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在州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上,1份綜合報告和12份專題調研報告引起了與會人員的熱烈討論。
自4月以來,州人大系統干部和全州各級人大代表撲下身子,走進鄉村,以實施鄉村治理與振興大調研活動為切入點,大興調研之風,廣泛聽民意、察民情,為鄉村振興問診把脈。
一個課題引來州縣鄉三級人大協同、五級人大代表聯動
2018年,吉首市在我州率先脫貧摘帽。2019年,瀘溪、鳳凰、古丈、花垣、保靖、永順、龍山7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然而,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征程、新奮斗的起點。如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成為州人大常委會關注的焦點。
“考慮到今年正處于脫貧攻堅即將收官、鄉村振興即將開啟的關鍵銜接期,結合州委‘脫貧攻堅鞏固、產業項目推進、基層治理提升’三年活動要求,通過征求各方意見,州人大常委會決定在這一重要時間節點組織開展‘鄉村治理與振興’大調研活動,為州委當好參謀,為政府出好主意。”調研組組長、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才金道出了此次大調研活動的本意。
鄉村治理與振興調研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農業農村工作的方方面面,僅靠州人大常委會難以完成,必須發動基層人大和人大代表的力量。為此,州人大常委會將“鄉村治理與振興”大調研活動列入2020年工作要點,主任會議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明確大調研活動分為州級、縣市、鄉鎮三個層面展開,州級層面由主任會議組成人員帶隊,兵分11路,集中三個月時間開展調研。同時主任會議組成人員還各自領銜一個課題開展調查研究,撰寫調研報告。縣市人大常委會圍繞調研課題,自主確定2個以上專題開展調研。鼓勵鄉鎮人大及全州各級人大代表圍繞“鄉村治理與振興”課題,開展調查研究,撰寫調研報告。
州人大研究室承擔了大調研活動的實施任務。“經過數次的座談交流,我們進一步加深了對調研題目的理解,找準了調研的方向,通過反復醞釀討論,分類歸納綜合,最終確定了‘鄉風文明建設’‘農村依法治理’‘村民自治’‘鄉村基層組織建設及人才隊伍建設’‘鄉村基礎設施與生產生活條件改善’‘鄉村教育’‘鄉村國土空間規劃’‘農民收入現狀及農民增收途徑’‘鄉村弱勢群體保障’‘鄉賢作用發揮’‘鄉村產業振興’等與鄉村治理與振興密切相關的11個子課題,形成了‘州縣鄉三級人大協同、國省州縣鄉五級人大代表聯動’的大調研格局。”州人大常委會研究室主任田發軍說。
11個專題調研組沉到鄉村一線真找問題、找真問題
“今天邀請大家一起座談,主要是想聽聽大家對鄉村治理與振興有什么好的意見和建議,大家有什么講什么,不要有顧慮,多講真話實話……”6月11日,在瀘溪縣興隆場鎮甘田坪村村部會議室,州人大常委會主任彭武長一開始就闡明了調研來意。在座的鎮村干部、駐村扶貧工作隊、基層人大代表、村民代表、烤煙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辣椒種植大戶圍繞“鄉村治理與振興”踴躍發言,紛紛傳遞來自基層和群眾的心聲,會議室里氣氛熱烈。
自4月份以來,圍繞“鄉村治理與振興”調研課題,彭武長親自掛帥,7位主任會議組成人員分別帶隊,組成11個調研小組,實地走訪30多個鄉鎮、100多個行政村,歷時90天,廣泛聽取鎮村干部、駐村扶貧工作隊、基層人大代表、產業大戶、農技人員、村民代表、州縣有關部門的意見和建議……一場貫穿新思想新理念的“鄉村治理與振興大調研活動”在全州拉開了帷幕。
“這次大調研活動,我們綜合運用了現場考察、座談交流、明察暗訪、抽樣調查、解剖麻雀、問卷調查等方法,深入鄉村一線,不僅聽會上的,也聽會下的;不僅聽干部的,也聽群眾的;不僅看‘ 門面’和‘窗口’,也看‘后院’和‘角落’,力求掌握基層最真實情況,反映群眾最強烈的呼聲。”調研組副組長、州人大常委會秘書長文武斌介紹,近幾年,州人大常委會堅持把調查研究作為開展工作的基本功,每年緊跟州委決策部署、結合政府重點工作組織開展大調研活動,深入基層一線,走進田間地頭,了解最真實的情況,傾聽最真實的聲音,使人大行權履職更加順應群眾的意愿、更加體現人民的意志。
