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新聞宣傳處黨支部到長沙縣江背鎮徐特立故居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學史崇德”專題學習暨主題黨日活動。
支部全體黨員參觀了徐特立故居,在故居工作人員詳實的講解下,黨員們回顧了徐特立同志教育救國的輝煌一生,緬懷先烈革命精神。
專題學習現場。
(攝影:黃飛飛)
座談會上,支部書記卿曉英領學了有關文件,全體黨員圍繞“學史崇德”開展研討交流,分享個人學習體會。大家一致表示,將繼承和發揚革命先烈優良傳統,鑄牢理想信念,錘煉堅強黨性,不斷強化宗旨意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常懷律己之心,嚴格約束自己的操守和行為,在工作中永葆黨員本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挑重擔,更好地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劉偉志表示,支部全體黨員干部要認真學習和弘揚徐特立同志的“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革命精神,要對黨忠誠、嚴格要求自己,守住政治生命線和紀律紅線,要通過回顧革命先烈的優秀事跡,弘揚優良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真正做到“立政德、明大德、守功德、嚴私德”,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延伸閱讀:
徐特立光輝生平簡介
徐特立(1877年—1968年),原名徐想恂,字師陶。著名的中共“五老”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教育家,新中國教育事業的奠基人。
1877年2月1日,徐特立出生于長沙縣五美鄉,12歲過繼給伯祖母為孫,少時家貧,苦學成才。18歲起從事教育工作,民國初期被譽為教育界的“長沙王”。先后創辦了梨江高小、五美初小、長沙師范、長沙女子師范等多所學校,曾在周南女校、修業學校、湖南省立第一中學、湖南省立第一師范、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師范、湖南高等師范、延安自然科學院等院校擔任校長或任教。培養了毛澤東、蔡和森、何叔衡、李維漢、田漢、許光達、葉選平、李鵬等大批卓越的革命和建設人才20歲時制訂和執行“十年破產讀書”計劃。為了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徐特立曾擁護戊戌變法,參加過辛亥革命,大革命時期積極投身農民運動。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50歲的他毅然加入中國共產黨,走上革命道路。入黨后,他參加了南昌起義、中央蘇區建設、二萬五千里長征、陜北邊區和新中國的建設,歷任中央蘇區教育部副部長、代部長,陜甘寧邊區教育廳廳長、中共中央委員、中宣部副部長、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全國人大常委等職新中國成立后,徐特立十分關心國家建設致力于大眾化、民族化、科學化的文化教育建設,為奠定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基礎,鞠躬盡瘁,死而后已。1968年11月28日,徐特立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毛澤東在事定詞時親筆加上“光榮的一生,偉大的一生,革命的一生。”
來源:辦公廳新聞處
作者:蔣素珍
編輯:黃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