把脈
近年來,澧縣人大常委會圍繞產業發展、新型經營主體培育、人居環境改善等內容,不斷深化監督,增強監督實效。一是開展涉農法律法規執法監督。積極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執法檢查,針對當前農民專業合作社內部管理不夠規范、農戶參與積極性不高等問題,提出了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社扶持、加強依法監管的意見建議,促進空殼社的整頓,規范合作社內部管理、落實相關用地、用電政策。二是強化專項資金使用績效監督。聽取和審議鄉村振興戰略發展財政資金使用績效情況,通過實地調查、調閱第三方機構評估資料,與農戶座談的方式,提出了發揮專項資金使用效益的建議。三是優化監督機制。我們積極開展審議+專題詢問+測評的聯動機制,持續跟進縣政府及各部門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情況,聽取和審議鄉村振興戰略發展專項資金使用績效情況,交辦農業農村局9項、林業局3項、水利局5項問題的專項詢問,并進行滿意度測評,增強了人大監督的實效性和權威性。
發揮代表作用,為鄉村振興鼓勁
我們始終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五個振興”要求,抓好重點內容和關鍵環節,抓好代表教育培訓,激發代表履職激情,發揮好代表在鄉村振興中的帶動作用。一是發揮政策宣傳作用。全縣1422名省、市、縣鎮四級代表成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宣傳者、示范者和引領者。人大代表即是政策的群眾的代言人,也是政策的宣傳者。近年來,縣人大常委會十分重視人大代表的教育培訓,每年培訓各級代表千余人次,鼓勵以部門、專門委員會為單位開展交流,開闊思路,提升代表參政議事水平。二是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代表成為產業發展中的重要力量,一部分省、市代表,在全縣特色產業發展中發揮了示范帶動作用,激發了群眾參與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如陽光玫瑰種植大戶市人大代表易繼林,省人大代表柑橘專業合作社帶頭人廖雙全等。三是發揮紐帶作用。縣鎮代表是選民直接選舉產生,聯系群眾有天然的優勢,在鄉村振興中發揮了重要的橋梁紐帶作用,及時將選區選民的意見建議傳達到政府,使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更加科學。
來源:澧縣人大常委會
作者:劉連娥
編輯:黃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