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津市市人大常委會加強司法監督,緊貼企業發展需求,抓實“三大活動”,在監督實效上下狠功夫,使各司法機關服務企業意識更濃、力度更強、效率更高,有力推動了經濟發展環境優化。
一、以服務為宗旨,回應企業需求 一是法律服務精準化。積極引導各司法機關對企業“問診把脈”“對癥下藥”,幫助企業實現從“事后維權”到“事前維權”的轉變。組織各司法機關深入企業開展走訪調研,了解企業法律服務需求,針對企業反映強烈的合同權益保護、抵押擔保、民間融資、用工管理等問題,編印了《企業法律知識手冊》,送法進企業,對企業經營管理人員進行專題培訓、司法機關現場答疑、進行個案指導。組織企業代表參與涉企案件聽庭評議,設立駐工商聯檢察工作室,選派檢察官進駐企業家微信群,建立警企微信工作群,為企業提供全天候的法律答疑和指導,做實了“服務零距離”。 二是政務服務便捷化。市法院積極推進數字法院系統應用,實現了庭審直播法庭全覆蓋。市司法局開辟“服務企業直通車”專欄,實現企業“請代理、辦公證、求法援、找調解、尋鑒定”網絡平臺一站式辦理。市公安局創新開啟“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窗口統一出件”服務模式,面向企業推行“延時服務、預約服務、上門服務”,對企業中有落戶津市需求又無租住房或親屬投靠的,可以在單位掛靠入戶,解決臨時落戶問題;對流動人口集中的企業,為其外來職工提供居住登記和居住證辦理集中上門服務,預約服務。 三是對接服務優質化。開展政法中層干部聯系企業工作,目前各政法單位中層以上干部已經與30家規模以上企業結成對子,結對干部每月走訪企業,隨時跟進企業法律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法律政策指導,幫助企業規范內部管理、協調處理矛盾糾紛、解決法律問題,當好服務民營企業的宣傳員、信息員、解答員、安全員、調解員,集中解決了一批民營企業發展面臨的突出困難和問題,如某企業員工在發生工傷后,就勞動關系存續及工資發放等爭議與企業僵持不下,市司法局結對干部積極與法院和勞動爭議仲裁院溝通對接法律政策,指導企業妥善處理了該起勞資糾紛,市公安局干部著力處置涉穩事件,為結對企業挽回經濟損失近100余萬元。
二、以活動為抓手,筑牢護企屏障 一是開展“兩官”履職評議活動。突出活動主題,細化評議內容,重點評查涉企案件,吸納企業代表參與測評,走訪調查更加深入,如針對評議調查中一交通肇事案受害者家屬反映的賠償金額與預期有差距、疑似存在律師履職不力等情況,督導組先后前往該受害者家屬家中、經辦法庭、常德市中級人民法院調查核實情況,確保了調查結果客觀真實。同時,還進行了新的嘗試和探索,在常委會聽取“兩官”履職評議報告時,委員連續詢問、追問,“兩官”當場作答,“兩院”院長現場作出整改承諾,會后發交辦函進行交辦,督促評議對象檢視問題、深入剖析,確保問題切實整改到位。 二是開展專項排查整治活動。開展看守所、拘留所等監管場所安全隱患排查,全年未發生監所非正常傷亡事故事件,實現了“壓事故、降死亡、保安全”的目標。開展重點企業周邊治安秩序及交通秩序整治行動,共查處相關違法案件11起,行政拘留15人,調解各類矛盾糾紛32起,現場糾違41起。開展社區矯正監管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專項活動,組織24名未成年社區服刑人員開展團體心理輔導,把牢了社區矯正安全關口;利用兩節、兩會期間,開展矛盾糾紛專項排查活動,重點排查企業用工、拖欠工資、工傷事故、破產倒閉以及企業擴大生產等方面的矛盾糾紛,全年共開展涉企矛盾糾紛排查工作15批次,走訪轄區企業21家,化解涉企矛盾糾紛19件,有效預防和減少了矛盾糾紛的發生。 三是開展涉企系列活動。妥善審理涉民營企業案件,在審理的200多名業主起訴某置業有限公司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案件中,首次采用7人制合議庭審理。穩妥推進處置“僵尸企業”,已辦理的14件破產(清算重整)案件中有10件破產資產處置完畢,7件 終結破產程序。開展涉園區企業集中執行專項活動、涉金融案件執行月活動,實現涉園區企業執行案件實際執結率達到80%以上的目標,回收款項230余萬元。嚴厲打擊涉企違法犯罪,建立涉企案件快偵快破和領導督辦制,注重平衡打擊與保護的關系,共為企業挽回經濟損失近2000萬元,市公安局連續兩年被常德市公安局評為“重點工程、重點項目、重點企業治安環境整治專項行動先進單位”。
三、以監督為主導,優化涉企環境 一是層層督導加壓。圍繞“服務民營企業,助推經濟發展環境優化”這一活動主題,組織各司法機關扎實開展司法公正常德行活動,通過聽取匯報、查看資料等方式,督導司法公正常德行活動的深入開展。各司法機關結合工作實際,適時召開推進會、調度會,對司法公正常德行活動進行再動員、再部署、再發力,如市檢察院將活動分為“動員部署、組織實施、總結驗收”三個階段,采取倒逼的形式,督促各責任人員按時、按質完成活動規定的各項涉企任務和舉措。此外,還與市委政法委聯合,每月對政法干警紀律作風情況進行暗訪督查,以進一步促進政法干警文明規范執法、增強服務意識,推動政法干警在辦理涉企案件中提升服務水平。 二是檢查評查提質。成立由市人大監察和司法委、市法院、市檢察院、市司法局專業人員組成的聯合執法檢查組,對全市涉企重點行政執法單位開展行政執法檢查、案件評查,進一步規范了行政執法行為,推動了“公益訴訟+行刑銜接”。督促各司法機關加強內部監督,提升案件質效。市法院開展“審判質量、效率和公信力提升年”活動,嚴把案件評查質量關,共評查案卷1580件,員額法官辦案效率進一步提升,發改率僅0.6%,全省最低。市檢察院開展聽庭評議,落實案件質量評查制度,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市公安局堅持案件質量日提醒、周通報、月小結,做到案件辦理全過程網上監督,實現了絕對不訴案件、無罪判決案件、行政復議賠償案件“零發生”。市司法局扎實開展案件質量評查,全面落實法律服務“雙隨機、一公開”抽查機制(即在監管過程中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隨機選派執法檢查人員,抽查情況及查處結果及時向社會公開),實現了全市法律服務機構零投訴。通過開展案件評查活動,推動各司法機關在提升司法執法水平中優化了營商環境。 三是跟蹤監督問效。聽取“兩院”司法體制改革后運行情況報告,針對反映突出的“人才引進難、人才留住難”問題,著力監督,推動將“兩院”新引進人才納入了全市人才引進優惠政策范圍。跟蹤監督市人大常委會關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會議紀要的貫徹落實情況,使部分路段基礎設施設置得以完善、校園周邊交通秩序混亂等問題得到解決,并推動形成了輕微交通違法警告、路口路段分級制等交通秩序管理新模式。對掃黑除惡工作進行專題調研,專題聽取工作情況報告,進一步推動了掃黑除惡工作的開展,在全市范圍內營造了公開透明、和諧有序、公平高效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來源:津市市人大
作者:陳群華 張微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