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經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查批準,將于2022年1月1日起實施。6月4日上午,市人大常委會召開新聞發布會,對條例進行了解讀。
▲新聞發布會現場。
人口老齡化形勢比較嚴峻
閱覽室報刊書籍琳瑯滿目,棋牌室井然有序……長沙縣泉塘街道景星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自運營以來,已經成為社區老人們的另一個“家”。
目前,長沙60歲以上老人占總人口的比率為15.33%,65歲以上老人占總人口的比率為11.11%(數據摘自湖南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人口老齡化率超出國際通行標準,人口老齡化形勢比較嚴峻。
“根據關于養老服務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有關國家政策,結合長沙實際情況,市人大常委會決定以地方立法鞏固已經取得的養老服務方面的成果和經驗,從法律層面進一步規范政府、社會、市場等在居家養老服務方面的責任,加快建立以老年人需求為導向、政府為主導、家庭為基礎、社區為依托、各種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促進居家養老服務更快更好發展。”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員、常委會法工委主任周偉介紹。
居家養老包括精神慰藉服務
“小區大變樣,對我們老人來說,受益最多!”望城區高塘嶺街道7旬老人龔海其說到。
高塘嶺街道紅建濱水名都小區老齡化嚴重,望府路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成立后,惠及了周邊上千名老人。記者看到,中心設在紅建濱水名都小區的架空層,面積達500多平方米,在這里,圖書室、健身房、棋牌室等一應俱全,裝飾裝修別具一格,甚至還考慮到了老人帶孫的特殊性,專門設置了兒童娛樂室和繪本空間,用老人的話說,就是“很時髦,跑遍周邊找不出第二家”。
“每天都很熱鬧,平均每天要接待兩三百名老人,而且我們對每位老人情況都進行摸底,會針對性開展活動。”社區工作人員介紹,除了開展主題活動外,還有專業醫生為老人進行免費的“一對一”服務、慢性病管理、生活照護、健康教育等,老人一個電話就可以把醫生請到家里看病;高齡空巢老人還可以享受到養老機構提供的送餐服務。
市民政局局長陳昌佳介紹,《條例》對居家養老服務主要內容進行了明確,包括托養、助餐、助浴、助行、助潔、助購、助醫;健康管理、保健康復、家庭護理;關懷探訪、情緒疏導、心理支持等精神慰藉服務。
支持將閑置改造為養老設施
“一到晚上,這里就熱鬧極了。老人不但健身,而且不少節目還成為各家喜事的壓軸大戲呢!”指著村里的小廣場,長沙縣福臨鎮雙起村老年協會會長黃建宏笑瞇瞇地說。寬敞明亮的活動室、舒適寧靜的閱覽室、設備齊全的多媒體室,老人們在這里各取所需。
“《條例》要求,推動農村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敬老院)轉型為鄉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在滿足特困人員集中供養需求的基礎上,拓展社會寄養、日間照料、上門照護等養老服務功能。”陳昌佳說。
支持農村將閑置的村集體土地、公共用房等,建設或者改造為農村互助養老服務設施,開展多種形式的居家養老服務。
健全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做好留守老年人基本信息摸查、定期探訪等工作,及時了解留守老年人生活狀況和家庭贍養責任落實情況,提供相應援助。
鼓勵專業社會工作者、社區工作者、鄉村醫生、農村養老服務機構中的護理人員發揮專業特長,為農村居家失能老年人提供上門護理服務,對其家庭成員進行護理指導。
無償移交配建養老設施
不計入容積率指標
《條例》明確規定,新建住宅項目按照每百戶建筑面積不少于30平方米且每處不少于350平方米的標準配建居家養老服務用房,并實行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等。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張斌表示,為確保住宅開發項目居家養老服務設施配建到位,市資規局在規劃條件辦理、土地出讓合同、規劃審批、規劃驗收、產權辦理過程中,全過程加強把關力度,嚴格落實要求。對按規定配建并無償移交政府管理部門的,其居家養老設施建筑面積不計容積率指標,鼓勵開發單位配建與移交。
來源:長沙人大融媒體中心
作者:彭瑋蔚
編輯:黃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