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下旬以來,湘中以北發生連續強降雨,位于資江流域的桃江,因河港眾多,水網密布,受強降雨影響,導致山洪地質災害頻發,部分溪河水位暴漲,多地道路房屋受損。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桃江縣人大常委會組織在桃各級人大組織和人大代表們奮戰在防汛抗洪的不同戰線,用行動詮釋著“代表人民,為了人民”的鏗鏘誓言,書寫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最好答卷。
汛情就是命令 7月26日晚,桃江縣突降大雨,根據市防汛指揮中心通知要求,7月27日凌晨3時,桃江縣啟動防汛Ⅲ級應急響應,迅速進入防汛戰時狀態。當天,全縣所有防汛責任人、廣大干部群眾聞汛而動,迅速到崗到位,開展巡查值守、砍草除障、清基亮腳,干得熱火朝天。上午8時50分,資水桃江站水位達到39.2米警戒水位,桃江縣啟動三個萬畝堤垸防汛搶險應急預案,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軍華、吳小玲、張亮榮分赴牛潭河垸、花果山垸、城關垸,督導指揮大堤防守人員、水利技術人員按預案迅速對資江大堤和穿堤建筑物開展巡邏查險,做好防汛搶險一切準備工作。上午9時,資水桃江站水位41.31米,石牛江等7個鄉鎮啟動防汛Ⅱ級應急響應,縣人大常委會主任符鳳文、副主任彭習元、李仁高分赴聯系鄉鎮,調度指導開展防汛搶險工作。縣人大機關各委室根據安排,下至各聯系村(社區)水庫、骨干山塘及獺溪河沿線,開展巡庫巡堤工作,并指導做好防汛準備。 啟動應急響應的當晚,縣人大代表、修山鎮黨委書記黃軍連夜帶隊駐守,帶領鎮村干部深入各村逐戶排查險情,確保轄區內地質災害隱患點的低洼戶、山邊戶等地區的重點人員都轉移到安全地方,絕不落下一人。在峽康線康家村路段路基沖毀搶險現場,黃軍為搶險干部群眾加油鼓勁:“大家要全神貫注、提高警惕,堅決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要對得起人民群眾對我們的信任。” 凌晨4點,家住縣城的鸕鶿渡鎮人大主席肖仁的手機鈴聲猝然響起,鎮防汛指揮部辦公室通知他,因連夜暴雨,該鎮已經啟動防汛三級響應,鎮領導必須立即到崗到位。肖仁立即起床,開車直奔離縣城20公里的鸕鶿渡鎮政府。凌晨5點,趕到鎮政府的肖仁,根據任務分工,開始帶隊察看、值守地質災害現場,宣傳動員群眾。十余處地質災害點各處一方,每一處都可能發生險情,危及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都是掛在肖仁等人心頭的隱患。肖仁最先到達的是居住了較多貧困戶的蔣家沖村劉家侖地質災害點。這個點距離鎮政府有20多公里,兩面高山,中間是板溪河,道路崎嶇難走。停車后要走很遠的山路。在黑夜籠罩中,肖仁在黨員組長的帶領下,對處于危險點的10戶農戶,挨家挨戶上門提醒,再次宣傳地災防治措施和避險的常識,叮囑村級責任人必須24小時密切關注,隨時做好轉移群眾的準備。一天時間,肖仁跑遍了全鎮12個村(社區)13處地質災害點,12處依山建房的隱形地質災害點,每一處都做出了妥善的預案,不經意間看到的手機“微信運動”中,竟然有了3萬多步。 用腳步丈量責任,用實干書寫擔當。廣大黨員干部、人大代表們積極投身防汛抗洪一線,落實落細防汛責任,黑+白、白+黑的連軸奔赴,就是為了組織群眾提前避險,最大限度地減少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損失! 險情就是戰場 防汛救災,只有做好巡庫巡堤等工作,及時發現險情,才能將災害消滅在成災之前。汛情發生以來,全縣各級人大組織和人大代表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安危系于心間,用心用情守護群眾平安。啟動應急響應的當晚,縣人大代表、沾溪鎮人大主席周科明就帶上鋪蓋住到了自己負責聯系的衛紅村,迅速組織駐村干部和村干部成立隱患排查小隊,對所有山塘水庫、低洼路段群眾和危房戶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一一排查。凌晨1點,在發現沾溪河桃花灣段水流上漲速度在加快,雨水量也在迅速增加,很快便會威脅到沿岸20余戶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若不及時進行搶險,后果將不堪設想。危急關頭,周科明在向鎮黨委、政府報告之后,立即組織搶險救援隊,一邊用沙袋臨時加高河堤,一邊通知沿河群眾迅速轉移。