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人大對國有資產的監督,進一步了解我縣國有資產管理現狀,推進國有資產規范化管理,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先后到縣財政局和市場中心、原糧食局、水利局、城投公司等單位進行調研,聽取了相關單位國有資產運營狀況的匯報,查閱了相關資料,開展了較深入的了解。
一、基本情況目前,我縣的國有資產主要分為三類,分別是行政事業單位非經營性資產、國有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經營性資產、自然資源國有資產。據初步統計,全縣行政事業單位非經營性資產總額為50.45億元,負債總額為15.21億元,凈資產總額為35.24億元。據初步統計,全縣應納入監管的國有企業共有8家,即:縣國資公司、城投公司、經開投公司、常臨實業公司、縣自來水公司、青山電站、道水電站、縣糧食儲備庫。以上8家公司賬面資產總額64.8億元,其中固定資產5.82億元;負債總額44.29億元,所有者權益20.51億元,資產負債率68.35%。盈利企業5家,虧損企業3家。全縣行政事業單位所屬經營性資產總額1.05億元(不含鄉鎮出租資產),全年出租收入715.3萬元。據初步統計,全縣自然資源國有資產價值總額72.3億元。其中:土地資源資產數量5890.2公頃,森林資源資產人工林數量29.1公頃,水資源期末數量86770萬立方米。
二、國有資產管理現狀近些年來,緊緊圍繞“維護國有資產的安全和完整”這個中心,國有資產監管工作逐步走上規范化軌道。(一)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方面 1.完善了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制度。先后制定和出臺了《臨澧縣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管理實施辦法》、《臨澧縣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房屋、場地)出租出借管理暫行辦法》,明確了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權限、處置流程和崗位管理職責。 2.建立了國有資產管理信息系統。自2009年以來,每年都組織開展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編報工作,基本上澄清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家底,建立了統一的登記編報臺賬,得到了上級財政部門充分肯定。 3.開展了行政事業單位“雙證”歸集工作。對擁有產權的80家縣直單位的土地使用證和房屋產權證,由縣財政局進行統一集中管理,共歸集土地證70本,房產證294本,有效防范了擅自抵押“雙證”、違規貸款等侵害國有資產的行為發生。 4.規范了鄉鎮閑置國有資產的管理。對行政區劃調整后的鄉鎮國有資產使用情況進行了實地調查摸底,針對鄉鎮部分資產閑置、處置轉讓、繼續使用等情況,組織財政部門與鄉鎮進行了溝通,目前,正醞釀出臺規范和加強鄉鎮閑置國有資產管理的辦法。(二)經營性國有資產管理方面 1.強化國資監管,防止國有資產流失。近三年來,先后兩次對全縣行政事業單位經營性資產進行了全面摸底核實,澄清了底子,建立了統一的管理臺賬。目前,全縣行政事業單位共有出租門面2004間、88935平方米,出租收入納入非稅收入管理。從2017年開始,省、市、縣逐步建立了統一的國有經營資產決算編報系統,對國有經營性資產的信息管理日益規范。 2.推進國企改制,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一是成立富源國有資產經營責任有限公司(后更名為國資公司),對原商業局和供銷社兩家留存資產進行統一集中出租經營, 2016年至2018年,國資公司共完成門面租金收入760萬元。二是對縣百貨大樓進行了整體拍賣。三是對合口鎮、新安鎮兩家屠宰場進行收儲拍賣。利用拍賣收入新建了合口鎮機械化定點屠宰場。四是青山水電站、道水電站利用國家政策性資金扶持,對兩座電站進行了維修改造,提高了電站運行效益。朝陽市場利用自有資金300多萬元對市場進行提質改造,提高了租金收入,實現了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3.搭建融資平臺,支持縣域經濟建設。近年來,立足本縣實際,先后成立了5家融資平臺公司。其中縣城投、經開投、常臨實業三家平臺公司近三年來融資49.8億元,為縣城建設、園區企業發展、農村道路建設、環境綜合整治等方面都提供了重要的資金支持。常臨公司不斷改善經營管理,加強內部控制,營業收入和利潤逐年增長,2017年營業收入達到了4200多萬元,營業利潤2200多萬元。縣城投公司利用原城西客運站進行房地產開發,盈利2000多萬元,修建了城西農貿市場。(三)自然資源國有資產管理方面,按照上級要求,我縣對自然資源國有資產進行了摸底、核實和數據上報。由于這項工作剛剛啟動,并且相關的計量計價方法和標準都在探索之中。
