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鄉村治理體系現代化,就是要適應時代變化,通過改革和完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促進各項制度日趨科學完善,實現鄉村治理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有效推進鄉村治理能力現代化,應不斷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增強依法執政本領,把各方面制度優勢轉化為村鄉治理的能力與水平,從而成為社會發展的有力支撐。縣鄉人大及其常委會在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要進一步發揮其職能作用。堅持黨建引領,筑牢鄉村治理之“魂”。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根本保障,也是實現鄉村治理的必然選擇。要全面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優化對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
同時,應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完善安全生產責任制,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另外,要全面變革農村警務運行機制,加強基層公安機關建設,大力開展污染專項治理,推進農村水源環境監管及綜合整治。要開展科學定量的治理支出效率評價與監測,不斷優化治理支出規模和結構,積極利用新興技術,逐步實現人工智能安防,打造智能化、立體化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注重優化配制,織固鄉村治理之“網”。要提高智慧服務平臺,運用好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信息技術。注重探索改革,順應信息化新潮流的大趨勢,發揮大數據重要作用,統籌數據資源、破除數據壁壘、強化數據應用,探索“互聯網+”網格管理,持續增強基層組織服務供給能力,提高鄉村治理精細化水平。要探索創新基層“社區吹哨,部門報到”機制,加大對轄區資源的統籌協調力度。同時,應實施“五個所有”,即“所有決定村民定、所有決定都簽字、所有討論都參與、所有財務都公開、所有干部不碰錢”。這一鐵律讓村民對村級權力的運行聽得到、看得見、說得上。創新治理模式,凝聚鄉村治理之“力”。法治是社會治理的最優模式。要盡快完善政策法規,強化安全準入,規范重點公共區域各重點行業、領域公共安全視頻監督系統的建設、網絡與信息的安全使用。要真正讓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具有全球意識,堅持平等、公平、正義、民主、科學,掌握現代管理方法特別是要充分運用互聯網技術等,使鄉村成為先進文明成果的探索創新地。現代農民是鄉村治理的重中之重。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是村民,是具有現代觀念和能力水平的農民。
因此,我們要倡導讓現在的農民成為新型農民。要做到這一點,離不開以下渠道和方式:其一,加強培訓工作;其二,當地自創農民大學、鄉鎮夜校,利用農閑和晚上給村民補課;其三,充分調動鄉村精英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讓他們為廣大農民授課,甚至讓普遍農民登臺講解或相互交流,從面達到相互促進、相生相長的效果。完善機制體系,強化鄉村治理之“責”。結合實際制定和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集體資產管理、財務管理等規章制度,用制度規范村干部和全體村民的行為,增強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意識,依法行使民主權利。鄉村干部要在制度框架內管理好事務,改變工作方式方法,學會運用示范、引導、服務的方式開展工作,運用說服教育、民主協商的方法解決好當地存在的矛盾和沖突。
來源:龍山縣人大
作者:陳長雄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