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到這邊來,河水里盡是工廠排污后留下的硫和硝的味道。但在陶家河、甘溪段治理工程完工的第一年,河道上就開滿了格桑花,兩邊變成了綠草灘,“香花”這片土地變得更加“香甜”。臨武縣人大代表唐蓮英深有感觸地說道。
近日,臨武縣香花鎮人大組織省、市、縣、鄉四級人大代表,開展了以“環境保護—民生”為主題的聯動履職活動?;顒赢斕欤韨儗嵉匾暡炝烁氏印⑻占液由鷳B修復工程,賀家村自來水管網工程,江山村烤煙基地等環保和民生工程。陶家河甘溪河:從污水肆流到綠水青草的華麗“蛻變” 代表們首先來到陶家河甘溪河段。從前的甘溪河是選廠淘砂的“重災區”,河道兩旁大大小小的選礦廠24小時不間斷將污水、廢水排進甘溪河段,一度破壞了湘江支流生態環境。“以前這里河水很深,河道兩旁全是一個個用圍墻隔開的小選廠。”唐蓮英說道。 陶家河有了如今的變化,離不開香花鎮的基層人大代表們獻良策、化糾紛、促實效。在陶家河開展環境綜合治理后,駐芹菜村的鎮人大代表劉牧云和劉滿圣到陶家河第三標段(芹菜村)實地察看時發現,如果按照施工方案治理河道,則需繞開附近溶洞新開河道1.8公里,涉及芹菜村征地及農作物補償,且施工方案沒有預留灌溉渠道。兩名代表及時將問題反饋給了香花鎮政府。 為了讓河道治理更順民意、更貼民生,香花鎮政府組織召開征求意見會,及時征求人大代表、群眾、施工方三方意見建議,決定調整治理方案并新增3個灌溉渠道,滿足群眾生產生活需要。
同樣,在征地補償的問題上,劉牧云和劉滿圣兩名人大代表牽頭組織芹菜村干部和鎮代表聯絡站的代表們一同到村里宣講政策、釋疑解惑、化解矛盾,有力助推了河道治理工程順利進行。 賀家山自來水管網工程:村民從最初鬧心到最終舒心的重大轉變 賀家山村位于臨武縣北面山區,水資源緊缺,一到枯水季節,需要鎮政府用消防車運送生活用水。鑒于賀家山自然村曾有聯接自來水管網失敗的經歷,當地部分村民對重啟自來水管網建設工程較為抵觸。為此,賀家村“兩代表”工作室的人大代表胡承文多次上門做村民們的思想工作,多角度為村民們宣講建設自來水管網工程的好處,順利融化了部分村民與管網工程之間的隔膜“堅冰”。香花鎮共投入458萬元用于自來水管網改造,共有8個村、2216戶接入新水管, 1.2萬村民喝上了安全干凈的自來水。當看到自家水龍頭嘩啦啦流出清澈的水后,不少村民當即用手捧了一捧水喝下去,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江山村:從荒蕪田土到烤煙基地的轉型“蝶變” 在江山村,代表們視察了烤煙基地。江山村是香花鎮西北片區的重點產糧區。90年代初期,江山村水稻種植面積超過1000畝。90年代中后期,隨著勞動力不斷外流,導致部分水田拋荒。如何變荒為寶?重煥生機?縣人大代表唐洪國經過深思熟慮,提出了將荒田流轉用于種植烤煙的建議并被采納。在鎮政府與人大代表們通力協作下,流轉360畝田土用于種植烤煙,吸收60多名村民務工,既讓荒蕪田土重新煥發了生機活力,也讓部分群眾加固了脫貧保障。
來源:臨武縣人大
作者:吳志勇、黃靜宇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