三、存在的問題調研發現,當前我縣國有資產管理中,一些部門和單位“重資金、輕資產”“重購置、輕管理”的現象仍然存在,資產管理基礎工作仍較薄弱,管理粗放。主要存在以下一些突出問題: 1.體制不夠順暢。主要表現在:一是機構不健全。目前,我縣對國有資產的管理分散,一塊是財政局資產管理股負責行政事業單位非經營性資產的管理;一塊是縣國有資產管理中心負責經營性國有資產的管理。但在實際工作中,國有資產管理中心與國資公司是兩塊牌子、一套人馬,僅僅是負責管理原商、供兩家留存的資產,其他行政事業單位的經營性資產則主要由主管部門負責管理。這種分開管理的模式,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國有資產監管的力度。二是制度執行不到位。國有企業法人任期考核制度、國有資產投資風險管理制度、國有企業內部財務會計制度、國有資產定期報告制度等等方面,國家都有相應的管理要求,但是我縣在實際工作中沒有很好地執行到位。三是權責不明晰。全縣8家國有企業,有5家屬主管部門管理,雖然都是自主經營、獨立核算的企業單位,但對主管部門依賴較大,責、權、利方面定位不明。 2.監管不夠到位。由于體制不順,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監管的缺位。一是合同監管不夠到位。有的單位租賃合同簽訂期限較長,單位想要收回相當困難。如原科技局6間門面,合同租期長達40年之久。有的合同條款約定不夠嚴謹,給合同履行造成相當大的難度。如縣糧食局留存在鄉鎮的11處資產,現均已承租經營,但承租人又自行添置了設備和新建了房屋,當時很多事項都沒有在合同條款中約定,給今后資產處置留下了相當多的隱患;金穗賓館自2016年關閉以來,與承包人的糾紛到現在還沒解決。二是經營監管不夠到位。單位的門面租金明顯要比私人門面租金低20-30%,有的甚至只有私人門面租金的一半,往往多年的租金收入還抵不了收回時的補償。還有的單位經營性資產仍在賬外循環,如水電局藍波賓館因破產清算處置不徹底,現有資產一直未并入單位賬務。三是資產處置監管不夠到位。前些年,個別單位沒有按照規定的政策和規定的流程處置國有資產,存在隨意處置有效資產、甚至賤賣優質資產的現象。等等這些,既造成了國有資產的損失,也不利于今后的處置。 3.運營質效有待提升。據不完全統計,8家國有企業資產利潤率只有0.9%,而資產負債率達到68.35%,特別是縣自來水公司人員較多,包袱重,2017年虧損400萬元以上;城投公司、經開投公司目前的主要職能也只是承擔政府融資平臺的融資職能,真正自主經營的項目不多,市場化程度不高;糧食儲備庫、道水電站等企業營業收入少,利潤低,需要靠國家政策和主管部門扶持才能基本維持經營。
四、建議根據我縣國有資產管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后段將圍繞以下幾個方面來改進工作,提升管理水平: 1.健全機構,完善監管體系。目前,我縣的國資管理中心只是財政局的一個股級機構,是全市唯一沒有升格的單位。桃源、澧縣設置了正科級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局,直接向縣政府報告工作;其他區(縣市)都設立了副科級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局,由財政部門統一管理。根據我縣實際,將考慮提升我縣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規格,配備10人左右的正式編制,統一加強全縣國有資產的監管。 2.強化職責,規范資產管理。一是大力推進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按照上級國資部門要求,逐步“將國家規定統一監管的國有資本、黨政機關、事業單位所屬企業的國有資本納入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體系”,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二是完善國有資產管理制度。盡快出臺符合我縣實際的國有資產管理辦法,使國有資產的處置、經營、監管等方面都做到有章可循、有規必依。三是切實搞好閑置資產處置。原糧食系統、肉食系統改制時留存的資產,大部分都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初修建的建筑,現使用年代已久,改制后對這部分資產基本沒有進行過大型維修,房屋毀損嚴重,且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雖然現仍在出租經營,但普遍租金較低,管理難度較大,應盡快組織相關部門按程序進行整體處置。對其他閑置資產,也要進一步加大清理力度,盡可能增加國有資產收益。此外,還要進一步樹立經營城市的理念,盤活土地資源,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3.深化改革,建立激勵機制。按照深化國企改革的工作要求,切實抓好各項改革工作的落實。一是加強國有企業績效考核管理。落實國有資產經營責任,合理核定國有企業負責人年度和任期綜合績效考核目標。二是推進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參照常德市《深化市管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探索職業經理人制度,完善激勵約束機制,真正建立責、權、利相匹配的國有企業薪酬體系。 4.落實責任,加強對投融資平臺監管。要發揮國資監管主體責任,加強對投融資平臺的監管。一是清理整頓投融資平臺。對那些沒有實質性意義的投融平臺公司將予以注銷。對于融資平臺的清理,省里已經明確要求,1個縣只允許2家平臺公司,我們應按照注銷、整合、轉型的原則分類處理。二是加強融資計劃管理。切實加強對國有經營企業特別是融資平臺公司融資計劃的監管,堅決禁止違規融資融券行為,著力防范融資債務風險。三是推進融資平臺轉型。根據《國務院關于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決定》(國發〔2014〕45號)“剝離政府融資平臺公司的融資職能”的要求,加快推進政府融資平臺轉型,增強平臺公司的造血功能,組建自主融資、自主經營、自主償債、自負盈虧的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真正構筑政府財政與平臺公司的“防火墻”。 5.建立政府定期向人大常委會報告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制度。省委要求2020年實現縣級政府向本級人大常委會報告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制度全覆蓋。
來源:臨澧縣人大
作者:鄧少劍
編輯:redcloud