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湘西自治州人大常委會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的重要指示精神,重點聚焦事關全州改革發展大局的重大課題、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短板弱項和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焦點,持續組織開展大調研活動,形成了一系列有分量的調研成果,為州委決策、州政府工作和州人大常委會依法履職提供重要參考,為推動全州經濟社會發展貢獻人大智慧和力量。
在機制建設上強化“三項舉措”。一是構建了“1+N”組織體系。每年,州人大常委會都確定一個大的調研主題,經主任會議認真研究后,列入州人大常委會工作要點。大調研課題細化分解成8至12個調研子課題,每個子課題分別由一名主任會議組成人員帶隊、有關委室牽頭、相關人大代表和州直單位參與,開展專題調研;研究室梳理匯總各專題調研組調研情況,形成綜合調研報告,經主任會議研究后提請常委會會議審議,形成了“主任會議抓總、研究室牽頭、委室負責、各方參與”的大調研組織體系。二是形成了“3+5”聯動格局。州級層面圍繞大調研課題開展調研,分別形成專項調研報告和綜合調研報告;縣市人大常委會圍繞大調研課題,自主確定2個以上專題開展調研,撰寫調研報告;鼓勵鄉鎮人大和各級人大代表圍繞大調研課題開展調研,撰寫調研報告,構建了“州縣鄉三級人大協同、國省州縣鄉五級代表聯動”的大調研格局。三是建立了“1+1”激勵機制。建立調研成果交流共享機制,通過召開成果交流會、媒體刊登等形式,加強調研成果交流,促進科學決策,推進相關工作。建立評比表彰機制,對組織單位和調研報告進行評比表彰,優秀調研成果匯編成冊,分送全州人大系統干部和各級人大代表,提高大調研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
在課題選擇上突出“三大重點”。一是把握全局性。把調查研究置于全州工作大局中去謀劃,抓住影響和制約改革發展的重大問題,通過調研提出對策建議,支持和推動政府加強和改進相關工作。州十四屆人大常委會履職以來,先后圍繞脫貧攻堅、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承接產業轉移、鄉村治理與振興等全局性、方向性和關鍵性的重大問題進行深入調研,形成了一批有分量調研成果。二是突出前瞻性。緊緊圍繞黨中央重大戰略部署和州委決策需要,加強對事關地方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戰略性、前瞻性問題的調查研究,提出帶有建設性、針對性的意見建議。如,2020年,州人大常委會組織開展“鄉村治理與振興”大調研活動,通過深入調研梳理出5方面14個突出問題,提出了6個方面21條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有益參考。三是增強實效性。聚焦群眾反映的普遍性、傾向性、苗頭性問題,抓住關鍵,深入調研,把政策實施情況與民情民意結合起來,使調查研究成為州委、州政府聯系群眾的橋梁,使決策部署更加貼合實際,更加符合人民群眾的愿望。2017年,我們圍繞農村低保和兜底扶貧、扶貧資金使用管理、生態補償脫貧、教育扶貧、易地扶貧搬遷等重點問題,組織全州人大系統和各級人大地表開展“脫貧攻堅”大調研活動,對州委精準脫貧“十項工程”實施情況進行全面檢視,提出針對性、可操作性的意見建議。
在成果轉化上構建“三大機制”。一是及時轉化為州委決策的重要參考。及時將調研報告報送州委,爭取州委的關注和支持,使人大調研成果盡快轉化為決策并應用于實踐。如2015年撰寫的《關于加強新形勢下地方人大工作的調研報告》得到全州各級黨委的重視和支持,州縣市黨委常委會專門研究制定縣鄉人大工作和建設相關文件,推動了縣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從19名至27名分別增加到33名或35名,專職委員比例達60%以上;鄉鎮人大主席實現了專職配備,選配了1至2名能力較強的干部擔任專職副主席,配備了1名人大專干。2019年,組織開展承接產業轉移壯大實體經濟推進高質量發展大調研,為今年初州委出臺《關于推動產業園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 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有效激發園區發展動力活力,提升平臺承接能力,促進實體經濟加快發展。二是及時轉化為推動相關工作的政策措施。通過人大常委會審議意見或決議決定,推動“一府一委兩院”把調研成果轉化為具體政策措施。2018年,組織開展的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推動實體經濟發展大調研活動,推動州人民政府研究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發改、經信、稅務、商務、政法等部門重點實施審批提質增效、惠企降成本、法治護航發展、政企守信踐諾、服務大提升、作風整治等六項行動,有力助推了全州經濟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三是及時跟蹤督辦,促進調研成果最大限度轉化。對一些反映突出的問題,及時聽取政府專題工作報告,依法強化監督,督促“一府一委兩院”及有關部門限期辦理,及時報告落實情況。如2018年針對易地扶貧搬遷調研發現的問題,在聽取專項工作報告的基礎上,對州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進行了專題詢問,提出了整改時限和要求,持續跟蹤整改落實情況,推動3大類14個方面問題全部期限整改到位。
來源:湘西州人大辦
作者:陳文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