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青,水綠,天藍,土凈。大雪時節前夕,筆者漫步在龍山縣皇倉森林公園,仿佛步入春天里的一座山水園林。龍山之美,源于該縣人大常委會在監督和支持環保工作方面的履職腳步鏗鏘有力,和這里的人們對良好生態環境的不懈追求。守護綠水青山在龍山縣第十二次黨代會上,縣委審時度勢提出建設文明、富裕、開放、綠色、法治、和諧的實施戰略。
縣委要求,堅持環境為先,加快由資源大縣向生態強縣轉變,大力實施綠色發展戰略,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實現仰首望青山、府身見美景、四季賞花的“綠色夢”。縣人大常委會堅持與縣委同心同向同行,準確把握貫徹黨委的意志與反映人民意愿的關系,一方面制定年度工作要點安排,加強環保法律法規執法監督;另一方面鼎力支持縣政府強化資源節約利用,加大環境治理力度,全面提升全縣的生態環境質量。2016年縣十六屆人大十次會議著眼長遠,作出了“關于實行禁伐限伐全面封山育林議案”的決議。推動縣政府出臺了“全縣開展全面封山育林,實行禁伐限伐工作的實施意見”,在全縣范圍內實施封山育林、禁伐限伐,并把它作為建設“綠色龍山”的重要內容。縣人大常委會通過依法履職的實效,該縣走出了一條筑牢綠色屏障、培育綠色產業、建設綠色家園發展之路,使縣委“綠色夢”的主張成為了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盤活綠水青山縣人大常委會深刻認識到,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為監督出深度、廣度,人大常委會改變以往單項監督為主的做法,綜合運用專項督察、視察調研、建議督辦、審議報告等多種監督方式,打好監督工作“組合拳”,全面推進生態環境保護。針對房地產開發小區違規建設問題普遍、消防安全隱患突出、居民上訪層出不窮等亂象,2017年10月至12月,縣人大常委會按照縣委的要求,牽頭組織國土、住建、房產等單位的人員,深入45個項目小區,查閱資料、走訪開發商、業主代表實地查看現場,并對問題進行認真梳理,列出問題清單,馳而不息地開展整治行動,推動處理了一批歷史遺留問題82個,全縣房地產開發小區秩序有了明顯好轉。 “河長制”在該縣已形成常態。縣人大常委會積極開展“走河”視察調研,對酉水河道及岸邊環境狀況進行摸排督察,就河道污染隱患、污染源(點)等環境問題深入剖析,并提出建議意見,要求相關部門深挖“源頭”,嚴格落實巡河、水質監測、督察指導等工作制度,不斷健全長效管理機制,著力強化綠色發展理念,全面提升區域水環境。
縣十七屆人大十次會議以來,縣人大常委會每年都聽取和審議縣政府關于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的報告,并對年度環境報告制度的落實提出明確要求,為全縣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創造堅實的生態優勢。同時,縣人大常委會及時有力地督辦有關環保工作的議案和建議。共享金山銀山采取“專職部門+群眾參與”的方式,在重大項目落地時,該縣組織人大代表召開懇談會。同時,縣人大常委會推行民生實事項目票決制,2018年否決突破環境容量、不符合環境產業政策的新建項目38個,責令16家企業限期改正環境違法行為,責令48家企業實施查封,對36家企業實施斷電,對25家企業進行經濟處罰,從而逐步恢復青山綠水的原貌。 2019年該縣實施揚塵治理、工業廢氣減排等大氣污染防治九大行動,積極推進多種污染物協同減排,從嚴從重從快督察問題整改,逐件銷號,并整改完成省、州環保督察問題2件。
2020年3月至11月,該縣開展了城市管理專行行動。此次行動共取締占道經營攤點2628個,整頓夜市攤點23處,清理各類亂貼廣告1000余個;查處各類交通違法22179起,查處酒駕、醉駕違法行為293起,查處摩托車非法行為10114起,縣城區道路交通秩序和市容市貌得到了明顯好轉。牢固樹立“生態立縣”意識,使“植綠、愛綠、護綠、興綠”成為了該縣干群的自覺行動,一批特色生態鄉鎮、特色景觀村莊,形成了各具風情的生態景觀。近年來,該縣累計造林120多萬畝,封山育林26萬畝,建立了以日本落葉松和榿本為主的工業原料基地35萬畝,楠竹1.7萬畝,生物紫油能源林基地11萬畝。目前,該縣森林覆蓋率達70.74%,森林蓄積量681.6立方米;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1.6%,通道綠化率達82.17%;全民義務植樹盡責率達85%。隨著該縣綠色山川、綠色通道、綠色城鎮、綠色村莊、綠色企業等“綠色行動”的全面展開,一個綠色生態的龍山正在這塊生機勃勃的綠色大地上蓬勃發展。
來源:龍山縣人大
作者:陳長雄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