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怨無悔,勤政為民,一個鄉鎮領導干部的為政之道,令人為之敬嘆!不負使命,履職為民,敢于擔當,一個人大代表的可貴精神品質,令人為之鼓舞。他長期從事基層工作,心系選民群眾,開拓創新,誠摯質撲,辦事果斷,有魄力,有辦法,是一個一心為民的好干部、好代表。他,就是湖南省常德市第七屆人大代表、漢壽縣太子廟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張建軍。勤奮學習強職能 2016年張建軍當選為常德市第七屆市人大代表,他曾先后在漢壽縣坡頭鎮、清水湖國際旅游度假區項目指揮部工作任職,2019年6月份當選為太子廟鎮政府鎮長。面對黨和人民的信任,既感到了使命光榮,又感到重任在肩。怎樣履行好職責,不負人民的重托?始終縈繞在他的心頭。
近些年來,張建軍在履職實踐中深深地認識到:人大代表不僅是一個稱號、一種榮譽,更是一份責任、一種付出。作為一名鄉鎮主要負責人的人大代表,不僅要學好行政管理方面的知識,還要努力學好人大方面的業務知識,以提高自己為民辦事的工作能力。因此他加強了政治、政策和法律法規的學習,認真學習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總書記社會主義新時代重要思想論述及各級黨委和政府的路線、方針、政策;認真學習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組織法》、《選舉法》、《代表法》等,定時參加政治學習,每天堅持收看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節目,關心時事政治、關注國家大事,并訂閱了《人民日報》、《人民代表報》、《中國人大》、《湖南日報》、《常德日報》、《人民之友》等報刊雜志10余種,每天堅持看書看報一個小時,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寫心得筆記。與此同時,他積極向各級人大政府建言獻策,及時反映人民群眾的呼聲,樂于代言,敢于直言。按照黨委分工,張建軍主管鎮政府全面工作。他緊密結合實際,將聯系選民融于其中,每到一村,每進一戶,都得著重詢問群眾生產、生活情況,了解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關心群眾的困難、疾苦。把選民提出的生產、生活等各類問題記在本子上,落實在工作中。正是憑借對鎮情民意的基本掌握,他及時向市、縣兩級人大、政府反映情況,提出建議。近幾年來,他共向市縣兩級人大、政府提出了《關于修建沅水大橋的建議》、《關于并村后村村通廣播升級管理的建議》、《關于洞庭湖鳥類保護的建議》、《關于食品安全源頭治理的建議》等10多條建議,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受到市、縣領導的高度重視與解決。多年來的基層工作,他努力把人民辦實事、圍繞地方經濟的長遠發展和民生問題作為履行代表職責的著力點,以實績、實效來回報人大代表的光榮稱號。圍繞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積極參加代表活動。3年來先后數次以市人大代表的身份參加代表視察活動。與其它代表一起,對縣高新區的沅泉水廠、金牛米業、金龍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開展經濟環境調查走訪活動。通過優化經濟環境的調查走訪,調查了解到在國家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的情況且下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不僅向企業傳遞了政府對企業服務工作的高度重視,同時也收集整理了不少企業對政府的期待與建議。對于營造良好的政企關系及漢壽的招商引資環境做了許多有成效的工作。力推發展增后勁張建軍在實踐中認為,作為一名人大代表,鎮政府“一把手”就要堅持從全面的角度,經常深思熟慮,必須具有全面駕馭工作能力,帶頭指揮做好經濟建設。力推發展,增強后勁,為人民群眾辦實事。這些年來,他圍繞增強漢壽經濟發展后勁,積推參與了一些重點項目建設。清水湖國際旅游度假區是一個集高教、游樂、休閑、度假、房產開發于一體的大型綜合項目。他作為市人大代表,為項目建設服務了一年多時間,為項目的規劃、呼吁建設征拆騰地進行全面的綜合協調工作,盡到了一名人大代表的職責。太子廟鎮與縣高新區工業園區實行區鎮合一改革后,2019年先后有高鐵項目、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戒毒所、華樂國家級產業融合示范園、兩康家園及鋁模廠、太子化工二期七個項目同時啟動。共需征地1100畝土地需要征拆。面臨著繁重而巨大的壓力,張建軍除了應對其他日常工作外,幾乎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項目建設中。垃圾焚燒發電廠的項目建設中,由于群眾不理解、不支持,項目建設遇到了巨大的阻力,他多次在工作中亮明代表身份,向不理解的群眾進行項目建設的宣傳工作,并且與鎮人大組織各級人大代表全程監督促進項目建設的社會穩定性風險評估、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中,增強了政府在項目建設過程中的合法性與公信力。