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我省各級人大代表近年來開展了哪些扶貧行動?取得了什么樣的扶貧成效?為了深度挖掘五級人大代表在積極履職擔當、投身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生動事跡,湖南人大網推出《五級代表助力脫貧攻堅》專欄,與省直各媒體共同推介五級人大代表的扶貧故事,敬請關注。
彭水平(左二)從2020年湖南省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載譽歸來。
【人物檔案】
彭水平,省人大代表,湘潭縣春靜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湘潭市農產品女經紀人協會會長。2011年,辭去教師工作,回鄉流轉土地種植水稻,通過實施產業幫扶、就業幫扶、消費扶貧等,增強貧困戶的“造血”功能,讓貧困戶脫貧不返貧。履職期間,提出了“優化農村創業環境,引才回鄉”“出臺鼓勵政策,吸引人才返鄉創業”“加快出臺湖南農擔體系建設,推進農業產業發展”等多個建議,助力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履職故事】
“冬天不搞種植,也不能閑著。我多蹚出一條路,鄉親們的致富路也就寬了!”12月14日大清早,彭水平就忙開了。她正和湘潭縣自然資源局、縣林業局的工作人員在排頭鄉田間地頭走訪,查勘用地情況。
“準備在合作社附近找塊地,建一個雞舍和豬圈,安置更多的貧困戶就業。”彭水平告訴記者。
10年前,彭水平還是一名鄉村教師,她時常勸學生多回家鄉,莫荒廢了良田。學生們婉拒她的答案很一致:農村無用武之地。
“何不把農業做成產業,給年輕人創造施展才華的舞臺?”2011年,彭水平毅然辭別三尺講臺,回到排頭鄉務農,并創辦湘潭縣春靜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
最初,合作社只有5名社員,400畝土地。農業生產要想出效益,規模種植是前提。為此,近十年時間,彭水平千方百計籌資逾千萬元購置百余臺先進的農業機械設備,推廣使用先進植保器械聯合作業,實行種植、烘干、銷售“一條龍”精細化管理。
如今,通過采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合作社已吸納和發展了4000多名社員,流轉了1萬多畝土地種植水稻,年凈利潤達300萬元,帶動數百名貧困戶脫貧。
從三尺講臺來到田間大舞臺,彭水平干的依舊是老師的工作:傳道授業解惑。她明白,在農業生產中,掌握一門技術太重要了。
2015年,彭水平牽頭創辦湘潭市農產品女經紀人協會,免費為貧困戶提供技能培訓。近年來,合作社共承接培訓100余期,培訓學員5000多人次。此外,她還組織200多名農村婦女到北京參加創業培訓,鼓勵數十人參加成人高考,成為湖南農業大學的學生。
這些年,彭水平始終把關注的目光聚焦在村里的貧困鄉親身上。
“要跟貧困戶結對子,幫他們找路子、減擔子、增票子。”每年,彭水平會根據貧困家庭個人實際情況,安置60余名貧困戶在合作社就業,為貧困戶年增收近4萬元。
排頭鄉倉沖村的貧困戶胡果,丈夫車禍癱瘓在床,常年靠藥物維持,家中還有兩個小孩讀書。家庭的重擔,一度壓彎了她的腰。幾年前,加入春靜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后,胡果種了30畝優質稻,一年增收好幾萬元,現在成了合作社的骨干成員。
“在家門口干活,有了固定收成,顧家賺錢兩不誤。‘水妹子’真是我們全村的大福星。”胡果告訴記者,她現在走路,腰桿子都能挺直了。
“要提高村民的參與熱情,讓農民成為令人向往的職業,打造鄉村振興的生力軍,才能共同繪制田野的美麗畫卷。”作為一名省人大代表,彭水平說,她的夢想是讓家鄉的老百姓都過上高水平小康生活。
“為什么你的合作社取名叫‘春靜’?”面對記者的提問,彭水平給出了自己的回答:“在我看來,每一顆種子都該在春天里安靜發芽,再茁壯成長,而不是揠苗助長。”
彭水平也把自己當成了這樣一株種苗,在農村這片希望的田野上扎根、發芽、結果。
來源:湖南日報
作者:何金燕 楊建
編輯:曹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