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無限好,人間重晚晴。為讓津市老年人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津市市人大常委會多年來堅持依法監督與有效支持并重,發揮人大職能作用助力養老事業發展,推動打造高端、基本、托底三種不同層次的養老服務發展格局,取得較好成效。目前,津市建起各類養老機構和示范點73個,床位2436張,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數達到41.8張,領先全省平均水平。下好“議”的先手棋 議案引導。市人大常委會2012年組織代表對全市養老事業發展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全面掌握情況。
2013年年初的代表大會上,代表聯名提出了《關于進一步提高我市城鄉社會養老服務水平的議案》,被立為議案,正式奏響了人大助推養老服務建設的樂章。在議案辦理的三年時間內,人大常委會每年聽取議案辦理情況報告、召開議案督辦會、組織代表視察;市、鎮代表開展聯組活動,現場查看、現場評議、現場建言;聯工委實時跟蹤,采用圖片對比的形式監督進度效果,確保議案落實到位,達成了“市區一個大型養老社區、一鎮一院”這一議案辦理目標,辦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議案辦理在代表大會上票決滿意率達到了96%。 建議指導。
多年來,人大代表都高度關注養老服務提質,圍繞如何滿足多元化的養老服務需求,代表先后提出養老建設用地、鎮街養老機構建設、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發展、養老機構安全等建議21條,工作涉及到了12個工作部門。這些建議都被列為了重點督辦建議,由常委會班子成員牽頭督辦,進行重點跟蹤,辦理情況向人大常委會報告,交常委會組成人員進行滿意度測評,從而給了部門壓力、聚起了工作合力,加速推進了養老服務事業發展。 意見疏導。打通群眾就養老問題的反饋渠道,通過走訪、代表履職平臺、代表聯系工作室和工作點等,收集群眾意見,老年群體養老面臨的醫養、護理、保險、家政、購物、贍養等細微堵點問題,也走進了人大監督視野。近些年來,我們采取群眾“小意見”、人大“微監督”形式,解決群眾反映的養老服務問題15個。如在社區人大代表聯系群眾工作點,選民向代表反映失能老人居家養老的問題,就得到積極回應,政府采取以獎代補方式進行適老化房屋改造,很好滿足了失能老人“微心愿”。出好“督”的組合拳 調研問事“通堵點”。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這些年,人大常委會每年都會圍繞養老事業發展有側重地開展專題調研,如:2017年調研老年弱勢群體救助工作,2018年組織調研養老機構安全生產工作情況等,同時將調研貫穿于議案、建議、意見辦理的全過程,旨在以深入地調研對養老工作中的“堵點”進行人大“問事”,提出解決方案。通過這一監督方式,先后督促解決了民辦養老機構稅費減免、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用房調劑、醫養結合資源整合等梗阻問題。 視察問效“督要事”。養老服務議案的辦理,人大常委會每半年組織一次集中視察;關于養老服務的重點建議,定期組織代表現場視察,督進度,獻計策;養老服務的建設項目,不定期幫助解難,并采用視察點評、個案詢問、代表建言等形式,全過程、全維度監督。2016年關于城區綜合性養老服務機構究竟如何建設,人大常委會專門組織三級代表視察,推動解決用地方面的問題,督促政府將養老院一期東側地塊預留,用于養老院二期開發,該地塊目前已建成暖夕養老院,是我市的高端養老服務社區。 工作評議“促提質”。人大常委會每年對政府工作部門進行年度工作評價,養老服務議案落實如何、相關建議辦理如何是評價的重要內容。
去年,結合優化經濟發展環境評議,我們對民政養老服務工作進行了重點評議,針對收集的問題開展了詢問,推動政府引進社會資本建設社區養老醫院,實現“醫養”的高度融合,并在失能失智老人供養、養老護理員培訓等方面拿出了舉措,養老服務進一步提質。打好“助”的主動仗 協調推進。養老涉及千家萬戶,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人大在搞好監督的同時,也主動參與到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之中。對于相關議案建議落實過程中發現的一些突出問題、一些涉及多個部門的問題,及時協調,推動盡快解決。如:為了建設好襄陽街社區養老機構,人大常委會召開協調會,明確民政、衛健等部門責任并跟蹤落實,引導企業出資捐助醫療設備參與共建,促成該社區建成了津市首家醫養結合的社區愛心幸福院,受到了省市級領導充分肯定與好評。 指導解難。常委會班子成員結合駐村聯點工作,鼓勵、指導鎮衛生院在當地養老機構設醫療室,派醫生進駐,讓養老院醫療服務更加便捷。人大常委會主要領導跟進老年群體就醫難的問題,協調衛健資源,推行市鎮街衛生機構醫生與轄區老人簽約,定期一對一提供服務,惠及對象達到2.8萬人。 全員服務。把讓群眾老有所養內化為人大的責任擔當,機關整體發力助推養老事業發展。組織開展《水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時,監督養老機構周邊環境的整治;社會建設委主動協調部門,督促落實高齡老人補貼、養老床位補貼、養老機構消防設施配備等惠老政策;教科文衛委推動鎮衛生院與鎮養老院聯合發展,助力醫養結合;財經委每年度初審本級財政預決算(草案)時,高度關注養老服務預算資金安排落實到位。
同時,呼吁廣泛開展敬老、養老、助老宣傳,引導人大代表、社會力量參與為老服務工作,形成了助推我市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強大合力。
來源:津市市人大
作者:肖廷之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