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至12月,在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宋云文同志的帶領下,市人大民僑外委對我市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實施辦法》和《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辦法》(以下簡稱“一法兩辦法”)的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組一行實地調研了9個區縣(市)及部分區縣(市)街道、鄉鎮、社區的僑務工作,考察了金鵬印務等6家僑資企業,走訪慰問了部分歸僑僑眷,召開了12次專題調研座談會,聽取市縣兩級僑辦、僑聯,市教育局等市直相關部門,市僑商會、市留學生聯誼會負責人的情況匯報,征求他們的意見建議,較為全面地掌握了我市“一法兩辦法”的貫徹實施情況。
搭建愛僑“宣傳橋”
目前,我市現有僑務工作對象近20萬人,其中1978年前歸國的老年歸僑33人,僑眷6.7萬余人,僑屬近9萬人,海外華僑華人、港澳同胞4.3萬余人。截至2018年底,規模以上僑資企業88家,占三資企業總數的86.5%,投資總額達4000多億元,全市納稅前10名的企業中有3家僑資企業。我市留學生創辦的企業解決了3萬余人的就業,每年納稅達8000多萬元。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的涉僑法律法規曾長期處于空白狀態。1990年9月7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2004年6月4日國務院第53次常務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實施辦法》,這兩部法律、法規成為保護歸僑僑眷合法權益的主要依據。
在國家層面制定華僑權益保護法的呼聲也從未停止過,資料顯示,1983年以來的歷屆全國人大、政協會議上,針對華僑權益保護立法的議案、建議屢見不鮮。2018年6月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公布《對華僑權益保護工作情況報告的意見和建議》,標志著依法護僑工作邁上新臺階。
“法律法規陸續出臺,讓我們基層一線的僑務工作者也有的放矢。”鼎城區僑聯負責人說道,“我們就是要搭建一座僑法宣傳的橋梁。”
據悉,常德市縣僑務部門利用僑法宣講、網絡宣傳、設立法律咨詢臺、印發宣傳手冊等多種途徑進行僑法宣傳。市僑聯官網開辟了《政策法規》專欄,全文刊登“一法兩辦法”、《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章程》等相關涉僑法律法規。武陵區、鼎城區僑聯依托社區、村鎮“僑之家”,安鄉縣僑聯依托“僑夢苑”設立了僑法宣傳角和僑法宣傳欄,提升了“一法兩辦法”的社會知曉率。
搭建護僑“保障橋”
武陵區一名僑眷,同時也是常德“好聲音KTV”老板,好聲音KTV員工下班途中車禍身亡,因為賠償問題,相關訴訟案件歷時三年仍未結案。市僑聯積極幫助維權,該事件最終得到圓滿的解決。2019年,全市共處理涉僑事項100余件,做到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實。
歸僑僑眷不僅在維權上有幫助和保障,還在其他方面也享受了保障。常德市及各縣市區均落實了“三僑”高考生資格審查加分、子女義務教育階段就學等政策,市縣僑聯按政策落實了歸僑每人每月260元的生活補貼。僑辦、僑聯還利用傳統節日開展“送溫暖·暖僑心”“迎中秋慶國慶”“九九重陽敬老扶貧”等系列活動;開展“千僑幫困”“扶老幫幼助學”等活動,近10年累計爭取海內外捐贈財物6200萬元,為全市9個區縣市配套修建農村學校70多所、鄉鎮衛生院10所,改善了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和鄉鎮醫療衛生條件,解決了部分貧困群眾吃穿、住房、醫療、就學等困難。常德市深入推進中國僑聯“精準脫貧光明行-走進常德”貧困眼疾患者公益救助活動,截止2019年9月,5000臺免費手術已完成手術1414臺,幫助生活困難且患眼疾的群眾重獲光明。
“我現在是一名市人大代表,有發聲的權利了,真開心。”一名李姓人大代表這樣說,“以后,我就可以為華僑這個群體發聲了。”我市僑界現有省、市、縣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98名,截止2018年,共提交議案、提案1000多份。市僑聯連續5年被評為“全省僑聯系統參政議政先進單位”,連續4年被評為“全省僑聯信息工作先進單位”。
搭建聚僑“合作橋”
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期,中國僑務工作重心轉移到推動華僑華人與中國的經濟、科技合作上。1993年,國務院僑務工作會議明確了僑務工作為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服務的思想;1999年的全國僑務工作會議,將僑務工作的重點從引資轉向引智。近年來,僑務引智引資工作體系不斷完善。從2014年起,常德市就致力于僑務引智引資工作。近六年,全市涉僑單位和部門、歸僑僑眷引資引智,牽線搭橋萬達集團、日本京都等在常投資,促成外資及僑資項目108項,合同投資金額500多億元;助推企業“走出去”,積極參與全省走進東盟系列經貿活動,深化與泰國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合作,我市30多家企業入駐泰中經貿合作園區,實現了我市在境外經貿合作園區零的突破,推動常德優勢產業、優秀企業、優質產品“抱團出海”,標志著“德品走進東盟”和常德融入“一帶一路”邁出了實質性步伐。
隨著我市開放強市產業立市的戰略發展,常德的對外交流交往也越來越頻繁,與日本東近江市、澳大利亞伊普斯維奇市、斯里蘭卡阿努達拉普拉市、墨西哥阿帕斯科市簽訂了友好城市協議,與德國漢諾威市、美國優洛郡、韓國光陽灣區、瑞士日內瓦州簽訂了友好合作城市協議。僑務引智引資和搭建合作平臺必將變得越來越重要,經濟、文化、生態等多層面的交流也會越來越多。
尤其是在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起初,我市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缺口巨大。常德市僑聯發揮聯絡海內外僑胞資源的獨特優勢,1月27日即向海內外僑胞發出倡議,與美國、英國、加拿大等21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內外僑胞、僑商、僑領及僑團組織對接,無時差在線值守,協助市政府開展防護物資海外采購和捐贈。截至2020年3日12日,僑界無償支援常德醫用防護物資價值500多萬元,交至市防疫指揮部或定向捐贈抗疫一線單位。
回望過去,在常德發展的道路上,海內外僑胞從未缺席。今后,在推動常德開放強市產業立市的發展道路上,他們必將發揮其熟悉情況、融通中外的優勢,助力國內企業“走出去”,在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現多領域務實合作方面大有作為!
來源:常德市人大民僑外委
編輯:黃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