經過一整夜的搶險,水位終于退去,一夜未合眼的周科明又不顧身體疲憊,又帶領一班人馬繼續投入到新一輪的隱患排查之中。 27日上午10點,志溪河司馬沖村牛車灣組與常絲壩組交界地段河堤穿孔,河水沖刷而出,淹沒近200畝農田,并且穿孔有逐步擴大塌陷的趨勢,情況非常緊急。鎮人大代表、司馬沖村黨總支部書記劉毅收到消息后立即趕往現場。查看情況后,劉毅臨危不亂,跟據多年的工作經驗進行處理,一邊安排周邊群眾用電鋸清理雜樹,一邊和村干部制作沙袋堵塞穿孔。經過兩個多小時的努力,終于消除險情。 7月27日,修山鎮花橋港村委、駐村工作隊接到群眾報告,貧困戶符煦和的房屋受洪水沖刷出現險情,駐村工作隊、村委干部立刻前去巡查。符煦和家臥室地面出現一個大洞,駐村干部立刻組織疏散人員、轉移財產。突然,地面再次出現坍塌,扶貧干部謝培掉入洞中,眼看就要被洪水淹沒,說時遲那時快,鎮人大代表、村委會主任符宇峙一把抓住謝培胳膊,眾人合力迅速上前把謝培拖出了水面。 “報告,農忙沖支渠陶家段垮塌30米,水流較大。”7月27日上午10時許,浮邱山鄉炭山橋村網格員向聯點村干部報告險情,該村迅速上報該鄉聯村領導并安排人員前往現場進行處理。鄉、村兩級干部,部分人大代表和黨員群眾積極參與,有的裝泥土袋、有的檢查出水口,并動用挖機,經過5個小時的緊急處理,險情得到控制,有效避免了兩口骨干山塘被沖毀及200余畝農田被淹沒。 下午14時,馬跡塘鎮沂溪河、泗里河、洢水及資江水位暴漲,沿河村部分房屋、農田、道路不同程度被淹,3戶群眾房屋因山體垮塌受損,G536馬跡塘段發生一處山體垮塌問題。災情發生后,馬跡塘鎮村干部積極動員,組織網格員、村干部、黨員、人大代表等對各個災害點進行了處置,經過大家的努力,受災群眾得到轉移安置,群眾生產生活秩序逐步恢復正常。 苔花自綻芳華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這是清代詩人袁枚以青苔的堅定執著和不屈勇氣,來歌頌平凡生命的芳華。平凡,本是生活的底色。如同你我身邊的每一個平凡人,他們是父母的兒女,是妻子(丈夫)的伴侶,是孩子的爸媽,但是在汛情來臨的那一刻,他們卻因為一個共同的身份——人大代表,勇敢地站到了防汛救災前線,在不同的崗位、用不同的方式,綻放出最美的芳華。 在馬跡塘鎮大塘坪村,有一支20多人的“三老防汛志愿者”隊伍,人大代表楊歲豐、喻妹群、詹曙新等人都是其中的“常備主力”。他們利用“人大代表聯系廣,熟悉社情與民意;老村干部、老黨員威望高,做起工作有一套;退伍老兵作風好、體力好,防汛工作是好手”的優勢,協助村支兩委在防汛期間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動員發動群眾,早準備早防范。同時為村里的“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家庭轉運物資,減輕洪水給人民群眾帶來的財產損失,成為了大塘坪村防汛工作的一大“法寶”。
守堤大軍中,活躍著不少人大代表的身影。穿著雨衣、腳踩雨靴的人大機關干部鄭芳便是其中之一。“我們雖然扛不動沙袋,但眼力不錯。”巡堤過程中,鄭芳目不轉睛,觀察河水是否渾濁或冒泡。100米的堤岸走完,她又下到岸腳繼續巡查。由于大堤上沒有廁所,為減少麻煩,女同志們只好盡量少喝水。“其實挺難熬的,但為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再大的困難我們也要克服!”鄭芳說。 上下同心者勝,眾志成城者贏。除了防汛一線的巡堤值守、搶險救災,還有很多人大代表堅守后方、默默奉獻: 他們中有身強力壯的“猛漢子”,幫忙轉移群眾、搶運物資;有輕言細語的“軟妹子”,宣傳發動群眾、及時避災避險;有體貼入微的“熱心人”,默默地為一線值守的干部群眾送上一碗熱氣騰騰的方便面、遞上一瓶清涼解渴的礦泉水;還有的捐錢捐物,幫助受災群眾恢復災后生產生活……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同舟共濟,始終不負人民。從應急響應啟動到取消,短短不到兩天的時間,這樣的故事還有有很多。都說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是因為有人為你負重前行,而這其中,全縣各級人大組織和人大代表挺身而出、搶險救災,在汛情來臨時,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人大代表為人民”的莊嚴承諾。
來源:桃江縣人大
作者:周良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