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玉梅是桃源縣第十七屆人大代表,漆河鎮農業和農村經營管理服務站干部,她自當選為縣人大代表以來,十分珍惜代表資格,時刻牢記代表使命,既做好了單位的本職工作,又較好地履行了代表職責,積極參政議政,努力發揮農科代表的作用,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佳績,得到了各級部門的肯定和廣大群眾的一致好評。
一、依法行使代表職權,認真履行代表職責 1、積極參加代表大會,認真行使代表權力。她按時參加全體代表大會,認真聽取并審議“一府兩院”報告,參加大會各項表決和選舉活動,并實事求是地提出意見和建議。領銜或附議的建議和議案主要有:《關于加強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建議》、《關于引導種糧大戶安全生產,確保我縣糧食生產安全的建議》、《關于解決水稻重金屬含量超標問題的建議》、《關于省道“306”線陬市至熱市主干道擴寬的議案》等。這些建議和議案涉及到政府工作和居民健康、生活與出行的方方面面,是群眾最關心的問題以及迫切需要解決的熱點難點問題,這些問題已經得到了縣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重視,并得到了解決落實。 2、積極參加閉會期間的活動,認真完成各項代表職責。她積極參加代表小組活動,正確處理好履行代表職責與干好本職工作的關系,參加縣人大常委會舉辦的“怎樣當好縣人大代表”、“人大代表履職能力提升”培訓班,縣人大常委會在漆河鎮進行的政法、優化經濟發展環境、走訪人大代表、調研鄉鎮人大工作以及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督查與調研,列席漆河鎮人大會議,參加漆河鎮人大組織的城鎮建設監督、富硒產業的視察等調研以及聯系選民、代表向選民述職等活動,認真履行了一個縣人大代表的職責,為漆河鎮和全縣的社會經濟發展獻計獻策,提出了建議、意見。在這些學習調研活動中,她志始終以飽滿的熱情,本著虛心學習、不斷提高的態度參與到活動中去,拓寬了思路和視野,豐富了知識和經驗。
二、注重科學研究,發揮自身特長 三年以來,她先后承擔增硒降鎘、香稻篩選、高產攻關和有機稻中試等科研項目9項,并取得初步成效。參與起草常德市農學會團體標準T/CDNX 002-2019《水稻富硒栽培技術規程》、T/CDNX 003-2019《玉米富硒栽培技術規程》等地方標準。撰寫發表科技論文2篇,其中“高硒藍莓生產技術的應用研究”一文已刊登在《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年第9期上。2019年被評為“常德市農業科普之星”。
三、立足本職工作,獻身“三農”事業 作為一名縣人大代表與農技人員,肩負著神圣而光榮的使命,應為“三農”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多年來,她一直從事農技推廣工作,憑借自身過硬的業務素質和扎實的工作作風,扎根基層,服務“三農”。 1、培育基地,促進推廣 一是大力培育與扶持標準化生產基地。先后培育農業專業合作社12家,新型家庭農場5個,種植大戶48戶。其中:桃源縣新合作富硒水稻專業合作社已成為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社;二是大力推廣農業標準化生產技術。依托農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主推了晶兩優534、農香32、玉針香等高檔優質水稻品種5個,富硒功能農產品生產技術、多維鋅硒米生產技術、有機稻生產技術、多功能營養米生產技術等先進實用技術15項;三是大力發展“二品一標”生產。擴大“二品一標”農產品生產規模,打造一批具有品質過硬、競爭力強的農產品品牌,如興隆米業的綠色食品,楊家莊瑞臻農業有機食品。并加大監管和抽檢力度,嚴厲打擊冒用標識的違法行為,切實維護“二品一標”的社會公信力和良好品牌形象。 2、發展訂單生產,助推富硒產業化 她密切配合興隆米業和中國農大、長沙學院、常德市農林科學院、桃源縣富硒產品研究所等科研單位開展科研示范與推廣,實施高科技創新型技術模式,進行“規范化、標準化”生產,指導10萬畝富硒優質水稻生產,其中富硒香米5萬畝、多維鋅硒米3000畝、高必需氨基酸米4000畝;實施“名、優、新、特農產品+富硒”的生產模式,主攻產品質量;實施“龍頭企業+科研院所+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發展訂單生產面積5萬余畝,使桃源縣成功的研究和開發出了富硒香米、多維鋅硒米、高必需氨基酸米與多功能營養大米等系列營養保健大米,為助推桃源縣富硒產業化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3、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為農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她根據漆河鎮實際情況,制定了具體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方案,簽訂了安全責任書與承諾書,并制作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公益宣傳欄,對農業投入品經營點、農產品基地、學校、酒店、超市、農貿市場等經常進行巡視檢查,做到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無死角,真正讓人民群眾吃得安全、吃得放心。近三年對全鎮農產品進行抽樣檢測5800批次,抽樣檢測合格率達98%以上,沒有出現一起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為本鎮農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發揮了積極作用。
作者:江濤 王勇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