在圍繞基層各項行政執法,開展執法監督和檢查中,近幾年來,他力求以自身的實際行動,爭當學法、用法的模范與監督,無論是在坡頭鎮還是到太子廟鎮工作,一直把執法監督當作行使代表職責的重要工作,通過各項執法監督工作,不僅確保了各行業部門的依法行政,更有力的加強了校車安全公租、渡口碼頭安全生產、加油真及特種設備的安全生產,有效地防患了各類安全事故的發生。為民解難“架橋梁” “要當好一名人大代表和鎮長,必須時刻心系人民,千方百計為他們分憂解難“架橋梁”,讓他們時時處處感到黨和政府的溫暖”。這是張建軍的口頭禪。這些年來,張建軍始終與基層選民保持了密切的關系,聽取基層群眾的真實反映,在群眾來訪接待日,認真接待每一位群眾的來訪。擠出時間接待群眾來訪,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仔細回答他們的提問,落實每件來信、來訪的處理意見,把聯系選民與群眾來信、來訪有機地結合起來。同時,他還帶頭堅持把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作為鎮、村兩級穩定工作大事來抓,把信訪工作提到了鎮政府重要的議事日程,定期研判解決重大信訪案件,對各社區、村實行支部書記、主任負責制,明確責任。根據信訪工作“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和鎮信訪工作“一崗雙責”責任制的要求,堅持提前預防與事后應急相結合,對突發性群體上訪事件,堅持宣傳不宜聚、宜解不宜結、宜快不宜慢、宜緩不宜激的原則。結合鎮黨委、人大、政府領導分工,對信訪案件實行包案,嚴格按照五個一方案“一件案件、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個方案、一抓到底”的辦法開展工作。同時,把信訪工作納入了村級部門工作專題內容,評先一票否決,充分調動了各村及各部門的信訪工作的積極性。今年以來,在張建軍的帶頭下,全鎮處理接待群眾上訪75人次,未發生越級訪現象,基本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為加快發展營造了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在接待人民信訪,為民解難中,張建軍代表親自接訪,先后有效地處理了民辦教師龐國斌信訪問題,轉業士官李先進信訪問題,及時為民解難,人民群眾十分滿意。近年來,在全鎮扶貧攻堅中,張建軍與鎮黨委、人大、政府班子成員一道抓關鍵、攻重點、排難點,不斷取得實效。在加強對扶貧政策的宣傳和政策落實中,保障貧困戶政策享受到位。如2019年對轄區內744名,3-23周歲貧困人口普查教育狀況進行全面摸底,全年為縣外就讀學生發送公函331份,為538名貧困學生發放助學金67.4萬元。全鎮貧困人口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達100%,財政為貧困戶補貼醫保34.56萬元,為貧困患補貼住院費269.7萬元。去年,鎮政府出資為82戶貧困戶自費安裝了自來水,為381名去外務工貧困人員發放交通補貼12.31萬元。去年以來至今年,全鎮組織300多名貧困人員參加創業致富培訓,為他們就業及創業提供了新路,逐步實現脫貧致富。環境污染問題,是去年曾一段時期群眾反映十分強烈的熱點問題,張建軍代表根據群眾呼聲與要求,及時組織帶領鎮、社區、村干部下大力處理。在加強對小散亂污企業 的治理中,及時關停倒流坪社區樟腦油煉制廠、太安村養豬場、龍津村塑料顆粒廠。清理涉及3個村的河道圍湖網、迷魂陣6處3800米。加強了集鎮污水管理網建設,新增滲水管理網3000多米,逐步實現了雨污分流,出色完成了“三線一單”工作。在加強禁燒巡查中,全鎮堅持全面打響了藍保保衛戰,鎮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部門、經濟發展站、綜合執法大隊等10家單位聯合巡查,使全鎮環境明顯好轉,人民群眾滿意度大大增強。殷殷深情暖民心張建軍是農民的兒子,對黨和人民始終不忘感恩與奉獻,他對老百姓懷有一種深沉的關切和體貼之情。在多年的鄉鎮領導和人大工作中,這種深情他找到了一種獨特的表達方式:下村組、社區檢查工作時,他總要去訪問幾戶群眾,尤其是農村里的貧困戶、殘疾人、五保戶等。即使前些年,有的干部一度“訪富忘貧”的時候,他總是前腳走出“富裕戶”的庭院,后腳就跨進了貧困戶的家門。
近5年來,他除了要求鎮、村干部每年春節普遍走訪貧困戶外,自己還帶頭下村組到貧困戶的農戶,上門為他們排憂解難送溫暖。山水依靠牽人心,面對貧困戶,張建軍這些年是感到有一種責無旁貸的重傷在肩。在全鎮開展結對幫扶活動中,他堅持一戶戶上門,詳細了解村民在生產生活方面存在的困難,為特困戶送上補貼金、慰問金,鼓勵他們克服困難,樹立生活信心。在加強鎮村敬老院建設管理中,張建軍時常帶領鎮民政、老齡辦的干部實地視察、督導,每年去敬老院走訪慰問1-2次,當面詳細聽取敬老院負責人和老年人提出的意見與建議,與敬老院負責人和工作人員一起,研究解決辦法,及進處理有關難題20多,使敬老院的建設管理護理等工作順利進行、使廣大老人居住安全靜心、愉快,安享晚年幸福生活。近年來,張建軍對一些特困戶和弱勢群體還帶頭捐款1萬多元、捐物50多件次等,組織鎮、村黨員干部曾20多次為400多個貧困人員、孤寡老人、五保戶送出金額10多萬元,物資2100多件,共解決生活難題200多件次。人民代表貼民心,履職為民殷殷情。長期以來,張建軍在人大代表和鎮長的工作崗位上,默默無聞,傾情履職,無私奉獻,書寫了輝煌的篇章,創造了優異的成績。黨和人民始終沒有忘記他,他先后曾10多次被評為“全縣優秀共產黨員”、“市優秀人大代表”、“縣先進工作者”等。目前,他正繼續努力,不斷進取,在新的為民履職大道上邁進!
來源:漢壽縣人大
作者:田明時 李亞 劉開來 羅清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