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家山村這兩年的變化好大啊,建設得好漂亮!”這是曾經到過湯家山的人都會發出的感嘆。該村作為市委鄉村振興示范村,省委農村宅基地改革試點村,2018年獲得市級美麗鄉村示范村,2019年獲得“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湖南省休閑農業集聚發展示范村”,“2019年市級文明村鎮”。同時,通過了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考核驗收。這些榮譽的取得都與該村的領路人,鎮人大代表、湯家山村黨支部書記張貴平分不開。
一、鄉村興旺,抓住產業發展這個關鍵 湯家山村是傳統農業村,以往本地群眾主要依靠外出打工。為解決群眾就近務工,增加收入的問題,該同志牽頭成立常德市天美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說服家人和朋友自籌資金800萬元,整體流轉土地1060畝,建立農業產業園區,尋找合適產業項目,與安徽黃山相關企業合作,種植金絲皇菊,赴石家莊等地考察學習,引進紅薯新品種,生產紅薯粉絲以及特色水果采摘等項目。并建立了加工、倉儲廠房、農產品展銷中心,70余名留守村民和返鄉農民工長期在基地務工,30多個貧困戶依托基地務農脫貧。每年付給農民的土地流轉金近50萬元,勞務工資達180余萬元。 抓住省委農宅改革試點機遇,利用湯家山村靠近景區的優勢資源,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成立常德市歸園居農宅鄉村旅游專業合作社,組織群眾發展民宿、餐飲業,成功培育了古鎮客棧、尚方客棧、山泉農家等一批特色農宅典型,大批村民實現了就近就業,安家樂業的愿望。通過產業帶動,村級集體經濟年收入達到30萬元以上。
二、生態宜居,找準環境整治這個突破口 湯家山村圍山渠一線原為4米多寬的簡易公路,嚴重影響經濟發展和村民出行。該同志上任后,把交通道路建設放在首位,為了加寬圍山渠一線公路,找各級呼吁,多方籌措資金,在市委工作隊的支持指導下,僅一年時間,和村支兩委一班人將2.6公里圍山渠公路擴寬到8米路面、6米瀝青路面,兩側綠化,并安裝了路燈,一條嶄新的道路展現在村民面前。對圍山渠溝渠進行了生態護坡處理,改建、加固危橋13處(座),全村450戶房屋進行了穿衣戴帽工程,撤除違章建筑220多處,推行“廁所革命”達標率達100%,180戶實施了庭院改造。全村自來水入戶、通組及集中屋場電力整改及電視網絡入戶均達100%。通過三年整治行動,湯家山村村容村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得到了顯著效果,白墻黛瓦,屋舍儼然,小橋流水,一片世外桃源景象。
三、鄉村治理,把握村風民風這個重心 鄉村治理是實施鄉村振興的重心所在,關鍵是村風民風的教育、引導,該同志帶領村支兩委一班人廣泛征求各方意見,統一思想,首先建立制定村規民約,建立湯家山村農村人居環境考核評比制度,制定紅白理事章程,四議兩公開制度、黨風廉政建設等制度,充分發揮老村干部、黨員的作用,根據每個黨員、干部的特點和優勢,合理分配無職黨員、老干部到不同崗位施展自己的能力和才華,退職老支書方開云主動擔起了全村愛衛協會會長、黨風廉政建設評議組組長;老黨員周協林、退休軍人汪銀飛主動擔任村黨風廉政建設評議組副組長,實現了黨務、政務公開、民主規范,融洽了黨群關系,黨員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黨支部位置不斷提升。 加強傳統文化教育宣傳,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活動,建立了高標準的村民活動廣場和鄉村大舞臺,開展湯家山村“好婆婆”、“好媳婦”評選,“最美庭院”評選和“優秀黨員”評選等活動,支部的凝聚力,群眾的向心力更強更緊密了。 作為人大代表,對于人民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該同志敢于建言獻策。通過調研走訪,他發現湯家山村還有部分老年人因家人外出務工白天無人照料的問題,提出了《關愛老年人建立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的建議》,在他的努力下,上級民政部門支持了50萬元,將原村委會駐地改建高標準的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解決了全村老年人白天休息、娛樂、健身、就餐等問題,深受老年人喜愛和贊譽。 如今,湯家山村成了遠近聞名的明星村,省委副書記烏蘭,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周德睿等省市領導到該村檢查指導鄉村振興工作。各地參觀、學習考察團隊絡繹不絕。湖南日報、光明日報、湖南電視臺等多家媒體進行了推介報道。各種榮譽的到來,更加鼓舞了該同志和村支兩委一班人的工作熱情,堅定了始終拼搏的精神、踏實的作風、較真的韌勁,展現了一名基層人大代表傾心帶領群眾共同致富、改變家鄉面貌、盡力為群眾排憂解難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來源:桃源縣人大
作者:江濤 饒少英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