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法檢查是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開展監督工作的重要措施和途徑,近年來,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在加強和改進執法檢查工作方面作了大量探索和實踐,取得了一定成效,積累了一些經驗,但仍然存在現實困難和問題。本文結合津市市人大常委會加強和改進執法檢查工作的實踐,談一談關于提高執法檢查工作實效的幾點思考。
初探
2017年以來,津市市人大常委先后選取《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安全生產法》等4部社會關注度較高的法律開展執法檢查,堅持問題導向,力促法律實施,讓執法檢查工作逐步從重履行職權向重回應民聲轉變,取得了初步成效。
精心謀劃,突出要點。一是注重意見征求,優化檢查方案。聚焦市委工作重點,圍繞群眾關注熱點,開展前期走訪調研,征求多方意見,精選執法檢查事項,細化執法檢查方案,列清單明確每個被檢查單位的檢查重點,細到檢查場所、檢查形式等,確保方案更接地氣、更好操作。二是注重把握重點,組織查前學法。邀請專家為參與執法檢查的機關干部、鎮街人大工作者、人大代表進行法律知識培訓,使之通曉法律法規要求、明晰檢查重點,并進行閉卷測試,保證學習效果,為增強檢查的針對性打牢基礎。三是注重廣泛發動,形成檢查合力。及時動員被檢查單位認真開展自查自糾,廣泛吸納三級人大代表、人大工作者、行業專家、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監督員等力量,利用代表工作室、履職APP、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平臺,發動各方提供問題線索、提出意見建議,形成執法檢查的強大合力。
深入調研,找準痛點。一是堅持檢查全覆蓋。檢查階段一般歷時3個月,主任會議成員帶隊,分5個小組開展全方位走訪調查。采取聽取匯報、召開座談會、發放問卷表、查閱案卷資料、查看現場等多種方式,逐一核查執法檢查方案中所列內容。二是堅持掌握真情況。明察不漏項,暗訪不聲張,直接深入群眾、深入現場,了解情況。如《水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時,檢查組直接現場查看河湖水質、一線了解水源保護狀況,掌握了集鎮污水處理設施運轉、村居居民自來水管網末端供水的水質水量、城鄉黑臭水體治理、農村面源污染等情況問題15類。《安全生產法》執法檢查,直接查看群眾反映的學生培訓機構、磚廠、超市、藥店等場所,發現安全隱患問題13個。三是堅持問題為導向。突出執法檢查發現問題、推動解決問題的功效,針檢查發現的問題,撰寫詳細報告,列出問題清單,制作專題片曝光,提出意見建議,為常委會審議提供重要參考。
跟蹤督辦,整改難點。一是代表詢問動真格。常委會審議時,不預設問題,代表直指存在問題,部門負責人現場回答,如在《大氣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時,針對工業廢氣、道路工地揚塵、餐飲油煙等污染問題,代表連續追問,讓部門感到了壓力。二是問題交辦點到人。審議意見出臺后,督促市政府經拿出具體辦理意見,制定整改工作方案,明確整改措施、責任人及時限,壓緊壓實整改工作責任。三是跟蹤問題“回頭看”。為有效推動問題整改,檢查組對每個問題指派代表,落實跟蹤問題,多用“回馬槍”,多做“回頭看”,通過強有力的監督,真正將整改工作落到實處。四是票決整改促成效。常委會上,分門別類將檢查整改情況進行了滿意度票決,沒有獲得通過的繼續跟蹤督辦。如《大氣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審議意見交辦的問題整改,較嚴重、緊急的28個問題半年內整改票決,未獲得通過的及實際需要跨時長的5個問題第二年票決,歷時一年多共33個檢查發現問題全部整改到位,全部通過滿意度票決。
現狀
從實踐看,要發揮好執法檢查“法律巡視”作用,實現法律制度的牙齒真正“咬合”起來,仍有一定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幾“不”問題。
重點不明。執法檢查方案往往由對口委室擬定,雖然會征求各方意見,也難免因專業知識缺乏、個人因素影響、參照管理作法,造成檢查方案存在重形式、不全面等問題,進而影響執法檢查操作。
力量不強。檢查法律需要懂法律的專業人才,而基層人大法律人才緊缺,不懂法律的人檢查存在“外行看熱鬧”現象。檢查人員會只是通過簡單的學習培訓或個人學習,還是缺乏對法律的全面理解,不能充分認識檢查的重點,檢查工作難以深入。
