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九三學社漢壽縣小組長、湖南省十三屆人大代表鄧丕德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發表建議,他說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
今年以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世界經濟進入相對低落和有所復蘇軌道。國內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態勢持續發展。在這樣的經濟形勢下,各地經濟總體發展態勢穩中有進、各項主要經濟指標接近兩位數增長,但與先進地區相比還有差距,我們如何實現后發比肩或趕超,單靠傳統單一動能難以實現,必須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新發展理念,在下一輪新興產業中未雨綢繆,提前“布子”,把準摸清新經濟下一個“風口”,通過“換道超車”,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后發先至和跨越發展。為此,建議如下:
一、 解放思想,堅持做到四個結合 改革開放初期,我們的的些鄉鎮企業能雨后春筍般異軍突起,創造了譽滿全國的“加速度”,憑借的是不斷解放思想、勇于創新。當前一些地區發展的迫切要求仍然是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我們要在深刻把握十九大精神核心要義的基礎上解放思想,在工作中堅持做到“四個結合”。 (一)解放思想與解決問題相結合。解放思想不是最終目的,最終目的是推動工作,加快發展。當前我們面臨的最大問題仍然是發展不夠、產業結構不優。要通過解放思想解決以下四個問題:一是解決理念不新的問題。要切實破除觀念傳統、方法陳舊、隨遇而安、得過且過的思想,樹立全球思維、戰略眼光和現代意識,在與時俱進中等高看齊,在創新發展中勇立潮頭。二是解決企業不強的問題。要努力解決部分企業開放不夠、管理不精、產業不新的問題,著力在加大戰略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現代服務業提升水平、現代農業提質增效、三次產業融合發展上下功夫。三是解決體制不活的問題。著力瞄準創新不夠、人才匱乏、機制不活等關鍵問題,最大限度地激發創新潛力、資本帶動力、全社會創新活力。四是解決作風不硬的問題。重點圍繞干部的使命感不足、工作標準不高、擔當意識不強的問題,加強過程控制,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風,確保各項工作落地見效。 (二)解放思想與創新創業相結合。一是要有看齊意識。有比較才能認識不足,發現差距,看到距離。才能見賢思齊,拉高標桿,奮勇爭先,不斷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社會發展水平。二是要有目標意識。要把解放思想與完成目標任務相結合,制定自己的個性化發展目標,奮發有為,踏實工作。三要有干事意識。要始終在崗在干在狀態,“在其位謀其政”,做到“業精于勤,不荒于嬉”,不干則已,干就干好。 (三)解放思想與促進發展相結合。在構建產業新體系上,著力解決“老辦法不管用,蠻辦法不能用,新辦法不會用”的問題,進一步創新理念、方法和思路,切實做到堅持工業立市戰略不動搖,堅持以民營經濟發展為主體不動搖,堅持以園區帶動發展不動搖,努力以創新驅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在推動科技產業發展上,全面提升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提升城市建設品質上,樹立品質優先的意識,以宜居宜業、高品質的城市建設促進發展。在加大文旅產業發展上,圍繞完善“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扎實打牢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基礎,優化文旅融合發展的條件,促進消費升級。在統籌城鄉發展上,圍繞鎮村一體化發展,打牢產業基礎,完善基礎設施,強化功能配套,大力提升集鎮承載力。在提升服務效能上,提高在招商引資、項目落實、幫扶企業發展上的服務效能、工作落實的執行力。 (四)解放思想與真抓實干相結合。要自我加壓、拉高標桿,在精神狀態上、工作標準上形成高度自覺。在工作效果上要落地見效,三分布置,七分落實,堅持問題導向,做到知行合一。在過程管理上,明確目標任務加強工作調度,完善考核考評體系,進一步增強干部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真正讓“有為”者有地位,為敢于擔當者“兜住底”,營造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
二、培育新動能,著力構建產業發展新體系 十九大報告指出“支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瞄準國際標準提高水平”。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必須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新動能覆蓋一二三產業,重點是以技術創新為引領,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核心,以知識、技術、信息、數據等新生產要素為支撐,是實體經濟發展升級的強大動力。我們要在運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實現“老樹發新枝”,在聚力招商引資發展外向型經濟,在推進“產業融合”中培育新動能,構建產業發展新體系。 (一)推進戰略新產業集聚發展。通過編制智能制造、節能環保產業規劃,強化資金引導、要素保障,促進兩大主導產業初具規模。聚焦新一代通信技術、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高新技術企業,創建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基地。如啟動環保垃圾處理設備、節能生物質固體成型等項目建設,加速工業轉型升級。 (二)加快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支持總部經濟發展,推進知名民企成功合作。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繼續開展“暖企行動”,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分類調度,分類指導。實施“互聯網+制造”行動,深入推進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發展。推動智能生產線、智能車間、智能工廠建設,提升傳統產業智能化水平。 (三)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城市商業綜合體建設,支持傳統零售業提標升級。扎實做好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市工作,推進鎮級電子商務產業園建設,鼓勵電子商務經營主體落戶園區。積極開拓國際市場,發展跨境電商。大力發展現代物流、工業設計、檢驗檢測等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加快發展文化、休閑、養老、體育等生活性服務業,引導發展個性化、智能化、定制式消費,繼續推動研發中心、服務外包、科技信息服務等新興業態發展。 (四)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著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實施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化創建工程,強化項目資金整合,提升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水平和形象,打造農業的“全產業鏈、全價值鏈、全品牌鏈、全生態鏈”。推進三次產業融合發展,鞏固農村土地確權成果,建設農村產權交易市場,繼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推進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
三、探索新機制,著力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隨著簡政放權、商事制度改革效應不斷釋放,全社會創業創新活力進一步激發。目前,一些地方政府權力精簡。組建成立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局和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事業單位中介服務職能全部與政府脫鉤。實行注冊資本由“實繳”改“認繳”,在企業“三證合一、一照一碼”基礎上,實行“五證合一”。加快經濟體制改革,“營改增”試點穩步推行,實現征管無縫銜接。 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一是繼續推進市級領導牽頭負責制。在推動縣域經濟發展上,健全完善市級領導班子成員按照分工,協調配合的工作機制,充分發揮指揮部和專項改革領導小組作用,以上率下,上下互動,形成推動工作落實的合力。要按照“政府工作項目化,項目工作責任化”的原則,對重點工程、重大項目,繼續實行市級領導牽頭負責制。二是調優對單位的考核機制。要進一步完善檢查考核機制,優化考評獎懲方法,加大戰新、高新產業發展比重和分值,充分發揮好考核評比的“指揮棒”作用。三是深化效能改革和政務服務體制。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強化“小政府,大服務”的思想,把改革的落腳點放在簡政放權、優化環境上,用改革倒逼發展。積極落實十九大報告提出的“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簡政放權,創新監管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的要求,把該管的微觀事項放給市場,交給社會,進而實現行政行為更為規范高效。為加快建設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美好社會,作出新的貢獻。
來源:漢壽縣人大
作者:田明時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