7月份以來,調研組綜合各專題調研情況,對標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經過歸納分析,撰寫了“鄉村治理與振興”綜合調研報告,梳理出了規劃編制、產業發展、基層組織建設和農村人才隊伍、鄉村治理、政策保障等5大方面15項具體問題,提出針對性、接地氣的對策建議,為全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有價值、有分量的決策參考。
與會委員和列席代表直面問題踴躍建言
“要成立農民教育指導工作小組,編制農民教育綱要,創建農民教育學校;要配齊配強村支兩委為統領的鄉村治理領導機構、工作機構,探索完善鄉村治理監督機制,創新鄉村治理體制機制,充分調動農民參與治理的積極性……”張才金率先發言。
8月27日下午,州人大常委會安排半天的時間,專門審議鄉村治理與振興調研報告。州長、州監察委主任、州中級人民法院院長、州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及23個政府組成部門主要負責人列席會議聽取意見和建議,會議還特別邀請縣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和5位來自基層的州人大代表列席。
“要狠下盤活農村教師資源、辦好農村寄宿制學校、打破分配制度上的‘大鍋飯’‘三個決心’,抓實農村教育資源調整。”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小剛發言,“要狠抓編制、財政、人才、項目、政策、機制‘六個支撐’,充實農村醫療衛生基礎條件……”
“調研發現,國土空間規劃進展不夠理想,村莊規劃編制相對滯后。針對這些問題,州人民政府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加快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推動‘多規合一’……”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宛慶豐建議。
“這份調研報告完全反映了基層的真實情況,講出了老百姓的心聲,我完全贊同。建議政府進一步加強鄉風文明建設,建立健全農村德治機制,提高農村居民的文明素養……”州人大代表、瀘溪縣浦市鎮都歧村黨支部書記向啟明說。
“要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要加強弱勢群體的精準識別和兜底保障,增強弱勢群體自我發展能力。”……
會議現場,州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和列席會議的人大代表直面問題積極建言獻策,把會議推向了高潮。
“我們將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確保中央省州惠農政策落到實處。一是全面梳理惠農政策,加強惠農資金監管。二是對惠農資金開展監督檢查和專項巡察,始終緊盯惠農資金“錢袋子”,對于涉及惠農資金安全的問題,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絕不手軟。三是嚴厲打擊坑農害農行為。凡是損害群眾利益的事堅決糾治,堅決打擊。四是嚴防鄉村振興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對不接地氣當“官老爺”,欺上瞞下搞表面文章的堅決整治。”州監委主任施健鑫表態說。
“州人大常委會組織開展‘鄉村治理與振興’系列調研,充分體現了人大領導工作的前瞻性和預見性。形成的綜合調研報告和11個專題報告,全面摸清了我州鄉村治理和振興的現狀,精準指出了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6個方面21條切實可行的意見建議,對我們做好下步工作意義重大。”州長龍曉華表態說,“我們將認真做好調研成果轉化工作,把人大的重大調研成果吸納進政府的決策政策中,落實到政府的具體工作中。我們將召開專題會議,把調研提出的建議作為我們的工作任務,制定任務清單、責任清單,交州政府分管領導、州直職能部門和縣市政府推進落實,我將及時調度落實情況……”
“請州人大常委會研究室將調研報告連同審議意見一并交州人民政府研究落實,推動調研成果轉化。”彭武長說,“州人大常委會還將組織開展‘鄉村治理與振興’調研論文評選活動,將優秀調研成果匯編成書,為全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貢獻人大力量。”
來源:團結報
作者:陳文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