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縣人大機關離退休干部職工黨支部現有黨員40人,其中80歲以上的10人。近年來,該支部致力創新黨建工作方式,注重富養精神、強健體魄、發揮余熱,激勵離退休黨員離崗不離志、退休不褪色,讓離退休黨員充分享受學習之樂、健康之樂、奉獻之樂,實現了離退休黨員干部快樂+,有效提升了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
搭建平臺 富養精神 讓離退休黨員眾享學習之樂
活到老、學到老。為充實離退休黨員精神生活,該支部立足實際,實行“四有”措施,積極搭建學習平臺,做到“寓學于樂”,引導老黨員與時俱進、思想常新。
學有組織。為了使黨支部的政治學習、組織生活等各項工作及活動規范有序開展,該支部自去年換屆當日便組建了5個黨小組,制定了全年學習計劃,明確5名支委委員兼任黨小組長和宣傳員,負責及時學習傳達上級黨組織的精神和開展黨員的思想交流。同時,機關根據老年人的特點及實際需要,專門設立離退休支部辦公室、黨員書報閱覽室、棋牌活動室、會議室,保證了離退休干部職工黨員學習活動的場地。
學有制度。定期不定期組織離退休黨員干部學習,一直是該機關離退休支部的優良傳承。去年,支部進一步完善了《黨支部大會制度》、《黨員學習制度》、《黨小組會議制度》、《黨員生活會制度》、《黨員扶貧幫困》等制度,認真落實離退休干部在黨支部參加政治學習、每月定期到老干部局參加集中學習和離退休干部黨員嚴格參加所在黨小組學習活動的三重學習規定,嚴格執行黨員積分管理,確保學習剛性,做到老干部學習制度化、常態化。
學有內容。“政治性、時代性、豐富性”是該支部開展學習堅持的一條基本原則,確保政治學習不放松、老年學習知識性、趣味性。一方面,為離退休干部黨支部征訂《離退休干部黨支部學習參考》,向離退休干部黨員送發《黨章》和各類主題教育讀本,采取通報會、學習會、座談會、書畫攝影展覽等形式,組織老干部參與“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教育引導老干部在政治上、思想、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終將愛黨憂黨、興黨護黨作為根本政治擔當。另一方面,支部結合老年人特點,積極為老干部征訂《老年人》《湖南日報》《常德日報》《長壽之鄉》雜志等刊物,每年為老干部提供各類學習資料千余份,讓老同志們有資料可學。
學有實效。支部以“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活動為載體,“七一”期間組織老干部過“政治生日”、重溫入黨誓詞,請黨齡滿50年、60年、70年的老黨員講述光榮史,全體支部黨員的黨性和初心得到了進一步錘煉。同時,支部還充分運用新興媒介幫助老干部開展延伸學習,每月通過手機報、QQ、微信等網絡媒體推送學習資訊10余條次,實現了居住外地和行動不便的老干部學習教育全覆蓋,學習也逐漸成了每名黨員不可或缺的習慣。
豐富載體 強健體魄 讓離退休黨員體會健康之樂
健康身體是高質量、有品質生活的保證,在豐富離退休支部黨員精神生活的同時,該支部采取多種形式,開展文體健身活動,讓離退休黨員享受健康生活。
舉辦健康講座。支部定期舉辦保健知識培訓班,每年邀請保健專家或有保健知識研究的退休黨員為支部黨員宣講保健知識,通過專家教、自己學,幫助離退休干部職工提升自我保健能力。去年四季度,該支部退休黨員廖德智專門為機關退休人員上了一堂融知識性和趣味性為一體的保健課,反響十分熱烈,甚至部分鄉鎮和縣直單位也都紛紛邀請其授課。
編發健康簡報。退休黨員周鳳武常年學習、收集、摘抄健康知識,連續多年堅持每季編輯《保健知識簡報》,義務分發給機關全體退休人員。去年編寫的《養生保健知識選編》被組織部推介贈送給全縣離退休干部,大家將其奉為“養生寶典”,其本人也被市健康協會評為全市健康知識義務宣傳優秀個人。
組織健康活動。支部經常組織橋牌、下棋、打球等娛樂活動,鼓勵離退休干部職工量力而行參加各類競技比賽,提倡健康文娛活動。去年,該支部10名離退休老干部踴躍報名參加桃源縣第二屆全民運動會,積極與全市兄弟縣人大退休干部開展橋牌友誼賽,在全市體協組織的橋牌賽中,該支部團體組隊斬獲全市第一。在2019年常德市第八屆老年人體育健身大會上,該縣獲得了團體總分第四名,單項團體獲乒乓球、健身球、地擲球男、女等四塊金牌。
衷于初心 發揮余熱 讓離退休黨員揮灑奉獻之樂
縣人大離退黨員干部職工是一個很有責任心、甘于奉獻的群體,退休之后的他們,不忘入黨初心、不忘發揮余熱,積極圍繞縣域經濟工作大局,在社會發展、新農村建設、公益事業等多項工作中,或建言獻策,或積極作為,奏出了獨特的時代強音,綻放了絢麗的時代風采,譜寫了退休不退志的生活華章。
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支部退休黨員魏國超、汪協清、劉中秋、林行軍分別擔任縣老科協、縣老保協、縣關工委、縣老體協的主要骨干,他們不少老領導退休后長期擔任老科協、老保協、湖湘文化協會會長,他們在工作中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圍繞縣城經濟發展大局建言獻策,體驗參與,使離退休老干部的經驗優勢、威望優勢,在服務經濟建設中得以充分發揮。原人大常委會主任汪協青、覃光明等老領導還積極參與城區改造、水利建設等六大會戰中心工作,并親臨現場協調督導,均受到縣委領導的表揚和群眾的好評。
助力新農村建設。原人大常委會主任魏國超、副主任廖德智、老黨員吳濤江曾多次深入到泥窩潭鄉巖溪村進行調研,為該村發展富硒油茶、油菜、蔬菜、茶葉、紐荷爾臍橙、水稻生產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指導意見和建議,得到了縣委政府主要領導的充分肯定,使富硒產品在全縣得以推廣。原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正福、劉中秋退休后,做到了以勤奮為榮,以助人為榮,以奉獻為榮,退休不褪色,張正福同志主動到他原來工作過的楊溪橋鄉巖吾溪村幫助該村抓土地合理流轉,集中成片開發茶葉生產基地800畝,義務在村里給茶農講授種茶、做茶技術課,幫助該村企業聯系市場,拓寬茶葉銷路并積極組建公司,實行產業融合,使該村企業成為常德市農業產業化的龍頭企業。
熱心公益事業。支委高華林身患癌癥,仍然帶病堅持工作,常年為老體協各分會提供優質服務,深受各位會員的好評。劉中秋同志擔任關工委副主任,堅持立足育德、育人,活動開展頗有成效,得到了省、市關工委領導的高度贊譽和充分肯定。潘家榮、董進初熱心老年體育公益事業,不僅承擔了常德市老年人八運會桃源賽區的建設項目,還積極組織縣人大機關門球隊門球訓練和參賽,門球項目在縣第二屆全運會上獲得第五名的好成績。(周喜紅)
來源:桃源縣人大
作者:周喜紅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