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支持和保證人大依法行使權利。推進新時代縣級人大工作,就必須在行使對“一府兩院”表現為最經常、最廣泛、最具體的監督權上展現新作為。雖然縣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在依法行使監督權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在實際工作“不敢監督、不善監督、不愿監督”的現象普遍存在,表現為監督工作流于形式,多為例行公事、走走過場,致使監督工作離憲法賦予的職責和人民群眾期待有較大差距,成為縣級人大工作中一個較為突出的薄弱環節。怎樣才能做到既敢于依法監督又善于監督,使監督工作富有成效,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認識要到位。監督不力的重要原因,從自身找,就是人大及其常委會對依法行使監督權的必要性重要性認識沒到位,沒有認識到人大的監督是層次最高、最具法律效力的監督;行使好監督權,是堅持和完善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內容。在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聽取和審議專題報告、視察調研、工作審議、專題詢問等形式,圍繞經濟和社會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發展環境、節能減排、環境保護、教育、衛生等重大問題,較好地發揮監督職能作用,督促“一府兩院”嚴格按照法定程序和法定職責積極開展工作,推動經濟和社會健康發展。只有認識到了位,人大及其常委會才能消除顧慮,積極履行自身職責,充分發揮憲法和法律所賦予的職權,敢抓敢管敢為,真正體現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方法要講究。人大監督的方式很多,不同的監督對象、監督內容,要采取不同的監督方式,但無論采取哪種方式,都要做到嚴格依法依程序。同時,為提高監督的效果,必須要講究方法。一方面,縣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對“一府兩院”的監督,主要是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在法律監督上,要突出監督是否司法公正的問題,切實解決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徇私枉法和司法腐敗的問題,督促司法機關落實責任追究制度。在工作監督上,要突出監督是否依法行政的問題,督促政府及相關部門增強公仆意識,嚴格地按照黨和國家路線、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要求卓有成效地開展工作,解決好社會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從而加快法制建設的進程。另一方面,人大工作要緊緊圍繞促進經濟、社會穩定發展和民主法治建設出發點,突出監督重點,找準監督的具體問題,真正督到點子上,這就要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首先,要選好選準常委會會議議題。每二個月召開的縣級人大常委會會議,一般安排時間較短,不可能討論和解決眾多的問題,所以每次以安排2-3個議題為宜,真正做到審議“一府兩院”的專項匯報和事關全縣大局的事項,“審”出問題的癥結,“議”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其次,通過執法檢查調查、視察、審議、督辦建議和走訪代表等工作,發現和掌握 “一府兩院”在依法行政和司法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經過進一步核實和篩選,找出帶普遍性和影響較大的問題,予以實施監督。再次,拓寬信息渠道。縣級人大常委會應加強信息化建設,通過新聞媒體和人大網絡平臺,收集方方面面的意見和建議,發現一些突出的問題,進而增強監督工作的針對性。
態度要堅決。為使監督工作不流于形式,達到預期目的,人大工作者在解決好認識問題、注重講究方法的同時,對監督工作中發現的重大的、主要的、全局性的問題,拒絕搞“花拳繡腿”和“花架子工程”,運用憲法和法律賦予的權力和可運用的所有監督手段,敢于“亮劍”,敢于啃“硬骨頭”。人大及其常委會作出的決議、決定,具有法律效力“一府兩院”及其部門必須貫徹執行。對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議、批評和意見,有關承辦單位必須認真負責地、實事求是地辦理和答復。為推動工作進度,促進解決問題,人大對每一項監督議題,都應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態度,加強經常性的檢查和督促,總結經驗教訓,發現好壞典型,及時予以推廣和通報。對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決定和辦理人大代表批評、建議和意見不及時,不到位、甚至不滿意的的單位和個人,及時向縣委、政府主要領導匯報,爭取支持并按照有關規定依法給予必要的處置,以維護法律的尊嚴和人大監督的權威。
來源:雙牌縣人大常委會
作者:鄧媛媛
編輯:黃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