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雨初晴上龍盤,爬坡過坎身微汗。昔種小苗已掛果,喜看荒嶺成青山。”這是冷水江市人大機關干部張萬年到鐸山鎮官溪村龍盤山參加集體勞動后,發表在手機朋友圈的一首配圖打油詩。從2017年以來,機關黨員干部每年到龍盤山上開展扶貧勞動,已成為了該單位的一個傳統活動,四年來從未間斷。

(官溪村龍盤山上種植的火紅金橘)
近年來,冷水江市人大機關以產業扶貧為抓手,重點培育村級集體經濟造血功能,全力推進對口幫扶村官溪村的鞏固脫貧工作,累計籌集資金300多萬元,為村里修建產業路,發展養殖場,種植經果林,村級面貌大有改觀,群眾收入逐步穩定,為實現穩脫貧、防返貧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官溪村龍盤山上新修的產業發展公路)
結 緣
冷水江市鐸山鎮官溪村煤碳資源豐富,境內的龍盤山煤礦年產量曾達15萬噸,村民或下井工作、或從事煤炭運輸,倒也能養家糊口,不愁生計。2016年,龍盤山煤礦因產能落后被淘汰關閉,從此,村民收入驟減,迫于生計,村里的青壯年勞動力背井離鄉,或南下珠三角、或北上長三角打工,留下家中老弱病殘留守村莊,加之以前煤礦開采方式粗放,地下水系被破壞,山體植被不存,煤渣亂堆,一村凋敝。

(發展產業之初的龍盤山俯瞰全景)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全國各地扶貧行動如火如荼。冷水江市出臺了2017年度脫貧攻堅工作方案,要求機關單位采取“一對一”方式幫扶一個村,每個機關干部“一對一”幫扶貧困戶,按照方案要求,人大機關結對幫扶鐸山鎮官溪村。這是繼2010年建整扶貧行動之后,人大機關和官溪村的再一次“結親”,未了之緣再次起航。
謀 劃
駐村幫扶隊來到村里的第一件事,就是走村串戶,了解情況,交流思想。“村里2000多口人,有一半出去打工了,在家里的都是老人、婦女、小孩和病患。”村支書蘇克家說,“村里要是有產業,年輕人就不會出去了,誰不愿意在自己的家門口做事呢?”“如果村里搞產業可以賺錢,能夠在村里做事,我頭一個報名。”50多歲的貧困戶蘇新國激動地說。
在征求大家意見之后,駐村幫扶隊和村支兩委開會研究,只有一個議題:如何創建村級集體經濟,挖掘全村脫貧致富的源頭活水?大家有的說養雞、有的說養豬、有的說放羊,各抒己見。時任駐村幫扶隊隊長肖志雄說,“我們只有發展村級集體產業,有著勞動致富的源頭活水,才能鞏固脫貧成果,穩住脫貧成效。”說干就干,駐村幫扶隊立即和村支兩委提出發展村級扶貧產業的倡議,征求村民的意見,得到了普遍認可。在人大機關的支持下,村支兩委立馬行動,開展了轟轟烈烈的開荒造林、種養種植行動,誓把裸露荒山變成金山銀山。

(扶貧干部幫助貧困農戶插紅薯)
共 建
雖然官溪村緊鄰國道G354線,但是生產資料怎么上山,生產產品怎么下山,僅靠一條泥濘小路顯然無法承擔產業發展的重任。為此,駐村幫扶隊積極和相關部門銜接,把修路作為工作重點,多方奔走協調。冷水江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易振多次到村里調研,并先后在村里召開兩次現場辦公會,籌集資金200余萬元,重點解決了發展產業的水、電、路等問題。2017年至今,每年修建一口山塘,造價約30余萬元;2018年,村里的產業用電搭上了農網改造項目籠子,架設了3公里的專線,造價超500萬元;2019年底,龍盤山扶貧產業路全部完工,全長1.65公里,造價約100萬元。基礎設施的改善,極大地激發了大家的發展信心。
同時,為了破除少數貧困人員“等、靠、要”的思想,結對幫扶干部一一上門走訪,根據不同貧困戶的實際情況具體分析,制作“一戶一策”,拿出切實可行的幫扶措施,其中包括技能培訓、產業指導等,幫助貧困勞動力找到實現自我價值的途徑。鼓勵貧困勞動力到龍盤山扶貧產業就業,用產業帶動就業,就業促進脫貧。針對整戶弱勞動力,自身發展困難的貧困人員,村里開辟清潔等公益性扶貧崗位,讓他們足不出村就能實現就業。

(農場喂養的巴馬香豬)
共 享
在龍盤山扶貧產業開展之初,村里就成立了冷水江市火紅桔農業有限公司,但是公司股權不明確,管理制度不完善。為此,在一次調研中,易振主任強調:“龍盤山扶貧產業要想做大做強,必須要有明確的管理制度。土地是村集體的,村民必須占有公司股份,扶貧產業成果人人共享。這樣,才能一屆接著一屆干,年年發展有變樣。”村支兩委于2020年5月召集全體村民代表、黨員,邀請監督領導小組、鎮駐村領導、駐村幫扶隊到村里共商大計,全票通過了公司的管理層人選和管理制度草案,確定了扶貧產業成果人人共享原則,并一一簽訂股份協議,以制度的形式,讓每個村民都享受扶貧產業的紅利。
現在,公司根據“宜種則種,宜養則養”的原則,打造了一個以火紅桔為主,黃金貢柚、冬桃、黃桃等為輔的四季經果林,并在果林里喂養雪峰山烏骨雞,既驅蟲除草,又能帶來經濟效益。在發展過程中,還引進了巴馬香豬和香牛養殖項目,各種家禽牲畜的糞便成為了種植經果林最好的農家肥,林間的雜草又成為家禽牲畜的口中糧。這種種養結合的龍盤山模式,盤活了農村閑置土地,為鄉村振興注入了發展活力。經過三年的持續努力,龍盤山已經開荒造林1000余畝,有效地保護了生態環境,地下水系也正在逐步恢復。山上建有一個養雞場,存欄500多羽,一個養豬場,存欄40余只,一個養牛場,存欄10余頭,預計今年增收30萬元。
脫貧是攻堅戰,穩脫貧則是持久戰。冷水江市人大機關堅持精準扶貧方略,把發展龍盤山扶貧產業作為實現可持續脫貧的重要途徑,花大氣力,下大功夫,科學制定產業扶貧規劃,堅持一張藍圖干到底,發展一個產業、帶動一方經濟、富裕一方百姓,為村民長遠持續脫貧打好產業基礎,栽下“搖錢樹”,拔去“窮根子”,挖出了脫貧攻堅的源頭活水。
來源:婁底人大網
作者:張萬年?曾永祥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