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越來越多優質扶貧農產品擺上百姓餐桌、受到大眾喜愛,生態旅游、農家樂等也成為不少人休閑度假時的選擇。這種消費扶貧,一方面讓百姓品嘗到豐富多樣的新鮮美味、領略自然純樸的鄉間風情,同時也是發揮市場機制、動員社會力量,通過消費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的有效舉措。冷水江市人大常委會機關在駐點幫扶的官溪村大力開展消費扶貧,并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采取線上平臺與線下渠道相結合、集中發動與持續推動相結合等方式,拉動扶貧產品消費,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在開展消費扶貧活動中,我們發現直接促進扶貧產品銷售,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在扶貧工作調研中,有扶貧干部提出,要更加持續、穩定地激發消費扶貧活力,關鍵是健全消費扶貧長效機制,增強扶貧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持續鞏固和增強消費帶動脫貧增收的成效。根據對消費扶貧工作的思考,認為在扶貧產品生產、流通、銷售等環節,都需要進一步加強。 在生產環節,要持續發揮消費扶貧效應,歸根到底要看農產品的質量和特色,以品質贏得市場口碑。比如官溪村龍盤山扶貧產業基地,以種養結合為核心,打造四季經果林。但是在打造產品特色和亮點方面不足,沒有建設農產品標準化體系。需要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對特色農產品開展生產、經營標準化改造,引導農戶在生產、加工等環節實現標準化、品質化作業,以保證產品品質穩定。如此,才能避免一些產品消費者體驗不佳的情況,讓“嘗鮮”的消費者積極主動地購買產品,并帶動身邊更多人消費,穩定扶貧產品的銷售渠道。 在流通環節,要引進現代化技術,讓優質農產品更好更暢通地走向市場。大部分扶貧農產品的倉儲保鮮、冷鏈物流等存在短板,為了避免水果在漫長運輸途中腐爛,只能在“半生不熟”時就采摘上市。對此,一方面要利用大數據分析研判,先滿足近距離區域的需求,減段流通時間;另一方面,引進農副產品加工技術,讓產品能保存更久,流通更加方便。如此,水果就能在更成熟時采摘,產品口感好了,銷量也明顯提升。在銷售環節,要進一步增強貧困群眾主動發掘市場、尋找致富機會的能力。近年來,電商和物流的發展讓不少農戶嘗到了線上推廣銷售產品的甜頭,但也有一些農戶仍對電商缺乏了解。
例如,官溪村村干部周桂云,帶頭引導村民開發電商,一方面幫助村民了解電商,能在網上購買實惠的生活用品,另一方面,能通過電商平臺銷售本村的扶貧產品。但是由于缺乏專業的知識,很多扶貧產品銷售不佳。為此,需要政府和社會組織在貧困地區多開設一些鄉村講堂、交流平臺等,持續引導和幫助更多農戶開設網店、擴大銷路。 優化產品品質、暢通產品流通、增強銷售能力,扶貧農產品就能提高供給水平和競爭力,擴大需求、促進消費也會水到渠成。只要各環節齊頭并進、各方面協同發力,建立健全消費扶貧長效機制,就能推出更多受到消費者喜愛的農產品,讓貧困地區群眾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大步向前,更好地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來源:冷水江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
作者:曾永祥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