定位不清。特別是在基層人大,往往會聯合部門開展檢查,涉及法律、行業領域專業知識時,被檢查部門的專業人士還是檢查的重要力量,他們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大監督的主體地位,損害了檢查的權威性。
手段不新。執法檢查工作講究程序性,多數采取聽匯報、開座談、看材料、查資料等習慣做法。提前通知的檢查對象,檢查對象安排的路線,按照要求準備的材料,讓執法檢查工作流于形式。調查對象講成績多,說問題少,講面上情況多,觸及根源少,不利于深入調查了解和全面掌握實情。
機制不暢。一般對檢查階段工作很重視,但檢查之后缺少跟蹤監督機制,審議意見交辦止步于“文來文往”,對執法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整改進度緩慢的、未能整改到位的,更是缺少詢問、問責等剛性手段,執法檢查工作實效難以明顯提高。
公開不夠。執法檢查報告、審議意見、“一府兩院”關于審議意見的落實情況等,基本不會通過新聞媒體等方式公開,難以形成促進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良好輿論環境,達不到形成監督合力的目的。
思考
針對上述問題,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就實現執法檢查功能的最大化,提出以下幾點思考:
在提高檢查針對性上“發力”。執法檢查要取得成效,前提是抓細執法檢查前各項準備工作。要找準檢查重點。法律法規實施涉及方方面面,只通過一次執法檢查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要抓住關鍵、把準癥結,特別是法律實施過程中的要點、盲點,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形成以點帶面的良好效果。要吃透法律條文。如果缺乏對法律的全面認識,就很難在檢查中發現問題,所以檢查人員要加強法律法規條文、相關方針政策、行業專業知識的學習研究,進一步提高履職能力。要做好前期調研。執法檢查要有的放矢,在檢查前應廣泛了解法律的執行情況、當前實施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等等,為細化檢查的具體任務、方法、步驟提供依據,避免執法檢查流于形式。
在保證檢查權威性上“著力”。高質量的執法檢查離不開科學合理的組織實施作保障。要嚴把方案關。檢查方案是執法檢查的“總指導”,要根據法律的要求,定位好檢查客體,明確好檢查內容,避免主客體錯位的現象出現。要規范檢查程序、落實檢查責任,保證檢查有序開展。要嚴把人員關。在組成執法檢查人員力量時,要充分吸納行業專家或具備專業知識的代表,同時考慮人員的廣泛性和代表性,合理劃分檢查組。還可引入專家聽證、第三方評估,保證檢查客觀、公正。要嚴把過程關。充分利用媒體宣傳引導作用,公開報道執法檢查的進展情況、檢查發現的典型問題、審議意見及整改落實情況,為執法檢查和整改工作的深入推進營造良好氛圍。
在加強檢查科學性上“傾力”。執法檢查要提高實效,全面、真實了解情況是必要過程。調研要深。通過全面動員、市鎮聯動,廣泛搜集問題線索和意見建議。在聽取匯報、召開座談、現場查看、走訪群眾等方式的基礎上,靈活結合個別談話、重點抽查、明察暗訪等多樣化形式,力求掌握真實情況。檢查要細。要以問題為導向,充分運用聽、看、審、議等方式開展檢查,既反映普遍性情況,也挖掘典型問題,既結合實際掌握角度,也切中癥結把握力度,進而形成高質量的執法檢查報告。審議要實。常委會審議要“原汁原味”,檢查發現問題原原本本曝光,檢查組報告詳詳細細反映。審議少說工作成績、多說突出問題,少說表面現象、多觸及問題根源,少說客觀原因、多提解決問題的建議,避免審議“走程序”。
在增強檢查實效性上“給力”。檢查發現問題的整改落實,是執法取得實效的具體體現。突出精準交辦。形成的審議意見以書面形式、問題清單式及時交辦,并督促政府明確整改責任、整改計劃、時間節點,逐個銷號完成。突出整改落實。對于檢查中發現的普遍問題、典型矛盾,要通過委室對口督辦、指定代表跟蹤、聽取審議意見落實匯報、組織“回頭看”等方式一抓到底。也可視情況分類整改,對于制度機制方面造成的問題,要列計劃、出措施,推動問題逐步解決。突出結果運用。對審議意見落實不力的要敢于問責,必要時運用質詢等剛性手段予以督促。要不斷實踐總結,逐步規范執法檢查程序,逐步完善宣傳、整改、問責等機制,努力實現執法檢查功能的最大化,充分發揮人大法律監督作用。
來源:津市市人大
作者:黃雅珣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